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摩訶菩提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摩訶菩提寺最早應為公元前三世紀大興佛法的阿育王所建。公元前一世紀的著名巴爾戶特佛塔(Bharphut stupa)的石頭欄柱上,就刻有此寺廟浮雕的外形,從浮雕的圖案可以看出有金剛寶座及菩提樹被欄楯柱所圍繞。 菩提伽耶的摩訶菩提寺是與佛陀生前生活緊密聯繫的四個聖地之一,是佛陀成佛得道的地方。摩訶菩提寺最早是阿育王於公元前3世紀建造的,現存的寺歷史可以追溯道公元5世紀至6世紀。菩提伽耶的摩訶菩提寺是笈多王朝後期以來印度現存的最早的全部為磚石結構的佛教寺廟之一。

中文名 菩提伽耶的摩訶菩提寺

外文名 Mahabodhi Temple Complex at Bodh Gaya

地理位置 印度

門票價格 蒲甘景點通票10美元

始建時間 公元5世紀到6世紀

遺產描述

菩提伽耶的摩訶菩提寺是笈多王朝後期以來印度現存的最早的全部為磚石結構的佛教寺廟之一[1]。根據玄奘的《大唐西域記》記載,菩提伽耶的摩訶菩提寺最早是大興佛法阿育王於公元前3世紀建造的,現存的寺歷史可以追溯道公元5世紀道6世紀。直到十四世紀,緬甸國王在此遺址上,出資重建,不多久這座寺廟又遭嚴重的洪水,隨洪水而來的大量泥沙又將它埋在沙土中長達數百年。19世紀70年代,緬甸佛教徒與當時孟加拉國政府的協助下,終將摩訶菩提寺廟修復,寺廟的外貌在十九世紀時為英國考古調查隊再次整修。從此這座雄偉大塔,得以重見天日。2002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ii)(iii)(iv)(vi),菩提伽耶的摩訶菩提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歷史淵源

印度是佛教的發祥地,因而佛教聖地也是多得很,最為神聖的該是菩提伽耶。菩提伽耶位於比哈爾邦伽耶城南10公里。釋迦牟尼當年雲遊到此,在附近的森林裡苦修6年,使他形容枯槁,精疲力竭,但還是未悟得解脫之道。於是他放棄苦修,到尼連禪河中沐浴,洗去一身積垢,隨後攀樹枝上岸,喝了牧羊女奉獻的乳粥之後,便來到了菩提伽耶,在一棵大菩提樹下打坐靜思,發誓如若不能大徹大悟,終身不起。他就這樣苦思冥想了七七四十九天,終於在一個月圓之夜悟得了正道,成為佛陀。因而菩提伽耶是佛教信徒心目中最神聖的地方。昔日,釋迦牟尼打坐靜思的只是方寸之地,而如今已發展成為著名的佛教聖地和旅遊勝地。最主要的建築物是高約50米的摩訶菩提寺,形如金字塔,底層為邊長各15米的四方形,上部逐漸收縮,頂部為圓柱狀,上立一銅製螺旋形圓頂。寺塔第一層四角有四個與主塔形制相仿,但規模較小的金字形塔及圓頂。寺東大門前有一石牌坊,大門兩旁則為佛龕,龕內及寺內大殿供有貼金佛像。寺的其餘三面有60餘根高2米的石制圍欄柱,分別建於公元前5世紀與公元前2世紀。如今的石圍欄大多為複製品,真品已移至各博物館陳列。據說,摩訶菩提寺原系阿育王創建,但後代屢加重建或擴建。寺西側是著名的大菩提樹,樹下有一金剛座。相傳釋迦牟尼就是在這菩提樹下的金剛座上成佛的。周圍有中國漢地及西藏地區、日本緬甸泰國、斯里蘭卡等國佛教組織和僧人修建的寺院。附近有村女善生供奉乳粥遺址和釋迦牟民留影窟遺址。近代曾在此發現五方北宋前期的漢文碑刻,現存加爾各答博物館。

