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無羊(詩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無羊(詩經)

【原文】

誰謂爾無羊?

三百維群。

誰謂爾無牛?

九十其淳①。

爾羊來思,

其角濈濈(2)。

爾牛來思,

其角濕濕③

或降於阿④,

或飲於池,

或寢或訛⑤

爾牧來思,

何蓑何笠(6),

或負其猴(7)。

三十維物(8),

爾牲則具。

爾牧來思,

以薪以蒸(9)

以雌以雄。

爾羊來思,

矜矜兢兢(10),

不穿不崩(11)。

麾之以肱(12),

畢來既升(13)。

牧人乃夢,

眾維魚矣(14),

旐維旐矣,

大人占之,

眾維魚矣,

實維豐年。

旐維旐矣,

室家溱溱(16)。  

【注釋】

①淳(run):嘴唇是黑色的黃牛。

(2)濈濈(ji):聚集在一起的樣子。

③溫濕(qi):耳朵搖動的樣子。

④阿:山拗。

⑤訛:動。

(6)何:同「荷」。

(7)猴:乾糧。

(8)物:顏色。

(9)薪:粗柴。 蒸:細柴。

(10)矜矜兢兢:強壯的樣子。

(11)騫:身體虧損。崩:集體 生病。

(12)麾:同「揮」。腦:手臂。

(13)升:登上,這裡指人圈。

(14)眾:指蝗蟲。

(15) 旐(zhao):龜蛇旗。旟(yu):鳥隼旗。

(16)溱溱 (zhen):眾多的樣子。

【譯文】

誰說你家沒有羊?

一群就有三百頭。

誰說你家沒有牛?

黑嘴黃牛九十頭。

你的羊群走過來,

羊角攢動聚集齊。

你的牛群走過來,

牛頭晃動耳朵搖。

有些牛羊下山崗,

有些飲水在池旁,

有些睡覺有些走。

你的牧人歸來了,

身披蓑衣頭戴笠,

隨身攜帶着乾糧。

各色牛羊數十種,

祭祖牲畜全備齊。

你的牧人歸來了,

又是砍柴又割草,

還要獵獸也捉鳥。

你的羊群走過來,

只只肥碩又強壯,

沒有生病沒減少。

牧人舉手揮一揮,

羊兒全都進了圈。

牧人做了一個夢,

夢見蝗蟲變成魚,

又見龜旗變鳥旗。

太卜為他占卦說:

夢見蝗蟲變成魚,

那是豐年的兆頭。

夢見龜旗變鳥旗,

家族興旺人丁多。

【讀解】

這是一首牧歌。與我們熟悉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 見牛羊」不一樣的是,它並不着意展現牧區生活的空闊、安寧、淡 遠,而着眼於富足。富有的主人僱傭牧人為之放牧,牛羊成群,膘 肥體壯,牧人做的夢也是兒孫滿堂和發財夢。   

同樣是牧歌,寫法卻可以不同;同樣是牧人,夢想卻大有差 別。「風吹草低見牛羊」,是讚賞恬淡寧靜的生活方式,表現對放 牧生活的熱愛。牛羊成群,寄託的是發財致富的夢想,放牧是致 富的手段。同樣的生活內容,呈現在人們心目中的價值大不一樣。

這個道理其實可以推廣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常說「存在 決定意識」。然而,為什麼同樣的存在會有不同的意識?同一個世 界,為什麼呈現在人們心目中的面貌會不一樣?答案只能到人們 的價值取向中去尋找,到意識中去尋找。黃金在商人的心目中是 財富的象徵,藝術家所關心的卻是它金光燦燦的色澤和光芒,在 化學家的心目中不過是一種化學性質穩定的金屬,在帝王心目中 則是高貴的象徵。

世界只有一個,但呈現在人們心目中的價值和意義卻各不相 同。從感知的角度說,沒有純粹客觀的世界,只有打上人們心靈 印跡的世界。從世界本身說,它是向心靈無限開放的。

不管怎麼說,牧歌式的生活,無論其基調是恬靜淡遠的生活 方式,還是發財致富的途徑,都充滿了詩意。膘肥體壯、成群結 隊的牛羊的洋洋叫聲,總讓人心悸。眼望着大群屬於自己的財富, 自己勞作的收穫,心中總會充滿令人陶醉的喜悅。[1]

【簡介】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在先秦叫做〈詩〉,或者取詩的數目整數叫《詩三百》,本來只是一本詩集。從漢代起,儒家學者把《詩》當作經典,尊稱為《詩經》,列入「五經」之中,它原來的文學性質就變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連的教化人的教科書,也稱「詩教」。[2]

《詩經》中的三百零五篇詩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的宮廷樂歌。「雅」分為「大雅」(用於隆重盛大宴會的典禮—)和「小雅」(用於一般宴會的典禮),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頌」是祭祀樂歌,用於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和讚頌神明,現存共四十篇。《詩經》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倫理、天文、地理、外交、風俗、文藝各個方面,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對後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3]

《詩經》編輯成書的年代約在春秋後期,據說孔子曾經刪定過〈詩經〉。到漢代,傳授《詩經》的有四家。齊國轅固所傳的《詩》叫《齊詩》,魯國申培所傳的《詩》叫《魯詩》,燕國韓嬰所傳的《詩》叫《韓詩》,魯國毛亨所傳的《詩》叫《毛詩》。東漢時,《毛詩》得到了官方和學者們的認同,逐漸盛行,齊、魯、韓三家《詩》逐漸衰落以至亡佚。現在我們見到的《詩經》,就是毛亨傳下來的,我們這裡選錄的《詩經》,原文主要依據清代阮元校訂的《十三經註疏》,並廣泛參考了其他研究《詩經》的專著。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