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掌控情緒,常想一二(鄧溪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掌控情緒,常想一二》中國當代作家鄧溪君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掌控情緒,常想一二

人性弱點常把壞情緒留給親人。

看過、聽過、自己也曾經有過,不論是青春期更年期,還是平常日子里,工作生活的三不順,卻總是忍不住把最壞的脾氣砸向最親最愛的人,都說青春期的孩子最難搞,小天使變惡魔,這似乎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必然經歷的。所謂疼痛青春,痛感之一就是親情的疏離,隔閡甚至撕裂。修復的好,就像樹皮上的一塊疤,作為成長印記而存在,並不阻礙迎向陽光枝繁葉茂;修復不好,可能就是心底一塊疤,暗傷隱隱,不定期發作,即使成年之後在不良的環境影響下也會痛癢交加。雖然不是千篇一律,各種因素的壞情緒都有,青春期的陣痛,格外激烈。 生活很累,每個累了的人都需要一個情緒垃圾桶。一項心裡學調查報告說,大部分男人對老媽發火最多,大部分女人對老公發火最多,離異者對孩子發火最多,沒有了母親的男子甚至會跟桌子發火。

我自己也有類似的感覺,越是對親近的人,越控制不住惡魔的一面。為什麼我們在人前謙和客氣,賢淑知禮,卻總是把外邊不順心的壞情緒帶回家來耍,甚至說一些不靠譜的狠話,讓家人跟着上火糾結。

我閱讀過刊物上有一段」踢貓」效應。老闆批評了員工一頓,員工心裡窩火,回家看見兒子調皮,正好一頓臭罵;兒子當然鬱悶,狠狠踢貓一腳;貓衝到街上,恰巧遇上一輛車,司機為了避讓,不偏不倚撞上了過馬路的老闆。

我們都是踢貓效應生物鏈上的一環,在接收別人的壞情緒,傳遞自己壞情緒過程中,受着傷也傷害別人。壞情緒就像便便,不排泄出去,一定會憋死。

很多時候人們並沒有意識到家庭對自己來說有多麼重要,只有到了身處危難的時候人們才會感受到親情的分量!所以一定要改變自己壞情緒的發泄目標。

踢貓段子,不能成為規律,而是人性弱點,有能奈在外邊使,外面的三不順你就對準目標,就地發泄解決了,老闆批評你,你可以忍讓或直接開車撞他,何必呢!讓過程簡單別總把壞情緒留親人。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常想一二,把生活的快樂帶給周圍的朋友,也帶給自己。[1]

作者簡介

鄧溪君,山東省散文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