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尼采作為一種生活 周國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重定向至:
《把尼采作為一種生活把尼采作為一種生活》是中國當代作家周國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把尼采作為一種生活
子水(以下簡稱水):《悲觀·執著·超脫》中,人的一生,思緒萬千。然而,真正讓人想一輩子,有時想得驚心動魄,有時不去想仍然牽腸掛肚,這樣的問題並不多。透底說……便是一個極簡單的命題:只有一個人生。在上學的時候讀到後,真是很喜歡!一下子就記住了你的名字。讀你的文章總能讓我們心有感悟,常常有這樣一種感覺,讀着讀着忽然就領悟到彼時自己也曾有過那樣的心境,那你當初是如何想到用文學的方式,表達人生的哲學的?
周國平(以下簡稱周):用文學來表達哲學倒不是我刻意追求的,我感覺這樣一種表達比較舒服,可能也因為我比較喜歡文學,我上大學時讀的哲學系,但實際上我看的較多的是文學書籍,哲學書當然也看,同時也大量地閱讀小說。我研究生畢業之後,我的專業還是哲學,它的要求還是要寫大量的論文、專著,這種工作我也做,寫哲理美文是非常偶然的,開始時是《讀書》雜誌的一個朋友跟我約稿,那是82、83年的事,這實際上也是我最早用比較文學的方式寫的文章,而我這一寫便感覺到自己非常喜歡,當然讀者也喜歡,這就給了我一個鼓勵,就寫得多起來。
水:周老師是上海人?上海是一個怎樣的城市?北京於你又是什麼角色?
周:上海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裡度過我的童年和少年時光,在那裡一直住到17歲,之後考到北京大學。雖然後來也到別的地方工作過,但最終又回到這裡。我在北京的時間更長一些,從我自己心裡來說,我也更喜歡北京,我17歲考大學時,有一個很重要的動機就是要離開上海,因為我不喜歡那裡,實際上那時我根本沒到過任何上海以外的省份。但我就想要到外面看世界,北京對我也很有吸引力。來到北京後第一感覺就是我喜歡北京,這裡比上海厚重、大氣,這個印象到現在也沒有變!當然現在上海開發很好了,我也經常回去。可能上海更現代化,從城市規劃來說,肯定上海遠遠超過北京。上海生活也更舒適一些,但兩地的差異,其實是文化上的,未必是表面上能看到的,但你能感覺得到。包括兩地學術界的不同。
水:一個人的少年時期,對一個作家來說影響是重大的,你有沒有這種感覺?
周:應該是這樣的,不光對一個作家,對每個人來說童年都會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但這種影響往往不會意識到,要經過自己的反省,並非經驗可告訴你。我認為從小長在上海對我的童年而言是一種遺憾,受不到自然的陶冶,不能與泥土親近,我覺得這是生活在城市中人的先天不足。西方的大作家大文人儘管在城市生活,但他們仍有機會到農莊裡去,比如盧梭。
水:最近聽到這樣一件事:某出版社為了推廣一本書,約請您為該書作序,遭到謝絕;出版社轉而「降低要求」,希望能在圖書的腰封,印上「周國平推薦」的字樣,提議再次受拒。你如何評價出版界當今這種現象?
周:網上也有?確有此事。我本人不贊成這樣的事情。出版本身既是文化也是商業,那麼在商業上有所動作也可以理解,但我的標準關鍵是要誠實和誠信。你確實是一本好書,作一些推銷是應該的,但我本人不願意參與這種活動。除非我非常喜歡這本書,比如《小王子》。但他們加附腰我是不知道的。事後我也批評了他們,我覺得用大字寫上「周國平大力推薦」是很可笑的,用我的名字作廣告我是不願意的。
水:去了一趟南極,並寫成一本書,那你覺得這種極地之旅,對你的人生與創作有影響嗎?
周:那不是我刻意求來的東西,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在這之前,我壓根沒想到過要去南極。我也不是那種有探險愛好的人。當然,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難忘的經歷。它對人生的影響可能有量的變化,但不會有質的變化。我去之前不相信,去了以後確實也沒發生這種事情,如果轉折這樣容易,那人生太充滿戲劇性了。
當然南極的自然地貌與環境是非常奇特的,它給我一種非常新鮮的審美享受,純淨而獨特。比如藍色的海洋上的冰山,陡直如懸崖一般,非常漂亮;另外還有一些企鵝和海豹,你天天和它們在一起,它們見到人毫無表示。
水:談談在北大上學時你的好朋友、郭沫若的兒子郭世英吧。
周:如果要我說出在我的生命過程中,對我發生重大影響的一個人,那就是郭世英。儘管他那時也是一個青年人,但那也正是我受影響的時候,這種影響一輩子都會記住。1962年,我17歲,他是我大一的同學,大我三歲,讀書面很廣,愛思考問題,在他的影響下,我讀了很多名著,感覺突然有了一個很開闊的天地。我在中學時的理想是成為一個非常有學問的人,後來和他的接觸,使我覺得有比學問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生活本身。從那以後,我開始更多地思考生活的意義,他改變了我的人生方向。
水:作為國內著名的尼采哲學研究專家,您著有《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你能概述一下對尼采這個人的認識嗎?
周:概括任何一個偉大的人都非常困難,因為他們都是很豐富的。我本人對尼采的認識也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可以用我的兩本書代表:一本就是《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還有一本是《尼采的形而上學》,這是我的博士論文。前一本書是我對尼采認識的第一階段。尼採在中國一直當作反動思想家來看待,直到80年代初教科書都是這樣寫的,在前一本書里我澄清了他關注的其實並不是政治問題。人們總認為尼采是宣揚法西斯、超人、權力意識等,把他歸為強權政治與種族主義,認為是一個政治狂人,但實際上他所關注的並不是政治問題而是人生問題,所有我們當作的政治問題都是他對人生問題的解釋。所以我覺得尼采是一個真誠的思考人生的哲學家,他所思考的高度幾乎無人能及。
西方傳統的信仰發生危機時,人們重新思考為什麼恐慌,時代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尼采對此提出獨到的批判。1991年出版的《形而上》我覺得自己又往前走了一步,尼采不僅是關心人生,而且按照西方正宗的哲學來衡量,他也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哲學家。他關心的正是西方哲學中最核心的問題,包括本體論和認識論,在這些方面他都有獨特的看法,正因為這一點,在西方國家一些根本問題上,他有所突破,對後來的發展產生很大影響,西方哲學發生了一個轉折,這個轉折上他起了一個關鍵作用。
水:對於啾啾有什麼美好的希望呢?
周:我就希望她能健康地生長下去,沒有別的希望。[1]
作者簡介
周國平,男,漢族,1945年生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