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

Choo Yut Shing拍攝
圖片來自flickr

基本資料

地址   新加坡聖安德魯路1號

成立日期 2015年11月24日

收藏類別 美術博物館

網站   www.nationalgallery.sg/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是一家領先的視覺藝術機構,負責管理世界上最大的新加坡和東南亞現代藝術公共收藏。畫廊位於現代新加坡的發源地,在市民區的中心,64,000平方米的場地。反映新加坡獨特的文化遺產和地理位置,該美術館旨在成為一座先進的博物館,在新加坡,東南亞和世界各地的藝術之間進行對話,以促進和激發創新和包容的社會。這體現在我們的合作研究,教育,長期和特殊展覽以及創新的程序設計中。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成立於2015年,是一家領先的視覺藝術機構,負責監督世界上最大的新加坡和東南亞現代及當代藝術公共收藏。以策展視野為指導,介紹新加坡和東南亞的藝術史;反身(重新)寫新加坡和東南亞的藝術史;並研究與全球藝術史有關的這些藝術史,畫廊已建立了大量的藝術家檔案和參考圖書館,重點是新加坡和東南亞藝術。

畫廊的圓形大廳位於大華銀行東南亞畫廊的中心(最高法院三樓),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在建築物曾是新加坡最高法院的前身期間,圓形大廳曾是法律圖書館。圓形大廳圖書館和檔案館坐落在這個歷史空間中,不僅擴展了該站點的記憶,同時還充當了東南亞藝術史研究中心的新角色。[1]

在2019年,美術館是東南亞唯一一家在《藝術報》年度全球藝術博物館遊客人數調查中排名的博物館,排名第32位。它是亞洲第一家獲得歐洲博物館學院頒發的兒童博物館獎和動手實踐的博物館!國際兒童博物館協會於2018年舉辦。畫廊還獲得了2017年TTG旅行獎的「最佳主題景點」,「最佳景點體驗」,「對旅遊業的突破性貢獻」和「最佳客戶服務(景點)」獎。因其在增強新加坡旅遊業活力方面的作用而在2016年享有盛譽的新加坡旅遊獎。[2]

建築史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由新加坡歷史上有著紀念意義的兩所標誌性建築物 — 前市政廳和前最高法院大樓改建而成。 即使這兩座建築已被改建成了向公眾開放的先進博物館,相關部門仍在採取嚴密的保護措施,以確保這兩座國家古蹟得到良好的維護。

  • 1926年開始建築師部門起草了建造市政建築的計劃。
  • 1929年市政大樓竣工並於1929年7月23日宣布開放。
  • 1935年批准了新的最高法院的計劃,弗蘭克·多靈頓·沃德(Frank Dorrington Ward)對該建築的設計向公眾公開。
  • 1937年海峽殖民地州長托馬斯·辛頓·懷特萊格·托馬斯爵士於1937年4月1日奠定了最高法院大樓的奠基石。在它下面的時間膠囊裡裝有1937年3月31日的報紙和海峽殖民地的貨幣。
  • 1939年托馬斯·申頓·懷特萊格·托馬斯爵士宣布前最高法院大樓開幕。
  • 1942年日本佔領了新加坡,將其更名為Syonan。Syonan Tokubetsu Shi(市政管理局)的總部設在新加坡市政大樓內,最高法院被用作Syonan最高法院。
  • 1951年新加坡被宣佈為城市,市政大樓更名為市政廳大樓。1945年9月12日,路易斯·蒙巴頓海軍上將閣下代表盟軍在市政廳大樓內接受了日軍的投降。
  • 1959年6月5日時任總理的李先生及其內閣成員於1959年6月5日在市政廳舉行宣誓效忠和就職宣誓。12月3日尤索夫·本·伊沙克(Yusof Bin Ishak)於1959年12月3日在市政廳中就任新加坡首位國家元首。這一天,新加坡的國旗和國歌揭幕。
  • 1963年魏重進被任命為新加坡第一位亞洲首席大法官,這是新加坡司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他的前任曾是英國人。
  • 1971年總理李光耀總理將其部分辦公室和整個內閣辦公室從市政廳大樓遷至艾斯塔納附件。外交大臣辛納塔姆比·拉賈拉特南接管了李先生的辦公室。
  • 1986年在市政廳大樓中還建造了其他審判室,以適應最高法院工作量的增加。
  • 1990年魏重鎮退休,現任首席大法官,雍鳳How被任命為新的司法部長
  • 1992年市政廳和前最高法院的建築物被宣佈為國家古蹟。
  • 2005年總理李顯龍在國慶集會講話中宣布,市政廳和前最高法院的建築物將改建為新的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 2007年為國家美術館舉辦了一個分為兩個階段的國際建築設計競賽。來自全球29個國家的111個參賽作品。在第一階段結束時,有五個提案入圍。2007年8月29日宣布了競賽的前三名獲獎方案。2007年10月舉行了公開展覽。
  • 2008年宣佈設計大賽獲獎者來自法國的Studio Milou Architecture與CPG Consultants Pte Ltd合作被選為建築設計比賽的優勝作品。
  • 2010年竹中—新加坡打樁合資企業(TCSP)被任命為該項目的主要建築承包商。
  • 2011年舉行奠基儀式
  • 2012年開始對最高法院的鼓膜進行修復。
  • 2014年安裝了連接市政廳和前最高法院大樓的第一條連接橋。
  • 2015年開幕慶典從11月24日至12月6日,為期兩週的開幕慶典上,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接待了170,000多名遊客。 [3]

