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芒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扁芒草 |
扁芒草,別名:鄧氏草,拉丁文名:Danthonia schneideri Pilger.禾本科、扁芒草屬 多年生。鬚根較粗而柔韌,具木質化的根莖,常較短或有時伸長。稈直立,緊密叢生,基部宿存枯萎的葉鞘。葉鞘常短於節間,無毛或有毛;葉片質較硬,卷折如絲狀,稀扁平,無毛或下面疏生白柔毛,圓錐花序緊縮(有時可退化幾成總狀),穎膜質,披針形,幾相等,在裂片以下和沿邊緣被疏密不等的長柔毛或無毛,芒針扁平,直立或稀疏扭轉;內稃透明膜質,脊微粗糙;先端邊緣具纖毛;花葯黃色、桔紅色至粉紅色,雌蕊具黃色帚刷狀的柱頭。花果期5-10月。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扁芒草
- 拉丁學名:Danthonia schneideri Pilger.
- 別稱:鄧氏草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禾本目
- 科:禾本科
- 屬:扁芒草屬
- 種:扁芒草
形態特徵
多年生。鬚根較粗而柔韌,具木質化的根莖,常較短或有時伸長。稈直立,高15-60厘米,具2-4節,緊密叢生,基部宿存枯萎的葉鞘。葉鞘常短於節間,無毛或有毛;葉舌為1圈長0.5-3毫米之柔毛;葉片質較硬,卷折如絲狀,稀扁平,無毛或下面疏生白柔毛,長5-25厘米,寬1-2毫米,基部分櫱之葉片長達35厘米。圓錐花序緊縮(有時可退化幾成總狀),長3-10厘米,寬1.5-2.5厘米,分枝或小穗柄略扁或具角棱,具微毛或頂端具1圈長柔毛;小穗(雌雄異株)含4-6小花,灰綠色或乳黃色、紫色;小穗軸節間無毛,長1.5-2毫米;穎膜質,披針形,幾相等,長10-20毫米,具3-7脈,脈間有小橫脈;外稃質地較厚,具7-9脈,上部1/3以上2裂,裂片先端延伸成長5-10毫米細的側芒,在裂片以下和沿邊緣被疏密不等的長柔毛或無毛,基盤兩側之毛長達4毫米,第一外稃長6-8毫米,在兩側芒基部之間伸出1膝曲的芒,其芒長1.5-2.5厘米,芒柱扁平扭轉,棕色,長2-4毫米,芒針扁平,直立或稀疏扭轉;內稃透明膜質,脊微粗糙;鱗被2,長約1.5毫米,楔形,先端邊緣具纖毛;花葯黃色、桔紅色至粉紅色,長2.5-4毫米;雌蕊具黃色帚刷狀的柱頭。花果期5-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920-4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及林下灌叢中或河溝邊多石處。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四川省木里地區藏民將該種叫"野山",是耗牛很好的飼料。[1]
參考文獻
- ↑ 扁芒草Danthonia schneideri Pilger」,植物智,201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