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斯德哥爾摩雜記(茅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斯德哥爾摩雜記》是中國現代作家茅盾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六月的斯德哥爾摩盛開着各種各樣的花。最惹人注意的是丁香紫丁香白丁香花朵大而且密,可是不香。鬱金香的艷紅的花朵也夠叫人流連。設想您面對着碧綠的海水,水那邊是樹木蒼翠,野草着花的山,山上有些紅瓦的小洋房,而在您身後,則是盛開的丁香,紫的白的丁香,在丁香樹下是兩三簇挺有精神的鬱金香,——您就會想到,住在這個城市的普通人,不能不感覺和平對他們的意義了。

六、七、八三個月,在斯德哥爾摩是所謂遊覽的季節。從歐洲,從南北美洲來的男女老少的遊客,把這個城市差一點要擠破了。

在我們所住的旅館裡(據說這旅館也是季節性的,它原本是工業高等學校的宿舍),有一幫拉丁美洲來的遊客;大概是他們乘用的一輛遊覽車,也許還是他們帶來的,車身上滿是文字和漫畫。他們是現在正度着五十壽辰的大詩人聶魯達的同鄉。

斯德哥爾摩的商人們在這遊覽季節,做了一筆好買賣,年年如此,當然在戰爭年代就不會不是例外。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瑞典的大資本家也做了好買賣,——由於"中立"。有人說:別人打仗,他們"中立",做買賣,這是不壞的;所以,如果今天的瑞典大資本家表示了「中立"的願望,大概是誠懇的。這和斯德哥爾摩的商人們之連影響到遊客的戰爭也不願意有,同樣是誠懇的。

不過,戰爭的歇斯底里亞也沒有全然斂跡。山明水秀的這個城市的中心,從兩年前就已開始建築的一道穿山的隧道,——據說是可以抵擋原子彈轟炸的,現在,工程還沒有完。

奇怪的是,這一個防空隧道,好像也和有名的"王子公園"一樣,作為這個城市的勝跡之一;坐了遊覽汽車繞市一周的遊客們,經常被指點着遙遙看它一眼。

斯德哥爾摩的市民們多半會覺得今年的遊覽季節比往年有些不同。特出的一點是:從亞洲來的遠客,揚長過市,似乎比往年多。留心時事的市民們大概早就知道,這一個遊覽季節之所以不同於往年,以及亞洲客人之特別多,是因為有一個和人人的安全有關的——小言之,和斯德哥爾摩年年夏季的生意興隆有關的國際會議在這裡召開。後來,連煙紙店裡的老太婆也會指着一位剛剛買了一包捲菸的東方顧客的背影,悄悄地說:「是來開會的。"也許她實在也知道,來開會的客人,也還有歐、非、澳、南北美洲的客人,不過她不能像對亞洲客人一樣從容貌上一眼就看出來罷了。

但儘管這個會議已是婦孺皆知,住在這個城市裡人們也還有故意裝做不知道的;這恐怕是幾個興趣別有所在的記者。

這一個會議便是從六月十九日開始的"緩和局勢國際會議"。

這一個會議,以人數論,不算怎樣大,可也不小:一百六十四人;以國論,三十一國。但是從到會代表們之包羅萬象,也就是從會議的代表性的廣泛而言,則是空前的。亞洲國家的代表總共七十一人,代表着八個國家(中國、朝鮮、越南、寮國、高棉、日本、印度、巴基斯坦),這也是空前的。

會議的結果是全體一致通過的九個文件,是有歷史意義的文件。(我猜想我們的讀者已經從報上知道這個會議的進行過程,讀過這些文件,恕我不在這裡浪費時間。)

斯德哥爾摩是幾個海島聯成的。在旅舍中,望得見山,出門不遠就看見海;可以說,人是坐臥在山光水色中的。

隔着波羅的海,在歐洲大陸中心,在也是這樣的風光明媚的環境中,一個決定着亞洲的和平或戰爭的國際會議,在日內瓦已經開了一個多月。這就是為了解決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的日內瓦會議。

從日內瓦來的消息,對於斯德哥爾摩會議,經常起着鼓舞的作用。刊載着我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總理兼外長的公平、合理的建設性發言的大陸報紙,在斯德哥爾摩會議的會場內外,人人搶着看。人們以萬分興奮的心情聽着周總理將訪問印、緬的消息。

所有這一切,讀者們一定已經知道了,恕我不多說。所有這一切,對於斯德哥爾摩會議獲得的成就所起的作用,讀者們一定也想得到,也請恕我不多說。但是,我卻不能不說一說當我們祖國的一件頭等重要的大事的消息傳到了斯德哥爾摩時,我所偶然遇見的驚人的反應。

這就是我們的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憲法草案,我們的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布了全國人口調查的結果。

一個中東國家的代表,在會場外的休息室看見我,就興奮地伸出六個手指(他知道我不能說法國話,可是他在本國語文外,就只懂法文),反覆說着一個法國字:「好,好呵!"

旅館的一個會說英語的女職員,當我告訴她我的房間號碼而向她索取鑰匙的當兒,她嘴裡照例地複述那號碼時似有所感,把那號碼中的一個"六"字連念兩遍,然後一面找那鑰匙,一面輕聲地自語着"六百個百萬,啊喲,六百個百萬!"而當她把鑰匙遞給我的時候,她忽然認真地說:「六百個百萬,這樣大的數字,我們瑞典人是有點難以想象的!"

一個歐洲朋友從外國通訊社的報導中知道了我們的憲法草案的要點,他很注意憲法草案序言的最後一段,他說:「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的六萬萬人民親密團結,在廣大的、富饒的國土上,建設社會主義,保衛世界和平,呵,這是人類歷史、世界歷史不能不違反了戰爭販子們的願望而前進的一個決定性的因素!"

這位歐洲朋友的話,實在也就是世界上所有善良的男女們心裡的話。

六百個百萬,是一個大數目,是全世界各國中獨一無二的。但這個數目之所以在今天震盪了全世界,是因為這六百個百萬的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之下,在取得革命勝利以後,現在正以它自己的憲法鞏固這勝利並決心要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保衛世界和平。這一偉大的現實,在國內也許是習以為常而不自覺,但一旦到了國外,你就時時處處感覺着。烏拉!我們偉大的祖國,偉大的共產黨,偉大的毛主席呵!

1954年7月16日。[1]

作者簡介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我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一。 1896年7月4日生於浙江桐鄉縣烏鎮。這是個太湖南部的魚米之鄉,是近代以來中國農業最為發達之區,它毗鄰着現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薈萃的地方,這裡成就了茅盾勇於面向世界的開放的文化心態,以及精緻入微的筆風。到了「文化大革命」時期,稍稍平穩便秘密寫作《霜葉紅似二月花》的「續稿」和回憶錄《我走過的道路》。茅盾於1981年3月27日辭世。[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