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散文的選材與生活(曾令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散文的選材與生活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散文的選材與生活》中國當代作家曾令琪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散文的選材與生活

選材,猶如廚師炒菜之前的擇菜。要弄一桌子菜,得先將菜單定一下。想炒哪些菜,這些菜將用哪些食材,這些都應在計劃之列。這一步如果偷懶,則將直接影響到備料和炒菜的各個環節。準備充分了,做出來的菜可能是色香味形,膾炙人口;準備太倉猝,做出來的菜可能渣渣草草,食慾全消。寫文章又何嘗不是這樣。

下筆前,有的人感覺到有很多的事情要寫,但不知寫哪一件;有很多情感表達,但不知道哪一個最值得表達。這樣就涉及到一個選材問題。打個比方:我們面前擺了一堆碎布頭兒,要你縫製出一塊座墊,你就必須先選取布料。什麼樣的圖案好看,什麼樣的顏色適合,什麼樣的布料搭配恰當。選完後,經過剪拼、綴連,一塊美麗漂亮的座墊才能呈現在我們眼前。寫文章也是如此。

概括而言,根據自己寫作的目的,確定的主題,按照所定文體的要求,有側重地選取某些材料,寫進文章之中。這就是選材。

記得多年前我初學寫作的時候,總是想在一篇文章中,將一些東西一股腦兒全部寫進去;將自己要表達的意思差不多全部表達罄盡。那時候不太懂得這個道理――文章不是生活的實錄,寫作不是照相機,不能完全照搬生活。現在想來,就算是照相機,照相的時候也得有個「取景」式的選擇,並不是拿着相機就噼里啪啦一頓亂閃。文體的不同、主題的不同、重點的不同、表達的不同,這些必然決定了選材的側重點的不同。

寫作少不了選材,選材離不開生活。可以說,除了文章主題,沒有哪一個大家、名家,不強調生活與寫作的關係。

一、要知道,生活是生命之源,我們的生命來源於生活。沒有生活,就沒有寫作。

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認為:「(寫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種發明,一種享受。惟有生活才是作文的源泉: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晝夜不息;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就會作成什麼樣的文字。因而只有生活充實,才會表白出、發抒出真實的深厚的情思來。」要維持源頭活水,那就只有深入生活。朱熹詩曰:「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的師父賈平凹先生對我談他的創作經驗時,一再強調,他自己每年差不多一半的時間,騎個自行車,深入鄉下,走訪村民,實地考察,搜集素材。他的16部長篇小說,差不多每一部都是以這種方式採訪、構思、成形的。就是那一部「名高天下,謗亦隨之」的都市文藝圈題材的《廢都》,其中也涉及不少的農村生活。平凹先生自稱農民,深入農村、深入農民之中,先生就如同一尾魚游進了大海,農村就是先生寫作取之不盡的源頭活水。

二、生活是知識之窗,我們的很多知識來源於生活。生活知識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比書本知識更重要。

記得讀書的時候,每天要背誦很多東西。可以自豪地說,現在能大致背誦的東東,大多是大學中文系四年打下的基礎。如今網絡發達既是好事,也是壞事。說好事,是因為在某些人眼裡,網絡幾乎等同於萬能的主;說壞事,是網絡的普及,造就了一大批「偷奸耍滑」、不再強調背誦的人。在我看來,對寫作者而言,網絡猶如一把雙刃劍。如果用得不好,無異於自廢武功。有的人東南西北都沒有搞清楚,為文造情,漏洞百出,牛頭不對馬嘴。有的人粗製濫造,「倚馬可就」,寫作速度比李太白還厲害,可惜沒有幾篇叫得響的「大作」。要知道,李白一生留下的詩作,也僅僅900餘首呢。縱然我們不能像賈島那樣「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式地苦吟,但寫作上嚴謹一點點,總是好的。

像我這樣的人,從書齋到書齋,就更應該重視生活知識的學習。孔夫子「入太廟,每事問」;賈平凹先生當年為了更快地成為收藏的行家,曾經向很多人請教收藏的知識;我有個忘年交、現在將近90歲的成都美食家羅亨長先生,年輕的時候為了能在川菜界站住腳,可以說嘗遍了四川各地、各種不同風格與流派的川菜。我常常想,如果能像這些名家一樣,在寫作上多多考慮散文的選材,多多嘗試散文的各種題材,對寫作、對散文的創作必然大有裨益。

三、生活是寫作之母,我們的寫作題材來源於生活。沒有生活之「源」,就沒有寫作之「流」。

現在網絡上充斥着一種所謂「穿越」文。說實在的,我很不喜歡。那些穿越,即使寫得再精彩,也很難讓我「進入」。退回去三十多年,姚雪垠先生的長篇小說《李自成》,曾經風靡一時。它雖然有拔高闖王之嫌,但作為歷史題材的小說,其研究之細,考慮之周,歷史環境再現之典型,歷史人物刻畫之生動,實在是當今的「穿越」文所望塵莫及的。兒時曾經通過收音機,較為完整地聽過黎汝青先生的長篇小說《萬山紅遍》,也有類似的感覺。很幸運的是,時隔四十年,通過黎先生的親屬,我們《西南作家》雜誌於2016年創刊號,刊發了先生的肖像作封面人物,也算是對他的最有意義的懷念了。――這是題外話。

「源」與「流」的關係,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就難了。現在的文壇,要麼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毫無主見、阿諛奉承,要麼是老子天下第一、別人都是笨蛋的目高於頂、狂妄自大。我認為,這樣兩種極端的現象,要麼是唯唯諾諾腹中空空沒有底氣,要麼是理不直靠氣來壯膽。借用古人的一句常用語,「余甚鄙之」。

散文的選材,應該是沒有限制的。上可國家民族,下可飲食男女;玄到心游萬仞,實到柴米油鹽。只要認真,只要堅持,人勤地不懶,一定會有比較明顯的收成的。

很欣賞賈平凹先生、方方大姐這些名家,他們能在紅塵喧囂時代,在亂花迷人的季節,潛心靜氣地深入生活,感受大地之母給我們的蓬勃生氣,激發寫作靈感。但願自己能永遠保持童心,親近自然,熱愛生我養我的土地,熱愛這一方土地上的億兆眾生。在散文的選材問題上,很希望自己能積極參與生活,善於積累知識,勤於動筆寫作,真正創作幾篇既屬於自己、更屬於時代的佳作。

2019年1月25日,星期五,於西都覽星樓 [1]

作者簡介

曾令琪,四川成都人,中國辭賦家聯合會理事,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