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五代史·范延光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五代史·范延光傳出自《新五代史》,此史是宋歐陽修撰紀傳體史書,《新五代史》是唐宋以後唯一的一部私修正史,在中國史學史尤其是唐宋以後史學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歐陽修文采更是引人入勝,可由於提倡「春秋筆法」,近人褒貶不一[1]

原文

范延光,字子瑰,臨漳人也。唐明宗①為節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明宗破鄆州,梁②兵方扼楊劉,其先鋒將康延孝陰送款於明宗。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於莊宗者,延光輒自請行,乃懷延孝蠟丸書,西見莊宗致之,且曰:「今延孝雖有降意,而梁兵扼楊劉者甚盛,未可圖也,不如築壘馬家口以通汶陽。」莊宗以為然。壘成,梁遣王彥章急攻新壘。明宗使延光間行求兵夜至河上為梁兵所得送京師下延光獄搒掠數百脅以白刃延光終不肯言。莊宗入汴,獄吏去其桎梏,拜而出之。莊宗見延光,喜,拜檢校工部尚書。

明宗時,為宣徽南院使。明宗行幸汴州,至滎陽,朱守殷反,延光曰:「守殷反跡始見,若緩之使得為計,則城堅而難近。故乘人之未備者,莫若急攻,臣請騎兵五百,馳至城下,以神速駭之。」乃以騎兵五百,自暮疾馳至半夜,行二百里,戰於城下。遲明,明宗亦馳至,汴兵望見天子乘輿,乃開門,而延光先入,猶巷戰,殺傷甚眾,守殷死,汴州平。

明年,遷樞密使。明宗問延光馬數幾何,對曰「騎軍三萬五千。」明宗曰:「吾兵間四十年,在太原時,馬數不過七千,今有馬三萬五千而不能一天下,吾老矣,馬多奈何!」延光因曰:「臣嘗計,一馬之費,可養步卒五人,三萬五千匹馬,十五萬兵之食也。」明宗扶髀嘆曰:「肥戰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是時,王淑妃用事,遂凝兄弟與淑妃有舊,方倚以蒙恩寵,所言無不聽,而大臣以妃故,多不敢爭,獨延光從容沮止之。明宗有疾,不能視朝,京師之人,洶洶異議,有司不能禁。或勸延光以嚴法制之,延光曰:「制動當以靜,宜少待之。」已而明宗疾少間,京師乃定。

是時,秦王握兵驕甚,延光懼禍之及也,乃求罷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繼之以泣,不得已,乃罷之。已而秦王舉兵見誅,明宗崩,潞王反,唐室大亂,弘昭、贇皆及禍以死。末帝③復詔延光為樞密使,拜宣武軍節度使。


註:①唐明宗:李嗣源,五代十國時期後唐第二位皇帝。②梁:又稱後梁,五代十國時期的一個國家,與後唐是死敵。③末帝:明宗李嗣源養子,後唐末代皇帝,又稱廢帝。

譯文

范延光,字子瑰,臨漳人。唐明宗做節度使時,將他安排為自己的部下,並不覺得他有奇異之處。明宗攻占鄆州,梁的軍隊正扼守着楊劉,梁軍的先鋒將康延孝偷偷將降書送給明宗,明宗尋求可以將延孝降書送給莊宗的人,延光就自告奮勇請求前去,於是將延孝的信封成蠟丸揣在懷裡,向西去拜見莊宗,把信交給莊宗,並且說:「現在延孝雖然有投降的意思,但梁軍把守楊劉的士兵很多,尚不能謀取,不如在馬家口構築堡壘來與汶陽連通。」莊宗認為他說得對。營壘築成後,梁派王彥章猛攻新築的營壘。明宗派延光偷偷外出去搬請救兵,夜晚來到黃河邊,被梁兵抓獲,送到京師,被打了幾百板子,被用刀威脅,延光始終不說出實情。莊宗進入汴州時,獄吏卸去他身上的枷鎖,向他叩拜送他出獄。莊宗見到延光,很高興,授予他檢校工部尚書的官職。

明宗在位時,他任宣徽南院使。明宗到汴州巡視,走到滎陽,朱守殷反叛,延光說:「守殷反叛的跡象剛剛顯現,如果延緩對他的進攻就會使他做好安排(實施計謀),那麼就會城防堅固難以接近。因此,趁着敵人沒有防備,不如急速攻城,我請陛下撥騎兵五百名,疾馳到城下,用神速之兵使他害怕。」於是他率騎兵五百人,從傍晚驅馬飛奔到半夜,跑了二百里路,與守殷的軍隊在城下作戰。天快亮時,明宗也疾馳而來,汴城內軍隊看到皇帝乘坐的車子,就打開城門,於是延光的軍隊首先進城,仍與敵人展開巷戰,殺死打傷的人很多,守殷被殺,汴州平定。

第二年,延光升任樞密使。明宗問延光戰馬有多少匹,他回答說:「騎兵三萬五千人。」明宗說:「我在軍隊中四十年,在太原時,馬匹的數量不超過七千。現在有戰馬三萬五千匹,卻不能統一天下,我老了,馬匹再多又怎麼樣呢?」延光乘機說:「我曾經計算過,一匹馬的耗費,可以養活步兵五人。三萬五千匹馬的消耗,相當於十五萬步兵的消耗。」明宗拍着大腿感嘆說:「使戰馬肥而讓士兵瘦,這是我感到慚愧的!」

這時,王淑妃執掌朝政,遂凝兄弟和淑妃有舊交,正倚仗着淑妃受到恩寵,凡有奏請沒有不聽從的,而大臣們由於淑妃的緣故,多數不敢與其抗爭,只有延光沉着鎮靜地阻止他們。明宗有病,不能上朝處理政事,京城的百姓,議論紛紛,有關部門無法禁止。有人勸延光用嚴厲的刑法制裁他們,延光說:「制止動盪要依靠冷靜,應當稍微等待一下。」不久,明宗的病好了一點,京師也就安定下來。

這時,秦王掌握兵權,非常傲慢,延光擔心禍及自身,就請免除職務離去。明宗再三挽留他,延光流下眼淚,明宗沒有辦法,就把他罷免了。不久,秦王起兵反叛被殺,明宗死去,潞王反叛,後唐皇室一片混亂,弘昭、贇都被牽扯到災禍中而死掉。末帝再次下詔命延光為樞密使,授以宣武軍節度使之職。[2]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