館藏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擁有十九世紀至今的來自東南亞的9,000多件藝術品。這裡的「東南亞」是指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泰國緬甸柬埔寨老撾文萊的區域。這種獨特的跨國方法和館藏構成了美術館策展和研究工作的基礎,以(重新)書寫該地區的藝術史。

畫廊的藏品包括新加坡國家藏品的一部分,由國家文物局管理。畫廊收藏的開始可以追溯到1960年藝術慈善家拿督·洛克·萬壽(Dato Loke Wan Tho)捐贈了110多件藝術品。該收藏品見證了新加坡藝術機構不斷變化的格局,其託管人從國家博物館美術館(建於1976年)到新加坡美術館(建於1996年)再到美術館(建於2015年)。它囊括了機構的複雜歷史以及藝術家,藝術家遺產和個人通過捐贈做出的貢獻。

畫廊的兩個長期展覽「 Siapa Nama Kamu?」中精選了該館藏中的大量作品。和在宣言和夢想之間,分別展示了新加坡作為文化十字路口的位置的廣闊敘事,以及自19世紀以來該地區在藝術領域的共同和分歧。

通過在圖書館和檔案館中大量保存相關資料,可以進一步增強畫廊的館藏,這些資料可以在畫廊的圓形大廳圖書館和檔案館中公開獲得。這些資源是通過美術館的策展研究獲得的,對於我們作為研究驅動機構的使命而言,這些資源是不可或缺的。

可以在「 藝術品收藏」,「檔案收藏」和「圖書館收藏」下搜索「畫廊收藏」中的大量選擇以及「圖書館與檔案館」中的材料(您將被重定向到「收藏」搜索門戶)。[4]

作品 作者 年份
日落時的印尼村莊 阿卜杜拉·蘇里奧Subroto
白色蘭花 陳崇瑞 1959年
光榮死者? 張永成 1965年
光束 陳登基 1975年
參加新加坡 林耀光 1966年
飲酒者 陳楚天 1972年
抽象 艾哈邁德·薩達利(Ahmad Sadali) 1978年
繁忙的河 林正和 1962年
紅樓 劉康 1952年
特里肖騎士 賴鳳萌 1961年

展覽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的展覽分為常設展及特展。常設展包含位於星展新加坡展覽室展出的《貴姓大名?十九世紀以降新加坡藝術發展》(英語:Siapa Nama Kamu? Art in Singapore since the 19th Century)、於大華東南亞展覽室展出的《在宣言與夢想之間:自十九世紀起的東南亞藝術》(英語:Between Declarations and Dreams: Art of Southeast Asia Since the 19th Century)和於建築展覽室展出的《傾聽建築:美術館的歷史變革》(英語:Listening to Architecture: The Gallery’s Histories and Transformations)。《在宣言與夢想之間》以時間區分為4部分:19世紀至20世紀初-權威與焦慮、20世紀初至1940年代-想像國家與自身、1940年代至1970年代-表現國家及1970年代至現今的再定義藝術,解構出不同政權及時空之下,東南亞藝術發展之樣貌。

