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斜角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斜角肌

頸每側三塊,按位置排列命名為前、中、後斜角肌,均起自頸椎橫突,纖維斜向外下,分別止於第一、第二肋骨。

基本信息

  • 中文名:斜角肌
  • 外文名:scalenus
  • 起點:第3-6頸椎橫突前結節
  • 止點:第1肋骨的上緣裡面

易患疾病

在前、中斜角肌和第一肋骨之間,形成三角形間隙,稱斜角肌間隙,內有鎖骨下動脈和臂叢神經通過,故臨床上將麻藥注入此間隙,進行臂叢神經阻滯麻醉。前斜角肌肥厚或痙攣,可壓迫鎖骨下動脈和臂叢,引起前斜角肌綜合症

形態特徵

頸每側三塊,按位置排列命名為前、中、後斜角肌,均起自頸椎橫突,纖維斜向外下,分別止於第一、第二肋骨。在前、中斜角肌和第一肋骨之間,形成三角形間隙,稱斜角肌間隙,內有鎖骨下動脈和臂叢神經通過,前斜角肌肥厚或痙攣,可壓迫鎖骨下動脈和臂叢,引起前斜角肌綜合症。斜角肌==損傷的原因== 1.頭頸保持側屈、側傾等某個姿勢時間過長,例如:伏案工作、坐車等,使前斜角肌長時間處於緊張收縮狀態,造成過度疲勞而損傷;

2.長時間提重物,因物體重使頭部向相反方向牽拉,長時間容易造成前斜角肌損傷;

3.瘦高且脖子細長的女性更易發生斜角肌緊張。斜角肌拉伸:同側手放在身後,向對側側屈,後伸頸椎,相同側旋轉,保持30秒。

斜角肌位於頸深層肌的外側群,包括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後斜角肌。各肌均起自頸椎橫突,其中前、中斜角肌止於第l肋,後斜角肌止於第2肋。前、中斜角肌與第1肋之間的空隙為斜角肌間隙,有鎖骨下動脈和臂叢神經通過。

作用

1、斜角肌屬於深吸氣肌,當頸椎被固定時,可上提肋骨,使胸廓變大,協助吸氣;

2、當肋骨被固定時,可使頸向前傾;

3、單側收縮時,使頸向同側屈,並微轉向對側。

除此之外,斜角肌還是保護和穩定頸椎的肌肉,斜角肌與頸椎退行性改變亦有關聯。

斜角肌綜合徵

前斜角肌綜合徵是指各種因素引起前斜角肌痙攣、增生或纖維化,進而導致斜角肌間隙狹窄,壓迫臂叢神經和鎖骨下動靜脈而引起一系列症狀的疾患。

前斜角肌綜合徵有哪些表現

1、 因臂叢神經下干受壓,上肢前臂、手掌尺側及第 4~5 指麻木;

2、 因鎖骨下動脈受壓,橈動脈搏動減弱,手指供血不足;

3、 因膈神經行前斜角肌前方受激惹,心前區痛;

4、 因內側椎動脈及分支通路受壓狹窄還會致腦供血不足,出現偏頭痛

5、 因前斜角肌後方臂叢神經受壓,患側上肢外展及抬舉活動受限,腱反射減弱,還會造成一定程度皮膚感覺減退。

引起前斜角肌綜合徵的各種因素

前斜角肌綜合徵以中青年女性多發,患者多從事手工或長期伏案工作。除了先天性畸形外,頸部過度旋轉,前斜角肌被牽拉損傷,長期伏案工作、看電視等頭頸長時間側屈或側傾姿勢使前斜角肌長時間緊張收縮等都有可能引起前斜角肌綜合徵。

日常可以如何預防

1、 改變不良姿勢和不良動作的長期牽拉

· 避免長時間低頭伏案工作和玩兒手機,每工作一段時間建議起身活動一下頸肩部以及上肢;

· 避免長時間肩負或者手提重物;

· 睡覺時不要選擇過高的枕頭,可以選擇仰臥、側臥交替姿勢;

· 注意頸部保暖,避免受涼。

2、 做一下斜角肌牽伸和強化訓練

斜角肌拉伸訓練

動作要領:取坐位,雙腳自然分開,腹部收緊,保持坐姿端正,以拉伸左側為例,頭部輕微向右傾斜,右手環抱頭部,置於頭部左側,輕輕地將頭部向右側牽拉,配合呼吸,保持5-10秒,直到感覺頸部肌肉有輕微刺痛,放鬆5-15秒,重複開始,繼續將頭向右側移動。注意頭部移動與脊柱在一條直線上,出現疼痛立即停止。

斜角肌強化訓練

動作要領:將手放在一側的頭上,頭向左側屈,手向反方向提供阻力。注意手和頭均衡用力,輕輕收縮肌肉,左右側交替進行。 斜角肌在人體眾多肌肉中看似不起眼,但是因為特殊的解剖位置,它的影響確是廣泛的。追根揭底還是與我們的日常行為有分不開的關係,所以還是應該重視日常行為,注意從每一個細節預防疾病的開始。 [1]

視頻

參考文獻

  1. 我們的斜角肌在哪裡?」,李明威運動康復, 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