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旬陽縣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旬陽縣博物館位於漢江、旬河交匯處的旬陽老城龔家梁,以修建於明朝成化八年(公元1473年)的文廟為館址。博物館[1]成立於1984年5月。博物館免費向公眾開放。旬陽縣博物館位於漢江、旬河交匯處的旬陽老城龔家梁,以修建於明朝 成化八年(公元1473年)的文廟為館址。館藏各種文物標本3000餘件,其中藏品1500多件,有新石器時期的石器、陶器標本,戰國秦漢及以後各個歷史時期的銅、鐵、瓷、玉、石、骨器等,尤以戰國秦漢時期的文物最為豐富,其數量約占館藏文物總數的半數以上。

發展歷史

旬陽縣博物館利用業經修復的旬陽縣文廟上院作為館址的。占地面積2145平方米,建築面積344平方米。

博物館成立於1984年5月。此前,文廟建築群除大成殿保持原貌外,兩廡、憩息室等建築殘破不堪。經過幾次大規模的維修及幾代博物館管理人員的不懈努力,這座明朝建築群恢復了昔日風采。文廟建築群座北朝南,自前至後三重院落作台階式上升,以中軸線為基準,左右對稱,層次分明,布局嚴謹,保持了中國 傳統宮殿式的建築特徵。尤其古建築雕樑畫棟,美輪美奐,泮池水波蕩漾,花兒嫣紅,草兒碧綠,使旬陽博物館在濃郁的古韻中又不失生機與活力。中院的西北角,有一千餘年的古柏,樹幹粗可連抱,黛色參天。古柏旁立有一明代碑石 ,鐫刻明萬曆四十四年旬陽知縣陳士龍的《重修儒學碑記》。其碑以石叩擊,響聲清細如銅,與古柏合稱「柏蔭銅碑」,為旬陽一大奇觀。

建築布局

館辦基本陳列為戰國秦漢文物展和新出土文物展。

館藏作品

旬陽縣博物館館藏各種文物近3000件。其中出土的漢代象牙算籌、中黃門龜鈕銀印及北周大司馬獨孤信多面體墨精組印,被譽「稀世國寶」,部分楚文化和巴蜀文化遺物,亦受到文博界關注。

該館曾出版《旬陽文物志資料》(共12期)、《旬陽文物志》等。另有39篇文物研究文章在省級以上文博報刊發表。

小河北漢墓文物

1993年11月,縣城小河北出土漢墓器物18件、大泉五十63枚,有銅釜、鎏金銅扣、耳杯銅扣、銅鉚釘、鐵劍、釉陶罐、陶鼎[2]、陶灶、陶鐎斗、博山爐、研、陶爐等,其中鋪首銜環銅釜(2件)較珍貴。鋪首銜環銅釜口徑24.7厘米,足徑15.2厘米,高11.6厘米;黃銅質,敞口,束頸,收腹,平底,淺圈足,肩飾五道凸弦紋,有對稱鋪首銜環,合范鑄造,為漢代炊食器;鋪首銜環鎏金銅釜口徑27.3厘米,底徑15厘米,高12.7厘米;表面鎏金,平沿,敞口,束頸,平底,淺圈足,上腹可見一周紅色弦紋,腹有對稱鋪首銜環,胎體厚重,合范鑄造,為漢代炊食器。

視頻

旬陽縣博物館 相關視頻

旬陽縣博物館宣傳片
旬陽縣博物館推廣作揖禮

參考文獻

  1. 博物館的分類您知道嗎? ,搜狐,2019-04-12
  2. 陶鼎小記 ,搜狐,2017-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