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宮藩 (紀伊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宮藩

圖片來自tokotokotorikura

新宮藩(日語:しんぐうはん )是日本紀伊國牟婁郡新宮(現和歌山縣新宮市下本町二丁目)的慶應4年正月14日(1868年2月7日)創藩,明治4年7月14日(1871年8月29日)廢藩,原本是紀州藩的一部分,表高是35,000石,實高是42,312石,藩廳是新宮城,人口是9,765戶54,679人。

歷史

慶長5年(1600年),淺野幸長以376,000石入主紀州,其家老淺野忠吉則以28,000石就任為新宮的領主,翌年忠吉開始興建新宮城元和5年7月19日(1619年8月28日),德川賴宣以555,000石入主紀州,御附家老水野重央也以35,000石就任為新宮的領主。元和7年11月12日(1621年12月24日),重央死去,其子水野重良不甘於當陪臣,為了當直臣而拒絕繼任家督,直至元和9年(1623年)6月才繼位。

寬永10年(1633年),新宮城完工。寶永4年4月7日(1707年5月8日),新莊直恒長子作為第三任藩主水野重上的養子而繼位,即水野重期,同年寶永地震爆發,在新宮有184戶倒塌,其後寶永大噴發火山灰也飄至此地。正德4年7月18日(1714年8月27日),水野重矩三子作為重期的養子而繼位,即水野忠昭。

享保3年5月11日(1718年6月9日),新宮與力獲准御目見,拜見了紀州藩藩主。享保16年(1731年),伊藤東涯的內弟宇井愷翁在新宮開辦漢學塾鬱翠園。寬政6年(1794年)11月和寬政11年(1799年)5月,紀州藩藩主德川治寶以及前藩主德川重倫先後到訪新宮。文化3年(1806年),鬱翠園作為藩校改稱漢學所。

嘉永5年12月7日(1853年1月16日),紀州藩前藩主治寶死去後,水野忠央開始排斥治寶派,並且以附家老身份開始在紀州藩掌握實權。翌年12月10日(1854年1月8日),他又擴充與力人數,同年12月20日(1月18日)與力的約7000石知行被劃入新宮領。安政2年3月5日(1855年4月21日),忠英打算與紀州藩換地,但是遭到紀州藩領民反對,最終此事在安政4年7月22日(1857年9月10日)告吹。安政3年6月14日(1856年7月15日),新宮與力從紀州藩直臣變為水野家家臣團,同日忠英開始嘗試擁立紀州藩藩主德川慶福為江戶幕府將軍,在與井伊直弼的合作下成功讓慶福當上將軍,即德川家茂。忠央本身推測打算通過成為家茂的直臣來參與幕政,然而隨著櫻田門外之變爆發,他在萬延元年6月4日(1860年7月21日)被下令隱居和謹慎,由其子水野忠幹 (紀伊新宮藩主)繼位。

文久3年10月26日(1863年12月6日),忠幹在天誅組之變爆發時於本宮戒備,慶應2年6月18日(1866年7月29日)在長州征討期間則於安藝國大野町 (廣島縣)的戰事中獲勝。戊辰戰爭爆發後,紀州藩選擇佐幕,慶應4年正月4日(1868年1月28日),德川慶喜要求紀州藩派兵前往國分寺 (大阪市)和今宮町,忠幹接報後便隨即動身前住大坂。當忠幹抵達大坂城時,慶喜已經乘搭開陽丸前往江戶,紀州藩雖然被要求在大坂城戒備,但是忠幹以人數不足以戒備為由而拒絕。同年,當接獲幕府戰敗的消息後,紀州藩向新政府表示願意歸順,並且向新政府稱忠幹是為了勸諫慶喜的朝敵行為以及撤走派駐的藩兵才前往大坂。慶應4年正月14日(1868年2月7日),新宮藩正式成立[1]

在新宮藩成立後,紀州藩仍然要求忠幹主持藩政直至明治元年8月27日(1868年10月12日)才離任。翌日,忠幹表示希望在東京行幸隨行,但是遭到拒絕。同年10月17日(11月30日),他打算開拓與領地接壤的大和國大台原,但是遭到拒絕,翌年3月再次申請也失敗。明治2年3月28日(1869年5月9日),忠幹上奏版籍奉還,同年6月20日(7月28日)獲任命為知藩事。

同年10月,藩校漢學所改稱育英堂。明治3年(1870年)6月,新宮藩的兵制從英國式改為法國式。明治4年7月14日(1871年8月29日),廢藩置縣,改設新宮縣,藩校也改稱為新宮縣學校,同年11月22日(1872年1月2日)新宮縣被劃入至和歌山縣和度會縣,新宮縣學校再改稱為鄉學校。同年12月25日(2月3日),新宮藩的常備兵解甲歸田。

江戶藩邸

新宮藩的江戸藩邸分為上屋敷、中屋敷、下屋敷和藏屋敷。上屋敷最初位於田安門外,寬文5年3月23日(1665年5月8日)轉移至淨瑠璃坂。

中屋敷最初位於牛込原町),原本是下屋敷,在弘化2年9月19日(1845年10月19日)和翌年12月28日(1847年2月13日)各一部分相対替至深川越中島的中屋敷和淨瑠璃坂的上屋敷,深川越中島的中屋敷其後在嘉永6年12月26日(1854年1月24日)被收回,安政元年5月23日(1854年6月18日)拜領位於澀谷的中屋敷。下屋敷最初位於市谷原町,一部分在天明5年12月3日和天明8年3月26日(1786年1月2日和1788年5月1日)先後相對替至龍慶橋的下屋敷,龍慶橋的下屋敷在寬政10年12月28日(1799年2月2日)相對替至牛込元天龍寺前的下屋,市谷原町下屋敷的剩餘部分也在文化7年8月16日(1810年9月14日)相對替至此,龍慶橋下屋敷的剩餘部分在文政4年4月1日(1821年5月2日)相對替至牛込原町,天保9年8月19日(1838年10月7日)一部分被收回,剩餘部分天保11年4月27日(1840年5月28日)改為中屋敷。藏屋敷則位於八丁堀

參考文獻

  1. 橫田淳. 新宮藩. (編) 新人物往來社. 三百藩戊辰戦争事典 . 新人物往來社新人物往来社. 2000-01-25: 84–85. ISBN 4-404-02822-9 (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