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時刻蒙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時刻蒙恩》外文名:Moment by Moment I am Kept in his Love,音樂類型:聖詩讚美詩(新編)。

音樂是一種藝術形式和文化活動,其媒介[1]是按時組織的、有規律的聲波(機械波的一種)。它的基本要素包括強弱、調性、時長、音色等。由這些基本要素相互結合,形成音樂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節奏、曲調、和聲,以及力度、速度、調式、曲式、織體等。構成音樂的形式要素,就是音樂的表現手段。不同類型音樂可能會強調或忽略其中的某些元素[2]

簡介

(來源:《讚美詩新編史話》)

時刻蒙恩歌

Moment by Moment I am Kept in his Love

經文:「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 ,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作什麼「 (約15:5)

這首詩是由「我時刻需要主」 ( 《新編》第284首)發展而來的,是父女兩人合作的一首詩。它的產生經過是這樣:

有一次,在美國芝加哥城召開世界貿易大會時,舉行了宗教集會,會眾同唱《我時刻需要主》。這時有一位從英國來的平信徒對惠特爾 (事略參閱第206首)說,我想這首詩表達的意思還不夠確切,因為他只說我時刻需要主 (英文原意為:我每小時都需要主 I need Thee every hour),這太不夠了,豈止是每小時,而是每秒每分,時時刻刻須臾不可離主。惠氏聽到後,雖然口頭上說,時刻需要主即含有隨時之意,但思想上也覺得這位信徒所說的不無道理。當即集中思想另寫了這首《時刻蒙恩歌》,首句為「與耶穌同死,因死反得生,與耶穌同活,因活更蒙恩」(也有譯作:「與基督同死,主死算為我,與基督同活,我得新生命」)。接着說無論是在試探、悲傷、軟弱的時刻里,每時每刻都有主的同在與恩佑。這首詩後來又傳到英國,由英國又傳到南非,並且傳遍了世界各地。它的歌名又叫《每時每刻》或譯作《時時刻刻 (MOMENT BY MOMENT) 。

曲調含叫《惠特爾 (WHITTLE)》。用以紀念曲譜的作者梅.惠特爾(惠特爾的女兒)。這首歌詞與曲列入桑基 (事略參閱第54首)等人所編的《聖歌》第一集中 (1896年出版)。

後來惠特爾的女兒梅 (May Whittle,1870— 1963)與慕迪的兒子結婚,就名為 (May Whittle Moody)。從此,在福音布道聖工上志同道合的惠特爾與慕迪終於成為親家

參考文獻

  1. 關於媒介的名詞解釋詳細解析,學習啦,2017-08-21
  2. 試論音樂的形式要素,道客巴巴,2015-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