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掛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掛屏指貼在有框的木板上或鑲嵌鏡框里供懸掛用的屏條。就是懸掛在牆上的屏風,這種屏風最早出現在清代。掛屏輕巧而古典,大氣而經典。掛屏可大可小,都有着不同的美感。可以用掛屏製作對聯,也可以在進門處或沙發背後放置山水類掛屏,這種屏風象徵靠山的意義。

  • 中文名 :掛屏
  • 拼 音 :gùa píng
  • 注 音 :ㄍㄨㄚˋ ㄆㄧㄥˊ
  • 出 處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職志》

基本含義

清初出現掛屏,多代替畫軸在牆壁上懸掛,成為純裝飾性的品類。它一般成對或成套使用,如四扇一組稱四扇屏,八扇一組稱八扇屏,也有中間掛一中堂,兩邊各掛一扇對聯的。這種陳設形式,雍、乾兩朝更是風行一時,在宮廷中皇帝和后妃們的寢宮內,幾乎處處可見。明代以前,屏風多趨於實用,主要用於遮蔽和作臨時隔斷,大多是接地而設。好奇者出于欣賞目的,做炕屏(設在寢室後牆,充當炕圍子)、桌屏(陳設在條案和書桌上的小型插屏)等,形制雖小,卻不失屏風的形式。掛屏和小插屏所不同的是,它己脫離實用家具的範疇,成為純粹的裝飾品和陳設品。

引證解釋

指貼在有框的木板上或鑲嵌在鏡框裡供懸掛用的屏條。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職志》:「 江 南進掛屏,多橫幅。」 老舍 《駱駝祥子》十四:「再看看自己的喜棚,壽堂,畫着 長坂坡 的掛屏……他覺得自己確是高出他們一頭。」[1]

清木雕掛屏

此展品為清代文物。長43厘米,寬3厘米,高58.5厘米。掛屏是貼在有框的木板上或鑲嵌在鏡框裡供懸掛用的。一般成對或成套使用,四扇一組稱四扇屏。本館收藏的掛屏,實木鏤空雕刻,神態生動的葫蘆、藤、葉圍繞屏心人物花草的圖案,描金的手法使整個掛屏更加突出了層次感,掛屏寓意反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現收藏於老雒陽飲食文化博物館。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