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爾摩-阿蘭達機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斯德哥爾摩-阿蘭達機場(瑞典語:Stockholm-Arlanda flygplats;(瑞典語:Stockholm-Arlanda flygplats;IATA代碼:ARN;ICAO代碼:ESSA)是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省錫格蒂納的一個國際機場。阿蘭達機場是瑞典最大的機場,和2006年度北歐國家第三大機場,全年共有1750萬乘客。該機場是瑞典大部分地區國際航空旅行的主要門戶。此機場座落於斯德哥爾摩市以北42公里,和烏普薩拉東南40公里。以公路和鐵路來往斯德哥爾摩的距離分別不大,但是以鐵路來往烏普薩拉的距離比公路短得多。它也是北歐航空(SAS)其中一個主要樞紐機場。2017年,阿蘭達機場的旅客接近2700萬,其中國際旅客2120萬,國內旅客550萬。
除了用作民航外,阿蘭達機場也是美國太空總署太空穿梭機的緊急降落點之一。[1]
歷史
阿蘭達機場於1959年已開始運作,但只是用作飛行訓練。直至1960年,它才開始用作公共交通,而開幕典禮於1962年才舉行。起初只有一個客運大樓,即現時的5號大樓。因當時的布魯瑪機場跑道太短,所以阿蘭達機場在1960年已用作洲際航線。其名稱「Arlanda」於開幕前徵募,由機場位處的Ärlinghundra區的舊名──Arland而來,而名字後面的字母-a是為了模仿瑞典地名(Landa)而加上,同時landa是瑞典語中的動詞「降落」。
1983年,新的客運大樓建成(今稱為4號大樓),國內航線由布魯瑪機場遷至阿蘭達機場。1990年,兩個新的國內客運大樓──2號和3號大樓建成,位於首個國內客運大樓以南。1992年時,2號大樓因使用量減少,曾被暫停使用,之後才被重新用於國際航線。首兩個運作的大樓其後被重新編號為4、5號大樓。第三條跑道於1998至2002年間建造,但至2003年才開始使用。
2014年初,瑞典宣布了進一步擴建機場航站樓的計劃,包括為5號航站樓增建一個碼頭,以便更好地容納更大的飛機,如空客A380和波音747-8,並應對乘客人數不斷增長的預測。
2020年春季,由於COVID-19大流行,大多數航班被取消。SAS決定從2020年4月6日起僅飛往阿蘭達(Arlanda)的四個國內航班和四個國內航班,再加上一些國際航班,而挪威人則取消了從阿蘭達(Arlanda)到奧斯陸的所有航班。
結構
現時,阿蘭達機場有四個客運大樓。2號和5號用作國際航線,而3和4號用作國內航線。2003年底才開放的Arlanda N(阿蘭達北)大樓連接5號大樓和新建的F碼頭。SAS和其星空聯盟盟友運作的國際航線都使用這大樓。曾經有計劃興建Arlanda S(阿蘭達南)連接2、3、4號大樓,但因資金不足而暫停。
機場內共有64個閘口、5個貨櫃大樓、5個飛機庫和3個起飛、降落跑道(分別長3300米、2500米和2500米)。
4號和5號客運大樓之間有一個購物中心「Sky City」,該處同時擁有鐵路車站。阿蘭達快線火車連接機場和斯德哥爾摩市中心。
候機廳
- 芬航候機廳,2號大樓(寰宇一家商務或頭等乘客)
- Novia候機室,5號大樓(合約候機廳)
- SAS商務候機廳,5號大樓(星空聯盟及北歐航空商務或頭等乘客)
- SAS斯堪的納維亞候機廳,5號大樓(星空聯盟及北歐航空商務或頭等乘客)
- SAS斯德哥爾摩候機廳,5號大樓(星空聯盟及北歐航空商務或頭等乘客)
事故
- 1969年11月1日:一架註冊為SE-BSU的Linjeflyg Convair 440在用於訓練時發生事故。在起飛時模擬發動機故障後,左機翼接觸地面,飛機在機頭和主起落架坍塌後墜毀。機上四人均未遇難,但飛機被註銷。
- 1970年1月5日:一架註冊為EC-BNM的Spantax Convair 990在從斯德哥爾摩阿蘭達機場到蘇黎世機場(ZRH)的渡輪飛行中,起飛後爬升時墜毀。該飛機原定於當天早些時候進行包機飛行,但在次日之後被取消。機上1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中有5人喪生,飛機被註銷。
- 1997年10月7日:在從布加勒斯特-奧托佩尼國際機場(OTP)飛往斯德哥爾摩-阿蘭達機場的定期航班上,屬於Tarom的BAC十一飛機被註冊為YR-BCM,在重降26號跑道後,前輪轉向失敗。飛機減速時,機長發現他無法控制飛機,飛機離開了跑道,一直進入右側的草地。飛機緩慢減速,停下來後,乘客和機組人員就可以使用正常出口下飛機。這架飛機被註銷並由Le Caravelle Club帶到Halmstad,用作消防教練。[2]
資料來源
- ↑ 太空穿梭機緊急降落點列表(英文)─GlobalSecurity.org
- ↑ ASN Aircraft accident BAC One-Eleven 525FT YR-BCM Stockholm–Arlanda Airport (ARN). Aviation-safety.net. [2013-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