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五代史·李煜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五代史·李煜傳出自《新五代史》,此史是宋歐陽修撰紀傳體史書,《新五代史》是唐宋以後唯一的一部私修正史,在中國史學史尤其是唐宋以後史學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歐陽修文采更是引人入勝,可由於提倡「春秋筆法」,近人褒貶不一[1]

原文

煜字重光,初名從嘉,璟第六子也。煜為人仁孝,善屬文,工書畫,而豐額駢齒,一目重瞳子。自太子冀已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吳王。建隆二年,璟遷南都,立煜為太子,留監國。璟卒,煜嗣立於金陵。大赦境內。遣中書侍郎馮延魯修貢於朝廷,令諸司四品已下無職事者,日二員待制於內殿。

三年,泉州留從效卒。璟之稱臣於周也,從效亦奉表貢獻於京師,世宗以璟故,不納。從效聞璟遷洪州,懼以為襲己,遣其子紹基納貢於金陵,而從效病卒,泉人因並送其族於金陵,推立副使張漢思。漢思老不任事,州人陳洪進逐之,自稱留後,煜即以洪進為節度使。乾德二年,始用鐵錢,民間多藏匿舊錢,舊錢益少,商賈多以十鐵錢易一銅錢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當十。拜韓熙載中書侍郎、勤政殿學士。

五年,命兩省侍郎、給事中、中書舍人、集賢勤政殿學士,分夕於光政殿宿直,煜引與談論。煜嘗以熙載盡忠,能直言,欲用為相,而熙載後房妓妾數十人,多出外舍私侍賓客,煜以此難之,左授熙載右庶子,分司南都。熙載盡斥諸妓,單車上道,煜喜留之,復其位。已而諸妓稍稍復還,煜曰:「吾無如之何矣!」是歲,熙載卒,煜嘆曰:「吾終不得熙載為相也。」欲以平章事贈之,問前世有此比否,群臣對曰:「昔劉穆之贈開府儀同三司。」遂贈熙載平章事。熙載,北海將家子也,初與李谷相善。明宗時,熙載南奔吳,谷送至正陽,酒酣臨訣,熙載謂谷曰:「江左用吾為相,當長驅以定中原。」谷曰:「中國用吾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爾。」及周師之徵淮也,命谷為將,以取淮南,而熙載不能有所為也。

開寶四年,煜遣其弟韓王從善朝京師,遂留不遣。煜手疏求從善還國,太祖皇帝不許。煜嘗怏怏以國蹙為憂,日與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煜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圖為高談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詔煜赴闕煜稱疾不行。王師南征,煜遣徐鉉、周惟簡等奉表朝廷求緩師,不答。八年十二月,王師克金陵。九年,煜俘至京師,太祖赦之,封煜違命侯,拜左千牛衛將軍。其後事具國史。

譯文

李煜,字重光,初名從嘉,是李璟的第六個兒子。李煜為人仁義而且孝順,善於作詩文,又善於寫字作畫。他的額頭很寬,兩個前齒並成一個,有一隻眼睛裡有兩個瞳仁。從太子李冀以上,李璟的五個兒子都早亡,李煜按順序被封為吳王。宋建隆二年,李璟遷都到南都,立李煜為太子,留京監國。李璟死後,李煜在金陵繼位。在境內實行大赦。派遣中書侍郎馮延魯準備貢禮送給宋朝廷,下令各司四品以下的官員沒有職務內的事情的,每日兩個人在內殿等待詔令。

(建隆)三年,泉州留從效死了。李璟向周朝稱臣的時候,留從效也上奏表章獻納貢品到京師,宋世宗因為李璟的緣故,不接受。留從效聽說李璟遷到洪州,怕李璟來襲擊自己,於是派自己的兒子留紹基到金陵去納貢,而留從效病死後,泉州人就將他的族人一併送到金陵,另推立副使張漢思。張漢思年歲大了,不能勝任職務,泉州人陳洪進把他趕走,自稱留後,李煜便讓陳洪進做節度使。乾德二年,開始使用鐵錢,民間多私藏舊錢,舊錢更加少了,商人多用十個鐵錢換一個銅錢帶出州境,官府無法禁止,李煜因此下令以一枚銅錢抵十枚鐵錢使用。(李煜)任命韓熙載為中書侍郎、勤政殿學士。

(建隆)五年,李煜命令兩省侍郎、給事中、中書舍人、集賢勤政殿學士,分批在光政殿值夜班,李煜拉他們一起談論。李煜曾因韓熙載盡職盡忠,率直能說真話,想起用(他)為宰相,但韓熙載內室有侍姬數十人,經常外宿偷偷陪侍賓客,李煜因此覺得他難以為相,於是降而授予韓熙載右庶子之職,到南都執掌政務。韓熙載將歌舞伶人全部驅逐,自己單車上路,李煜很高興,把他留下來,恢復他的職位。不久, 侍姬們又漸漸回來了,李煜說:「我真是無可奈何啊!」這一年,韓熙載死了,李煜感嘆說:「我始終不能讓韓熙載為宰相啊。」他想追贈(韓熙載)為平章事,問前代可有這樣的事例,眾大臣答道:「以前劉穆之曾被追贈為開府儀同三司。」於是追贈韓熙載為平章事。韓熙載,是北海武將之家的孩子,初時和李谷是好朋友。唐明宗時,韓熙載向南奔向吳地,李谷送他到正陽,酒酣話別,韓熙載對李谷說:「如果江左任用我為宰相,我一定長驅北上,以平定中原。」李谷說:「如果中原任用我為宰相,我將直取江南,就像探囊取物一樣。」等到周朝之師南征淮河一帶,任命李谷為將軍,率軍以攻取淮南,而韓熙載卻並未有所作為。

開寶四年,李煜派他的弟弟韓王李從善到宋京朝拜,李從善被(宋朝)扣留,沒有被送回。李煜親筆寫信求宋朝讓他的弟弟從善回南唐,宋太祖還是不允許他弟弟回去。李煜曾經因為國家日益困窘而怏怏不樂,滿懷憂愁,成天和臣子飲酒,愁思悲歌,不能自已。李煜性格驕矜奢侈,喜愛聲色,又喜奉佛,愛高談闊論,不理政事。(開寶)七年,宋太祖派使者持詔書宣李煜赴宋京,李煜推託有病,不肯入宋京。宋朝大軍南征,李煜派徐鉉、周惟簡等人上表向宋朝請求暫緩軍事進攻,(宋太祖)不答覆。(開寶)八年十二月,宋師攻克金陵。(開寶)九年,李煜被俘至宋京,宋太祖赦免了他,封他為「違命侯」,授任左千牛衛將軍。他的後事詳見於本朝國史。[2]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