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五代史·元行欽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五代史·元行欽傳出自《新五代史》,此史是宋歐陽修撰紀傳體史書,《新五代史》是唐宋以後唯一的一部私修正史,在中國史學史尤其是唐宋以後史學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歐陽修文采更是引人入勝,可由於提倡「春秋筆法」,近人褒貶不一[1]

原文

元行欽,幽州人。莊宗與梁軍戰,軍敗而潰,梁兵數百追及,攢槊圍之。行欽馳一騎,奪劍斷其二矛,斬首一級,梁兵解去。莊宗持行欽泣曰:「富貴與卿共之!」由是寵絕諸將。

趙在禮反,莊宗以為鄴都行營招撫使,將二千人討之。行欽以詔書招在禮。在禮登城謂行欽曰:「將士經年離去父母,不取敕旨奔歸,追悔何及?若公善為之辭,尚能改過自新。」行欽曰:「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過必當赦宥。」在禮再拜,以詔書示諸軍。皇甫暉從旁奪詔書壞之,軍士大噪。

行欽攻鄴無功,莊宗欲自將以往,群臣皆諫止,乃遣明宗討之。明宗軍城西,行欽軍城南。而明宗軍變,與在禮合。行欽聞之,退屯衛州,以明宗反聞。莊宗遣李從璟馳詔明宗計事。從璟,明宗子也。行至衛州,而明宗已反,行欽乃係從璟,將殺之,從璟請還京師,乃許之。明宗引兵南,行欽率兵趨還京師。從莊宗幸汴州,行至滎澤,聞明宗已渡黎陽,莊宗復遣從璟通問於明宗,行欽以為不可,因擊殺從 。

明宗入汴州,莊宗不得進。莊宗謂行欽曰:「卿等從我久,富貴急難無不同也。今茲危蹙,而默默無言,坐視成敗。我至滎澤,欲單騎渡河,自求總管,卿等各陳利害。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行欽泣而對曰:「臣本小人,蒙陛下撫養,位至將相。危難之時,不能報國,雖死無以塞責。」因與諸將百餘人,皆解髻斷髮,置之於地,誓以死報,君臣相持慟哭。

莊宗崩。行欽出奔,為野人所執。刺史石潭折其兩足,載以檻車,送京師。明宗見之,罵曰:「我兒何負於爾!」行欽瞋目直視曰:「先皇帝何負於爾!」乃斬於洛陽市。

嗚呼!死之所以可貴者,以其義不苟生爾。方明宗之兵變,諸將未知去就,而行欽獨以反聞,至於斷髮自誓,其誠節有足嘉矣。及莊宗崩,不能自決,而反逃死以求生,終於被執而見殺。其言雖不屈,而死非其志也,烏足貴哉!

譯文

元行欽,幽州人。莊宗李存勖與梁軍作戰,戰敗而潰逃,被數百梁兵追上,被重重兵器包圍。元行欽單馬馳來,奪劍砍斷敵軍長矛兩支,斬首一級,包圍的梁兵退去。李存勖抱着行欽哭道:「富貴和你共享!」從此,元行欽在諸將中最受寵信。

趙在禮謀反。唐莊宗於是任命元行欽為鄴都行營招撫使,率領二千兵馬前去討伐。 元行欽用詔書勸降趙在禮。趙在禮登城對行欽道:「將士們離開家鄉父母多年,沒有皇帝的旨意就奔逃回家,後悔哪裡來得及呢?!倘若您在皇帝面前說說好話,我們怎敢不改過自新。」元行欽道:「天子將你們視為對國家有功之人,一定會赦免你們的小過錯。」趙在禮拜了兩次,把詔書給士兵們看。

皇甫暉從一旁奪過詔書,將之撕毀,軍士都吵鬧不止。 元行欽久攻鄴城不下,而莊宗想親自帥兵前往,群臣都進諫阻止,於是唐莊宗只得派明宗李嗣源前去平叛。李嗣源駐紮在城西,而元行欽則駐軍城南。不久,李嗣源兵變,與趙在禮匯合。元行欽聽聞此事,率軍撤退屯駐衛州,上奏皇帝李嗣源已經謀反。莊宗排遣李從璟快速趕到李嗣源處核實事情真偽。李從璟,李嗣源的兒子。到了衛州,當時明宗已經反叛,行欽於是拘禁從璟,將殺他。從璟請求回到京師,行欽於是同意了。不久,李嗣源率軍南下,元行欽便返回京師。後來,元行欽又隨唐莊宗前往汴州(今河南開封),行至滎澤時,聞聽李嗣源已經到達黎陽(今河南濬縣)。莊宗便欲派李從璟去召見勸降李嗣源,但元行欽認為不可,並將李從璟殺死。

這時,李嗣源進入汴州,唐莊宗不得前進。唐莊宗對元行欽道:「你跟隨我這麼久,榮華富貴險急患難共同經歷,如今情勢危急,你們默默無言,坐視成敗。我到滎澤,要單槍匹馬自己去求見李嗣源,你們各自陳說利害關係,如今讓我到了這樣的境地,你們怎麼辦呢?」元行欽哭着回答道:「臣原本只是一個卑賤之人,幸虧遇到陛下撫養,才坐到將相之位。如今危難之時,卻不能報國,即使死了也無法推脫自己的責任。」於是和眾將一百多人,都解開發髻,剪斷頭髮,放在地上,發誓用死報主,君臣相擁痛哭。

唐莊宗遇害。元行欽出逃,被村民捉拿,虢州刺史石潭打斷元行欽的雙腳,用囚車將他送到洛陽。李嗣源見到元行欽後,大罵道:「我兒有什麼對不起你的!」元行欽怒目直視道:「那先帝又有什麼對不起你的!」於是李嗣源將元行欽斬於洛陽鬧市。

嗚呼!死亡可貴的原因,是因為能為道義(而死)而不苟且偷生。在李嗣源發動兵變之時,諸將不知道該如何選擇,而只有行欽把謀反的消息及時上報,至於斷髮自誓,他的節義實在值得嘉獎。等到唐莊宗駕崩後,他不能自我決斷,反而逃跑來苟且偷生,最終被抓而被處死。他的言辭雖然慷慨不屈,但是他的死並不是他自願的,哪裡有什麼可貴之處呢?[2]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