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霍彥威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新五代史·霍彥威傳出自《新五代史》,此史是宋歐陽修撰紀傳體史書,《新五代史》是唐宋以後唯一的一部私修正史,在中國史學史尤其是唐宋以後史學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歐陽修文采更是引人入勝,可由於提倡「春秋筆法」,近人褒貶不一。[1]
原文
霍彥威,字子重,洺州曲周人也。少遭兵亂,梁將霍存掠得之,養以為子。後事粱太祖,太祖亦愛之,遷邠寧節度使。李茂貞遣梁叛將劉知俊攻邠州,彥威固守逾年,每獲知俊兵,必縱還之,知俊德之,後不復攻。徙天平,與晉軍相持河上。莊宗滅粱,彥威自陝來朝,莊宗置酒,賜姓名日李紹真。明年,徒鎮武寧,從明宗擊契丹,明宗愛其為人,甚親厚之。其後趙在禮反,彥威別討趙太於邢州,破之,還以兵屬明宗討在禮。明宗軍變,縱火焚營噪呼:「城中之人何罪,戍卒思歸而不得耳!天子不垂原宥,志在剿除。今宜與城中合勢,擊退諸鎮之兵。」
彥威與安重誨勸明宗許之,乃擁兵入城,彥威獨不入。部兵在外者皆潰去,獨彥威所將五千人營城西北隅不動。居二日,明宗復出,得彥威兵,乃之魏縣。莊宗崩,彥威從明宗入洛陽,首率群臣勸進,內外機事,皆決彥威。彥威素與段凝、溫韜有隙,因擅捕凝、韜下獄,將殺之,安重誨日:「主上方平內難,以恩信示人,豈公報仇之時?」彥威乃止。彥威徙鎮平盧。朱守殷反,伏誅,彥威遣使者馳騎獻兩箭為賀,明宗賜兩箭以報之。夷狄之法,起兵令眾,以傳箭為號令,然非下得施於上也。明宗本出夷狄,而彥威武人,君臣皆不知禮,動多此類。然彥威客有淳于晏者,少舉明經及第,遭世亂,依彥威。彥威嘗戰敗脫身走麾下兵無從者獨晏徒步以一劊從之榛棘間以免彥威高其義所歷方鑌常辟以自從至其家事無大小皆決於晏彥威以故得少過失。天成三年冬,彥威卒於鎮。贈彥威太師,諡曰忠武。
譯文
霍彥威字子重,洺州曲周人。年少時遭遇兵亂,梁將霍存搶掠得到他,收為養子。後來事奉梁太祖,太祖也喜歡他,升遷為郡寧節度使。李茂貞派後梁的叛將劉知俊攻打邪州,霍彥威堅守一年多,每次捉到劉知俊的俘虜,一定放還,劉知俊感激他,後來就不再進攻了。遷徙到天平,和後晉的軍隊在黃河邊相互對峙。後唐莊宗平滅了後梁,霍彥威從陝州來朝見,莊宗擺酒宴,賜霍彥威姓名叫李紹真。第二年,調任鎮守武寧,跟隨明宗進攻契丹,明宗喜愛他的為人,非常親近厚愛他。
後來,趙在禮造反,霍彥威被派到邢州單獨討伐趙太,平定趙太后,回師帶兵歸屬明宗討伐趙在禮。明宗的軍隊譁變,縱火焚營吵嚷呼叫:「城中之人有什麼罪,戍卒思歸不得回家罷了!天子不加寬恕,一心想要剿滅他們。現在應當與城中軍隊會合,打退各鎮的軍隊。」霍彥威與安重誨勸明宗答應兵士們,於是帶兵入城,霍彥威自己不進城。明宗手下留在城外的軍士都潰散了,只有霍彥威所率五千人在城西北角安營未動。過了兩天,明宗又出城,得到霍彥威的軍隊,於是前往魏縣。莊宗死了,霍彥威跟隨明宗進入洛陽,首先率領群臣勸明宗稱帝,內外事物,都由霍彥威決定。霍彥威平時與段凝、溫韜有矛盾,就擅自抓捕段凝、溫韜下獄,準備殺掉,安重誨說:「皇上正平定內亂,以恩德信義昭示天下,哪裡是你報私仇的時候呢?」
霍彥威才作罷。霍彥威調任鎮守平盧。朱守殷造反,被殺,霍彥威派使臣騎馬給明宗獻上兩支箭作為慶賀,明宗賜給他兩支箭作為回報。少數民族的規矩,起兵指揮軍隊,以傳箭為號令,然而不允許以下對上威有個賓客叫淳于晏,年少時考上明經科,遭遇亂世,歸附霍彥威。霍彥威曾經戰敗逃走,部下兵無人相從,只有淳于晏徒步提一劍相從於荊棘之間才免於一死。霍彥威讚賞他的義氣,在各方鎮任職都聘他當從事,甚至家事無論大小事都由淳于晏決定,霍彥威因此很少犯錯誤。天成三年冬,霍彥威死於鎮守任上。獲贈太師,諡號忠武。 [2]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