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散關晨度》

作品名稱:《散關晨度》

創作年代: 初唐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作者:王勃

《散關晨度》唐代詩人王勃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抒寫作者經過大散關時看到的景象與感受。前六句描繪了巍峨高聳的關山、路邊的巨壑和重疊的建築,表現了邊關的險要;末二句點明自己入蜀非為求官,實際是對自己前此一年被逐出沛王府因而失官的憤激之語。全詩屬對工整,氣勢宏偉。

目錄

原文

譯文

關山隨着日出展露了真面目,石子路上清新潔淨沒有塵埃。

我騎着白馬長嘯着離開散關,看見仙人乘着青牛迎面而來。

重重深門之外便是萬丈深壑,幢幢房屋隨着山勢婉轉連綿。

今天揚策出關並非立志從戎,不敢學終軍誓做高官才回來。[2]

創作背景

這首詩當作於唐高宗總章二年(669)王勃赴蜀途中經大散關時。王勃《入蜀紀行詩序》云:「總章二年五月癸卯,余自常(長)安觀景物於蜀。遂出褒斜之隘道,抵岷峨之絕徑,超元溪,歷翠阜,迨彌月而臻焉。」

作者簡介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唐代詩人。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初唐四傑」,王勃為四傑之首。王勃自幼聰敏好學,據《舊唐書》記載,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顏師古注《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因做《鬥雞檄》被趕出沛王府。之後,王勃歷時三年遊覽巴蜀山川景物,創作了大量詩文。返回長安後,求補得虢州參軍。在參軍任上,因私殺官奴二次被貶。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3]

參考資料

  1. 散關晨度, 古詩文網,
  2. 王勃的詩:散關晨度, 太平洋親子網,2016-04-27
  3. 王勃的詩詞全集、詩集(共126篇), 古詩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