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摸文字(童如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撫摸文字》是中國當代作家童如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撫摸文字
一忽而過的狗年,於我而言,意味着昔日生活軌跡的終結,新的路徑還在鋪設。我站在坡頂上端望,茫然中尋找變軌的接口,那些便道、輔路,總有些窪坑和窄曲。可我不以為然,篤定掛實低檔,顛簸着前行……
那些無關痛癢的文章離我遠去,昨日的微笑變得僵硬。右臉黑痣上的三根毛不知何時白了兩根,麻白的鬚髮,顑頷的面容,昭示着鉛華的褪去。有時恍然間感覺這個世界變得陌生而飄浮,讓靈魂難以踏實安放。可當我拿起鍋碗瓢盆,聽到孫輩嗷嗷待哺的哭聲時,方才醒悟到自己的着實存在。尤其是偶爾翻閱到以前的文章時,終於有些萌動,於是,我決定小心撿拾起那些遺落的文字。
許久未曾提筆,好似停久了的水龍頭,擰開半天,才滴瀝出幾點銹水,勉強得很。是否以前說話太多,早已言盡詞窮?應該不是。我得認真地謀劃一番,好好的撫摸親近那些久違了的文字。
從我筆尖流淌出的每一個字,那便是我血管里的每一滴血,有時點點滴落,有時汩汩而流,那是我的精微之氣,生命之本。我討厭長篇累贅,無病呻吟;也不想矯揉造作,譁眾取寵。中國的文字,經過幾千年的打磨淬鍊,燦爛輝煌,飽含深情。它不像西洋文那樣刻板生硬,只是將那些字母加減排列而成。漢字既有一字多音多義,又可一物一意多字,且能望文生義,讓人產生無限遐思。諸如望梅止渴、秀色可餐等千萬條成語,則濃縮了千萬個動人故事,彰顯出漢語的博大精深,魅力無窮,也往往勾起了人慾的條件反射。
無數次夜深人靜之際,我坐於書桌前,在腦海里翻找妥帖的詞句來表達自己複雜的心境。我知道,唯有文字方能喚醒我那孤寂的靈魂。我需要激情,那就飲一杯烈酒,從口咽燒至腸胃,讓它與沉睡的文辭一起熬煮,蒸騰出幾段帶有酒香的濃詩與短文,然後打一飽嗝,撫抱着這些熱氣騰騰的文字,陶醉一番後,安然入睡。
我時常抱怨自己的記憶力衰退,文友們洋洋灑灑、氣勢磅礴、婉轉流麗的美文,看得耳熱心跳,血脈僨張,可終究記不住幾句。還有,也和許多人一樣,早已失去看書的耐心,很少將一篇文章從頭看到尾。其中的意味難以領會,新鮮的詞彙更未掌握。所以自己的東西往往文不貼題,詞不達意,使人誤解歧義。
我嫉羨那些現代詩人,竟然將文字擺弄得龍飛鳳舞、栩栩如生。透過字裡行間,讓人思維跳躍,霧裡賞花,摸不着,卻有一幅朦朧的畫面,誘得你心癢神馳,欲罷不能。那種微醉夢幻般的快感,總叫人回味良久。
我想用文字去捕獲曾經的希望,但努力了很久,卻像吃過期了的甜品,已然變了味道。這些與我青春相伴的所謂希望,如那些淡忘的物理公式,再複習也依舊陌生,於我也無關緊要了。我突然想起了裴多菲的詩:「希望是什麼?是娼妓:她對誰都蠱惑,將一切都獻給;待你犧牲了極多的寶貝——你的青春——她就拋棄你。」所以,不必為未曾盡意與兌現的希望而耿懷悵怏,那可能只是你的一夜之歡,也可能壓根就是一時的妄想。
我現在所能做的只是試圖騙過自己。我是凡人,未跌宕起伏,也不紅不紫。那些看似成功之士,有時睥睨;那些卑微小人,有時出言不遜。而我,只是一笑了之,怯懦也好,儒雅也罷,我感覺我的靈魂已站立山巔,正細心舔舐自己潰瘍的肉體。
我要拋開柴米油鹽的牽掛與繁文縟節的羈絆,用尚存的情智去感知世間的美好,用餘下的氣力握住筆箋,以文煮字,原生態地記錄親情之真、人性之善和自然之美。那些假、惡、丑的東西,猶如禾田裡的稗草,有時瘋長,可終究成不了氣候。
我的文字,平白而通俗,很難感動他人,可時常啟迪我自己。那是我的心血,它如同我的名字和我的為人,率真潔淨,透明清澈,沒有偽裝,一見到底。
很多時候,我會拿出那些文字,默默地對視,溫情地撫摸,宛若我的至愛……[1]
作者簡介
童如珍,網名潔如珍珠。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