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井村(雲南省景東彝族自治縣文井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文井村 |
[ 圖片來自網絡] |
中文名 : 文井村 所屬地區:雲南省景東彝族自治縣文井鎮 |
文井村隸屬雲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文井鎮,地處文井鎮政府北邊,距鎮政府所在地0.4公里,到鎮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城23公里。東鄰老練村,南鄰大營村,西鄰竹蓬村,北鄰開南村。轄有大箐、龍家營等10個村民小組。2008年統計數據顯示該村有農戶825戶,有鄉村人口2817人,其中農業人口2779人,勞動力175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340人。
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14.55平方公里,海拔1178米,年平均氣溫18.9℃,年降水量1200毫米,適合種植糧食、蠶桑、甘蔗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733畝,人均耕地1畝,林地14155.5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253.8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04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第二三產業為主。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甘蔗、蠶桑、茶葉、蔬菜,主要銷售往縣內外。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3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5.5%。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蠶桑、茶葉特色產業。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蠶桑1139畝、茶葉220畝。
農村經濟
該村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729畝(其中:水田2101畝,旱地 628畝),人均耕地0.97畝,主要種植糧食、蠶桑、甘蔗等作物;擁有林地14155.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2畝,主要種植桔子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2畝,其中養殖面積32畝;其他面積4898.5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甘蔗、蠶桑、茶葉、蔬菜,主要銷售往縣內外。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3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5.5%。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蠶桑、茶葉特色產業。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83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15萬元,占總收入的39.1%;畜牧業收入353萬元,占總收入的19.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651頭,肉牛160頭,肉羊85頭);漁業收入35萬元,占總收入的1.9%;林業收入410萬元,占總收入的22.4%;第二三產業收入265萬元,占總收入的14.5%;工資性收入70萬元,占總收入的3.8%。農民人均純收入4422元,農民收入以 種植業、養殖業、第二三產業 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00人(占勞動力的12%),在省內務工40人,到省外務工100人。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701戶通自來水,有67戶飲用井水,有6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占農戶總數的8.7%)。有768戶通電,有692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72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0%和9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戶數550戶,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戶數425戶(分別占總數的72%和55%)。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 ;距離最近的車站0.4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0.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43輛,拖拉機45輛,摩托車178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105畝,有效灌溉率為7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10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76畝。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9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51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494戶。全村有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2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其中有44戶為磚混結構;有47戶為磚木結構;有678戶為土木結構。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甘蔗、蠶桑、茶葉、蔬菜,主要銷售往縣內外。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3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5.5%。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蠶桑、茶葉特色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912戶,共有鄉村人口2895人,其中男性1399人,女性1496人。其中農業人口2844人,勞動力1900人。該村以漢族、彝族為主,其中為漢族2173人,彝族522人,其他民族122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287人,參合率82%。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鎮衛生院,衛生室面積為7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0.2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小學1所,校舍建築面積3126平方米,擁有教師26人,在校學生178人,距離鎮中學3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53人,其中小學生178人,中學生7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