展覽室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的館藏以現代藝術當代藝術為主,作品主要來自東南亞及新加坡本地的藝術家,擁有世上最多的東南亞及新加坡現代藝術館藏。[5]藉由藝術品,館方期望傳達新加坡的社會、經濟及政治史。美術館擁有兩座永久展覽室——星展新加坡展覽室和大華東南亞展覽室。[6]

美術館的館藏主要來自新加坡官方的國家藝術收藏(The National Collection of Singapore)。該項目最早擁有96件文物,由當時的電影製片人及藝術贊助者陸運濤的家屬於1976年捐贈給國家博物館[7]經過多年的收集,截至2010年為止,國家藝術收藏共有8,000餘件,分別屬於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新加坡美術館、國家博物館、亞洲文明博物館新加坡土生文化館的館藏。[8]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展出新加坡主要藝術家的創作,如張荔英陳宗瑞陳文希鍾泗賓劉抗等人,涵蓋自20世紀早期的自然主義美學繪畫到現代的新媒體裝置藝術;亦展出活躍於20世紀早期後東南亞地區藝術家的作品,包括阿凡迪(印尼)、拉迪·莫希丁(馬來西亞)、[[黎譜[[(越南)、蒙天·布瑪(泰國)和費爾南多·阿莫索羅(菲律賓)等人。[9]

星展新加坡展覽室

星展新加坡展覽室位於政府大廈2樓,由星展銀行於2014年4月2日捐贈美術館2,500萬新元成立。[10]該展廳主要展出新加坡從殖民時期至今的文化及美學轉變,並有一常設展《貴姓大名?十九世紀以降新加坡藝術發展》。其著名展品包括:《林路肖像》(英語:Portrait of Lim Loh )、《畫家和模特兒》(英語:Artist and Model )、《微風中的蓮花》(英語:Lotus in a Breeze )、《國語課》(英語:National Language Class )和《虎鞭》(英語:Tiger’s Whip )等。[11]

大華東南亞展覽室

大華東南亞展覽室由大華銀行成立,位於最高法院大廈3-5樓,有一常設展《在宣言與夢想之間:自十九世紀起的東南亞藝術》,展出自19世紀以來的東南亞藝術史。[11]其著名展品包括:《野火》(英語:Forest Fire )、《越南地景》(英語:Landscape of Vietnam )、《舞動的突變物》(英語:Dancing Mutants )、《盛開的年代》(英語:Age of Full Bloom )和《存在、哭泣、瀕死和進食的樂趣》。

於新加坡美術館展出的展覽

在等待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完工的同時,館方曾使用新加坡美術館的展廳舉辦展覽,包括以下展覽:

展覽 藝術家 舉辦期間
紀念吳冠中:再見風箏
英語:In memory of Wu Guanzhong: Seeing the Kites Again[12]
吳冠中 2009年12月14日 - 2011年5月1日
亞洲寫實藝術
英語:Realism in Asian Art[13]
多位 2010年4月9日 - 2010年7月4日
葉之威的故事
英語:The Story of Yeh Chi Wei[14]
葉之威 2010年5月27日 - 2010年9月12日
鍾泗賓:銜接世界
英語:Cheong Soo Pieng: Bridging Worlds[15]
鍾泗賓Cheong Soo Pieng 2010年9月15日 - 2010年12月26日
著名收藏展
英語:Notable Acquisitions Exhibition[16]
多位 2010年12月7日 - 2012年2月5日
再見風箏系列Ⅱ
英語:Seeing the Kite Again Series II[17]
吳冠中 2011年6月13日 - 2013年5月5日
劉抗:百年慶典
英語:Liu Kang: A Centennial Celebration[18]
劉抗Liu Kang (artist) 2011年7月29日 - 2011年10月26日
視/界:吳冠中和東南亞藝術家的抽象藝術
英語:In/sight: Abstract Art by Wu Guanzhong and Artists from Southeast Asia[19]
吳冠中及其他藝術家 2013年8月17日 - 2014年4月30日

