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旱地沙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旱地沙蜥
圖片來自canonfans

旱地沙蜥學名Phrynocephalus helioscopus)為鬣蜥科沙蜥屬爬行動物[1]

分布於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阿富汗、土耳其、伊朗以及中國大陸新疆等地,一般生活於荒漠草原之間的戈壁灘或河邊的沙礫地。

形態特徵

旱地沙蜥體形短粗,形似蟾蜍,尾較細小,頭體長42-54毫米,尾長44-52毫米,頭長約與寬度相等,眼間凹入,吻部寬而圓鈍,鼻鱗3-4枚,.鼻孔開口其間朝向前方,鼻間鱗1-2枚,偶.見3枚。頭部背面的鱗片平坦或稍隆起,以前額、眼間和枕部的鱗片較大,眶上鱗最小。鼻鱗和眼部之間有頰鱗3-4枚:.上睫鱗7-10枚,前面幾枚扁平形,覆瓦狀排列,中間4、5枚上瞼緣鱗游離緣平齊,前後方的鱗片及下眼緣鱗的游離緣呈鋸齒形。

下瞼鱗與上唇鱗之間有縱列鱗3-4行,上領稍為突出,上唇鱗14-16枚,下緣排列成鋸齒狀,下唇鱗(12)13-14枚。鼓膜部略微凹下,被有細鱗。穎鱗較大,喉褶明顯,額鱗至喉褶-縱列鱗(36)37枚。頸背有-橫形皮褶。背鱗平滑,雜有突起的鱗叢,背上和體側都有皮膚皺褶,胸鱗和腹鱗光滑或有少數棱鱗。四肢短,前肢貼體前伸時,指的基部不超越吻端,指長順序4-3-2-5-1,爪尖細、彎曲。

雄蜥的後肢貼體前仲到達眼下部,雌性則只及喉摺的稍前方。第三、第四趾外側的櫛緣弱,趾長順序4-3-2-5-l。尾的背面被有小形棱鱗和錐形鱗叢,腹面基部的鱗片平滑,後部覆有較大的棱鱗。背面灰褐色或灰黑色,有6個清蜥的暗斑和許多小點。頸背部有-對橘紅色橢圓形斑,四肢和尾的背面有黑色橫紋.,腹面黃白色;領下有大理石斑紋,尾下淺藍色,雄蜥的尾梢腹面於繁殖季節呈現紅色。

棲息環境

旱地沙蜥是沙蜥屬中的中亞成分,由西部分布延伸至中國天山北部地區。生活於荒漠草原之間的戈壁灘或河邊的沙礫地,很少去到沙地和草地活動。棲息地的地形平坦而呈微波狀起伏,生長着稀疏的篙類、駝絨黎和駱駝蓬等,洞穴較淺,有時利用鼠洞或地面的裂縫而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