建築概述

根據玄奘的《大唐西域記》記載,寺廟建於公元二世紀,印度,菩提伽耶也難逃其破壞毀盡,直到十四世紀,緬甸國王又在此遺址上,出資重建,不多久這座寺廟又遭嚴重的洪水,隨洪水而來的大量泥沙又將它埋在沙土中長達數百年。19世紀70年代,緬甸佛教徒與當時孟加拉國政府的協助下,終將摩訶菩提寺廟修復,寺廟的外貌在十九世紀時為英國考古調查隊再次整修。從此這座雄偉大塔,得以重見天日。摩訶菩提寺外不遠處,有20世紀初以來中國、日本、緬甸、斯里蘭卡、泰國、不丹、尼泊爾、孟加拉國國、越南等國修建的二十多座佛廟。徜徉在這些佛廟群中,佛雖然源於印度,但傳播於各國期間都糅進了各國的特色,不僅佛廟建築格式不同,就是佛像也不盡相同,印度的佛像顯得鼻子稍大,面部顯長,有威嚴之氣;中國、日本的佛像則是鼻子顯小,臉盤圓潤,溫和了許多;泰國則是四面佛。中國的佛廟是典型的漢式建築,叫「中華大覺寺」,雖然規模不大,但瀰漫着十足的「中國味」,中國人見了倍感親切。菩提伽耶東邊就是尼連禪河,但當代的尼連禪河大部分已經乾涸,只有少許地方能看到淺灘流水。但從三四十米寬的河床可以推知,昔日的尼連禪河可是碧波蕩漾,氣勢不凡。穿過尼連禪河的河床繼續前行,過一個小村就來到了釋迦牟尼當年接受牧羊女乳粥的地方,現設立了一個泥廟,有牧羊女的塑像。如果不是這個牧羊女的施捨,佛祖有可能無力走到菩提樹下,佛教也就不會流傳至當今,牧羊女的確是功不可沒。離小泥廟幾公里以外有一座小山,山上有一山洞,佛祖曾在那裡打坐,洞內如今也是香煙繚繞,成為佛家聖地。當前摩訶菩提寺廟總高約五十二公尺,入口是在佛塔的東邊,佛塔前有古老牌坊石柱,大約五世紀前後所建,石柱上有蓮花紋和象徵吉祥的動物卡里(Karli)和一些傳說中的靈獸。佛塔入口有一塊大木板,供信徒行大禮拜用。佛塔四周有四個小石塔。西面入口壁面的兩個小佛龕供着觀音菩薩像。大殿整個由石頭雕造,朝拜者一進佛殿,即可看到高台上的大佛呈降魔手印,原本是以青黑岩雕刻,它已經由西藏人鍍了金,被披上一件橙黃色的大袍。這個金字形的佛塔,是延續二世紀的佛塔造型而來。特徵便是在佛塔頂部有層層循上漸小的傘蓋。佛塔入口正面雕刻裝飾着古代佛塔前門坊的造型。門坊柱上有雕刻獅子作獅吼狀,代表着佛陀法音宣流,威震十方。平麵坊中有圓形龕供奉着佛像。這圓形龕呈直線形的排列從底朝上而漸小,使佛塔在整體視覺效果頗具均衡的美感。佛塔四面的浮雕,是由馬蹄形類似的拱門式樣所組成。這圖案是用來代表早期佛教的僧院。它是取材於早期佛教建築的入門或石窟洞口的結構形狀。壁龕下有俯蓮式的蓮瓣裝飾,最下邊的基台有呈對稱的孔雀浮雕。孔雀代表着高貴與清淨。每小壁龕間有小石柱分割其間。[2] 佛殿入口兩側塑有二尊非常優美的佛像,左側一尊呈無畏印的佛像,佛像衣着薄如輕紗是特色之一,表現笈多王朝時期的藝術風格。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菩提伽耶的摩訶菩提寺是與佛祖生前生活緊密聯繫的四個聖地之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裡是佛祖得道的地方。寺廟最早是阿育王於公元前3世紀建造的,現存的寺廟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紀到6世紀。菩提伽耶的摩訶菩提寺是笈多王朝後期以來印度現存的最早的全部為磚石結構的佛教寺廟之一。

視頻

恩戈羅火山口是非洲動物的世外桃源,野生世界的准一線城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