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五代史·錢鏐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五代史·錢鏐傳出自《新五代史》,此史是宋歐陽修撰紀傳體史書,《新五代史》是唐宋以後唯一的一部私修正史,在中國史學史尤其是唐宋以後史學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歐陽修文采更是引人入勝,可由於提倡「春秋筆法」,近人褒貶不一[1]

原文

錢鏐,字具美,杭州臨安人也。臨安里中有大木,鏐幼時與群兒戲木下,鏐坐大石指麾群兒為隊伍,號令頗有法,群兒皆憚之。鏐善射與槊,稍通圖緯諸書。

唐乾符二年,浙西裨將王郢作亂,石鑒鎮將董昌募鄉兵討賊,表鏐偏將,擊郢破之。是時,黃巢眾已數千,攻掠浙東,至臨安。鏐曰:「今鎮兵少而賊兵多,難以力御,宜出奇兵邀之。」乃與勁卒二十人伏山谷中,巢先鋒度險皆單騎,鏐伏弩射殺其將,巢兵亂,鏐引勁卒蹂之,斬首數百級。鏐曰:「此可一用爾,大眾至何可敵邪!」乃引兵趨八百里。八百里,地名也,告道旁媼曰:「後有問者,告曰:『臨安兵屯八百里矣。』」巢眾至,聞媼語,不知其地名,曰:「向十餘卒不可敵,況八百里乎!」遂急引兵還。都統高駢聞巢不敢犯臨安,壯之,召董昌與鏐俱至廣陵。駢表昌杭州刺史,昌以鏐為都指揮使。

董昌反。昭宗下詔削昌官爵,封鏐彭城郡王、浙江東道招討使。鏐曰:「董氏於吾有恩,不可遽伐。」以兵三萬屯迎恩門,遣其客沈滂諭昌使改過。昌以錢二百萬犒軍,執應智等送軍中,自請待罪,鏐乃還兵。昌復拒命,遣其將陳郁、崔溫等屯香嚴、石侯,乞兵於楊行密,行密遣安仁義救昌。鏐遣顧全武攻昌,斬崔溫。昌所用諸將徐珣、湯臼、袁邠皆庸人,不知兵,遇全武輒敗。昌兄子真驍勇善戰全武等攻之逾年不能克真與其裨將刺羽有隙羽譖之昌殺真兵乃敗。全武執昌歸杭州,行至西小江,昌顧左右曰:「吾與錢公俱起鄉里,吾嘗為大將,今何面復見之乎!」左右相對泣下,因瞋目大呼,投水死。

昭天鏐臥病,召諸大將告之曰:「吾子皆愚懦,不足任後事,吾死,公等自擇之。」諸將泣下,皆曰:「元瓘從王征伐最有功,諸子莫及,請立之。」鏐乃出管鑰數篋①,召元瓘與之曰:「諸將許爾矣。」鏐卒,元瓘立,襲封吳越國王。

【注】①篋:小箱子。

譯文

錢鏐,字具美,是杭州臨安人。臨安城裡中有棵大樹,錢鏐幼小時候和一群小孩子在大樹下做遊戲,錢鏐坐在大石上指揮孩子們模仿軍隊隊列,號令很有法度,孩子們都害怕他。錢鏐擅長射箭和使用槊,略微懂得圖讖和緯書等書籍。

唐乾符二年,浙西裨將王郢發動叛亂,石鑒鎮的將領董昌招募鄉兵(從鄉里招募兵卒)討伐叛賊(叛軍),上表推薦錢鏐為偏將,攻打王郢叛軍並打敗了他們。當時,黃巢的叛軍已經達到幾千人,在浙東一帶攻打掠奪,到了臨安。錢鏐曰:「現在臨安鎮兵少而叛軍多,很難用武力來抵禦,應當出奇兵來阻擊他們。」於是和強壯的士兵二十人埋伏山谷中,黃巢軍的先鋒跨越危險地帶都是單人單馬,錢鏐埋伏下弓箭手射殺了他們的將領,黃巢軍隊大亂,錢鏐帶領強壯的士兵踐踏(衝殺)他們,斬殺了幾百人。錢鏐說:「這種(奇兵阻擊)策略只能用一次,敵軍大部隊到了怎麼能抵擋啊!」於是就領兵趕往八百里。八百里,是地名,(臨行)叮囑路邊的老婦人說:「後面有問的,就告訴他們說:『臨安軍隊駐紮八百里了。』」黃巢大軍到了,聽了老婦人的話,不知道那是地名,說:「原來十幾個士兵我們都打不過,何況駐紮了八百里的軍隊呢!」於是急忙帶兵撤退。都統高駢聽說黃巢不敢侵犯犯臨安,認為(董昌、錢鏐)很英武雄壯,召喚董昌和錢鏐一起到廣陵。高駢上表推薦高昌為杭州刺史,高昌讓錢鏐做都指揮使。

董昌造反。昭宗下旨削去董昌的官爵,封錢鏐為彭城郡王、浙江東道招討使。錢鏐說:「姓董的對我有恩,不能立刻討伐。」領三萬士兵駐紮在迎恩門,派他的門客沈滂告訴董昌讓他改錯。董昌拿(用)二百萬錢犒勞(錢鏐)的軍隊,抓了應智等人送到錢鏐軍中,自己請求等候治罪,錢鏐於是退兵。後來董昌又抗命,派他的將領陳郁、崔溫等駐紮在香嚴、石侯,向楊行密求援兵,楊行密派安仁義救援董昌。錢鏐派顧全武攻打董昌,殺了崔溫。董昌所用的各個將領徐珣、湯臼、袁邠都是目光短淺的人,不懂兵法,遇到顧全武總是吃敗仗。董昌哥哥的孩子董真,驍勇善戰,顧全武等人攻打他,過了年都不能取勝。董真和他的裨將刺羽有矛盾,刺羽(在董昌那裡)造謠誣陷他,董昌殺了董真,軍隊才失敗。顧全武押解着董昌回杭州,走到西小江,董昌對隨身手下說:「我與錢公一起從鄉里起事,我曾經是大將,現在有什麼顏面再見他呢!」左右隨從相視而哭,於是董昌瞪大眼睛大叫着,投水而死。

錢鏐臥病在床,召來各位大將告訴他們說:「我的孩子們都愚笨膽小,不足以承擔我死後的事情(繼承王位),我死後,你們自己挑選能繼承大任的人吧。」各位將領都哭了,都說:「元瓘跟隨大王南征北戰功勞最大,其他孩子比不上,請求立他繼承王位。」錢鏐於是拿出幾小箱子鎖鑰,召來元瓘和他說:「各位將領允許你(繼承王位)了。」錢鏐死後,元瓘繼位,承襲受封吳越國王。[2]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