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捕捉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捕捉足是中國科技名詞。

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我們中國的文化[1]是始終沒有間斷過的傳承下來,也只有 「漢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變過來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2]

名詞解釋

昆蟲的足類型之一。基節多延長,腿節發達,腿節與脛節上多有相對的齒或刺而形成一個捕捉機構。

捕捉足(grasping legs 或 raptorial legs )

如螳螂、獵蝽 蟬等很多捕食性昆蟲的足。有些獵蝽的足並不特化,但它們能用前足蘸以植物的膠黏捕獵物。

規範用詞 捕捉足

英文對照 raptorial leg

名詞定義 適於捕捉獵物的足。

所屬學科 昆蟲學 > 昆蟲外部形態

名詞審定 昆蟲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見載刊物 《昆蟲學名詞》 科學出版社

公布時間 2000年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原稱「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是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由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共同領導、中國科學院代管的全國性機構。

全國名詞委的任務是負責制定中國科學技術名詞規範化工作的方針、政策、原則和規劃;負責組織科學技術各學科的名詞審定、公布及協調、推廣應用工作;開展海峽兩岸及華語地區科學技術名詞的交流、協調和統一工作;組織開展中國術語學學科建設和中國國內外術語學學術交流活動。

據2018年10月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官網顯示,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的辦事機構為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事務中心,各名詞審定分委員會95個;聘請了中國學科著名學者、專家、教授135人擔任全國委員;數千位科學家參加過名詞審定工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