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五代史·楊行密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五代史·楊行密傳出自《新五代史》,此史是宋歐陽修撰紀傳體史書,《新五代史》是唐宋以後唯一的一部私修正史,在中國史學史尤其是唐宋以後史學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歐陽修文采更是引人入勝,可由於提倡「春秋筆法」,近人褒貶不一[1]

原文

楊行密,字化源,廬州合淝人也。唐乾符中,江、淮群盜起,行密以為盜見獲,刺史鄭棨奇其狀貌,釋縛縱之。後應募為州兵,戍朔方,遷隊長。歲滿戍還,而軍吏惡之,復使出戍。行密將行,過軍吏舍,軍吏陽為好言,問行密行何所欲。行密奮然曰:「惟少公頭爾!」即斬其首,攜之而出,因起兵為亂,自號八營都知兵馬使。

中和三年,唐即拜行密廬州刺史。淮南節度使高駢為畢師鐸所攻,行密率兵數千赴之。至天長,師鐸已囚駢,行密不得入,屯於蜀岡。師鐸兵眾數萬擊行密,行密陽敗,棄營走,師鐸兵飢,乘勝爭入營收軍實,行密反兵擊之,師鐸大敗,單騎走入城,遂殺高駢。行密聞駢死,縞軍向城哭三日,攻其西門,遂入揚州。

是時,城中倉廩空虛,饑民相殺而食,其夫婦、父子自相牽,就屠賣之。行密不能守,欲走。其客袁襲曰:「吾以新集之眾守空城而諸將多駢舊人非有厚恩素信力制而心服之也今敵兵方盛所攻必克此諸將持兩瑞時也海陵鎮使高霸駢之舊將必不為吾用。」行密乃以軍令召霸,霸率其兵人廣陵,行密欲使霸守天長,襲曰:「吾以疑霸而召之,其可復用乎?不如殺之,以並其眾。」行密因犒軍擒霸族之,得其兵數千。

龍紀元年,行密攻浙西,取蘇、常、潤州。景福元年,叛將孫儒自逐行密,入廣陵,驅其眾渡江,號五十萬,以攻行密。眾畏其勢,勸其退走銅官。行密曰:「儒來氣銳而兵多,蓋其鋒不可當而可以挫,其眾不可敵而可久以敝之。若避而走,是就擒也。」久之,儒兵果飢,又大疫,行密悉兵擊之,儒敗被擒。

天佑二年十一月,行密卒,年五十四,諡曰武忠。子渥立。溥僭號,追尊行密為太祖武皇帝陵曰興陵。

(選自《新五代史·楊行密傳》,有刪節)

譯文

楊行密字化源,廬州合淝人。唐乾符年間,江淮盜賊群起造反,楊行密因為做盜賊被抓獲,刺史鄭認為他的相貌奇特,就解開他的綁繩將他放走。後來應募為州兵,戍守朔方,他升為隊長。一年戍邊期滿而還,但軍吏討厭他,又讓他去戍邊。楊行密準備起程,路過軍吏的住處,軍吏假裝說好話,問楊行密要去哪裡,要什麼東西,楊行密大聲說:「只缺少你的頭!」當即斬下軍吏的首級,攜帶而出,趁機起兵造反,自稱八營都知兵馬使。

中和三年,唐朝拜楊行密為廬州刺史。淮南節度使高駢被畢師鐸攻擊,楊行密率兵幾千人赴援,走到天長時,畢師鐸已囚禁高駢,楊行密不能進入揚州,屯軍於蜀岡。畢師鐸率兵數萬攻打楊行密,楊行密假裝失敗,放棄營寨逃跑,畢師鐸的士兵飢餓,乘勝爭相入營收取軍資,楊行密回兵攻擊,畢師鐸大敗,單騎逃回揚州城,就殺死高駢。楊行密聽說高駢已死,令全軍穿白色喪服向城哭三天,再進攻西門,於是進入揚州。

這時,揚州城中米倉空虛饑民互相殘殺充飢夫牽妻、父牽子到屠宰場去賣。楊行密無法守城而想離開。他的門客袁襲說:「我們以新募集的軍隊守衛空城,而將領大多是高駢的部下,必須有厚恩信義和有力的統制才能使他們心服。現在敵軍氣勢正盛,攻無不克,這正是將領們持兩端不想表態的時候。海陵鎮使高霸,是高駢的舊將,肯定不能為我所用。」楊行密於是以軍令召高霸,高霸率兵進入廣陵,楊行密想讓高霸守天長,袁襲說:「我們因懷疑高霸而召他,還能再重用他嗎?不如殺掉高霸而吞併其部。」楊行密於是犒賞軍隊,擒獲並族滅高霸,得其部下數千人。

龍紀元年,楊行密進攻浙西,攻取蘇、常、潤州。景福元年,孫儒自從趕走楊行密後, 進入廣陵,驅趕部眾渡江,號稱五十萬,進攻楊行密。大家畏懼他的勢力,勸楊行密退走銅官。行密說:「孫儒來勢兇猛,兵力眾多,他的氣勢不可抵擋,但可以挫折,他的兵力多不可攻擊,但時間久了可使之疲憊。如果避開退走,這是走向被擒啊!」時間久了,孫儒的士兵飢餓,又發生了大瘟疫,楊行密儘其所有軍隊攻打孫儒,孫儒戰敗被俘。

天佑二年十一月,楊行密死,時年五十四歲,諡號武忠。其子楊渥繼立。楊溥稱帝後,追尊楊行密為太祖武皇帝,陵名興陵。[2]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