國際巡迴展覽

除了新加坡的展覽,國家美術館的國家藝術收藏也前往亞洲、歐洲及美洲展出。

展覽 地點 舉行期間 作品
東西會師 - 吳冠中繪畫展
英語:East Meets West – The Exhibition of Wu Guangzhong's Paintings[20]
浙江美術館 2010年11月20日至2010年12月25日 76件不同展品
安迪·沃荷:15分鐘的永恆
[21][22]
藝術科學博物館 2012年3月17日至2012年8月12日 惹扎·畢雅達薩的《Seated Malay Girl》
新加坡藝術的誕生和發展
英語:The Birth and Development of Singapore Art[23]
福岡亞洲美術館 2012年3月29日至2012年6月26日 新加坡藝術家林學大鍾泗賓的精選作品

吉寶美術教育中心

吉寶美術教育中心(英語:Keppel Centre for Art Education)位於政府大廈1樓,是一座提供家庭及學校藝術學習的設施。兒童及學生可以在此體驗創作原創藝術品,並與其互動。該中心也提供各式課程,包括基於本地工作室的研討會、藝術家講座、策展人演講,以及Decents計畫,一個藝術、歷史及文化培訓班,旨在培訓新加坡的博物館導覽員。[24]

交通

開館時間

  • 週六至週四:10:00 – 19:00
  • 週五:10:00 – 21:00
  • 最後入場時間:閉館前半小時

入館費

  • 一般門票( General Admission Ticket )和特別展覽門票( Special Exhibition Ticket )。而遊客一般門票是每人 SGD 20。
  • 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無須付費購買一般門票,如果是當地學生的話是全館免費。外國人也有一部份人可以享受特惠票價,例如是國際學生。

視頻

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
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

參考資料

  1. rotunda library archive,nationalgallery.sg
  2. 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nationalgallery.sg
  3. 建築史,nationalgallery.sg
  4. gallery collections,nationalgallery.sg
  5. Art Works. [2019-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3). 
  6. Siapa Nama Kamu? Art in Singapore Since the 19th Century. Artsy. 2015-10-19 [2019-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3). 
  7. Going Behind the Scenes. Tatinis.com. 2018-07-02 [2019-07-23]. 
  8. National Collection. 國家文物局National Heritage Board (Singapore). [2019-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2). 
  9. 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 shows off art collected since 1960 . 海峽時報. 2018-05-08 [2019-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5). 
  10. DBS Bank donates SGD25 million to 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 星展銀行. 2014-04-02 [2019-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2). 
  11. 11.0 11.1 Art collection at National Gallery tells story of Singapore . 海峽時報. 2015-10-20 [2019-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0). 
  12. In memory of Wu Guanzhong: Seeing the Kites Again. [2019-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6). 
  13. Realism in Asian Art. [2011-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26). 
  14. Yeh Chi Wei. [2011-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5. Cheong Soo Pieng. [2011-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16. Notable Acquisitions Exhibition. [2019-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6). 
  17. Seeing the Kite Again Series II. [2019-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6). 
  18. Liu Kang. [2011-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19. In/sight: Abstract Art by Wu Guanzhong and Artists from Southeast Asia. [2019-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6). 
  20. Largest collection of Wu Guanzhong ever, at Zhejiang Art Museum. 人民日報. 2010-11-17 [2011-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6). 
  21. 此指安迪·沃荷曾說過的"In the future, everybody will be world famous for 15 minutes"。
  22. Andy Warhol: 15 Minutes Eternal. [2012-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03). 
  23. The Birth and Development of Singapore Art: An exhibition celebrating the partnership between the Fukuoka Asian Art Museum and the National Art Gallery, Singapore. [2012-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4). 
  24. KEPPEL CENTRE FOR ART EDUCATION.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2019-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