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才子鬥智,民間故事。[1]

目錄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唐伯虎


 
原圖鏈接祝枝山


明朝著名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是莫逆之一交一,常在一起吟詩作對,頗有情趣。


一年清明之前,唐伯虎去杭州拜訪祝枝山。一見面,唐伯虎就迫不及待地說:「祝兄,快拿『草木之人』來。」才思敏捷的祝枝山一下子就知道他要什麼。


第二天,唐伯虎向祝枝山要東西,說:「我要『帝有臣無,帥有將無。』」祝枝山笑着說:「是不是『市有集無,師有徒無』?」


說完便叫書童去取,結果書童取來的正是此物。


聰明的讀者,你知道唐伯虎和祝枝山二人所說的是何物嗎?


謎底:巾。


註: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於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於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明代畫家、書法家、詩人。


三十歲時進京會試,涉會試泄題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一生坎坷。後遊歷名山大川,以賣文鬻畫聞名天下。 早年隨沈周、周臣學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秀逸。書法奇峭俊秀,取法趙孟頫。 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 唐寅的作品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繪畫作品,藏於世界各大博物館。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生於天順四年十二月六日,卒於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長洲(今江蘇吳縣)人,因長像奇特,而自嘲醜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號枝山,世人稱為"祝京兆",明代着名書法家。


祝允明的科舉仕途頗為坎坷,十九歲中秀才,五次參加鄉試,才於明弘治五年(1492)中舉,後七次參加會試不第。甚至其子祝續也在前一科中進士,於是祝允明絕了科舉念頭,以舉人選官,在正德九年(1514),授為廣東興寧縣知縣,嘉靖元年(1522),轉任為應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稱病還鄉。


祝允明擅詩文,尤工書法,名動海內。他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又與文徵明、王寵同為明中期書家之代表。楷書早年精謹,師法趙孟頫、褚遂良,並從歐、虞而直追"二王"。草書師法李邕、黃庭堅、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變化,風骨爛熳。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祝枝山的狂草,骨力弱於旭、素,但在宋人影響下,又自成一格"。 其代表作有《太湖詩卷》《箜篌引》《赤壁賦》等。所書"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皆為傳世墨寶。

參考資料 

  1. 才子鬥智 兒童故事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