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軍人的難捨情懷(范曉茹)
作品欣賞
我與軍人的難捨情懷
我的一生都沒有離開過軍人的影響。記得還是童年時,我含着眼淚看完了中央6套免費播出的抗日戰爭題材的電影——《黃河絕戀》,被影片中為保衛祖國流血流汗、視死如歸、勇敢堅強的紅軍戰士深深地打動着。長大後,看到抗擊洪水的戰士用生命與時間賽跑,看到汶川地震救災戰士不顧疲勞搶救生命,更是讓我對軍人充滿了感激和崇敬。上高中時我非常想參軍入伍,想做一名保家衛國、為民服務的軍人,但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如願。
大學畢業後,我首先選擇的是和軍人有着密切關係的兵團單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供銷社。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和平解放時期三五九旅部隊集體轉業的退伍軍人。他們在王震將軍的帶領下,和平解放了新疆,並響應黨的號召,一手拿槍,一手握土坎鏝,逼退了沙漠、引來了雪水,揭開了邊疆戈壁乾涸的面紗,開墾出了美麗富饒的綠洲。他們住着地窩子,蘸着雪吃着窩窩頭,喝着清湯寡水,付出着常人難以付出的艱辛。如今,兵團人仍然保留着艱苦奮鬥、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
同事馬大姐是一位年過五旬即將退休的職工,她的丈夫是我單位的總經理,徐總為了在廣大幹部中起帶頭作用,將馬大姐安排在離家近百公里的團場軋花廠做出納,一年有五個月回不了家,這一干就是十年。徐總患有糖尿病,繁忙的工作後回到家裡連杯熱水都沒有人倒,感冒發燒也只能自己照顧自己。馬大姐偶爾有機會回家,會不辭辛苦親自下廚趕緊為徐總準備一桌豐盛的午餐或者晚餐予以彌補。都說老來伴,兩位老人克服着相互之間的依賴,孤獨地承受着疾病與飲食起居缺乏照顧的痛苦。
每一位兵團人都可以說是講奉獻、肯吃苦的楷模。這對於剛從象牙塔走出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知人間疾苦的我來說,受到了深刻的薰陶和影響。參加工作不久,單位來了兩位轉業軍人,都是二十出頭的健壯小伙。業餘時間聊天時,他們自豪的給我看曾經在部隊的照片和獲得的各項榮譽,讓我對現代軍人的部隊生活增添了一些了解:按時的作息規律、嚴格的訓練科目、流血流汗的各種勞動和救災,讓他們的血肉之軀鍛煉的猶如鋼鐵一般堅強。在2009年烏魯木齊暴發的「7·5」事件中,他們接到命令後,迅速集合前往烏市進行維穩。沒日沒夜的站崗巡邏,由於情況特殊,一頓飯只有一瓶礦泉水和一個饅頭的稀缺供應,輪流值勤沒有地方可以休息,於是他們橫七豎八地躺在街邊的公廁里沉沉睡去。對他們來說,面對的不僅是艱苦和疲勞,因為面對殘忍兇狠的恐怖分子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二十出頭的他們,和我一樣的年齡,應該在溫暖的家裡,享受着家人的關愛和貼心的照顧,但為了人民的安寧、為了祖國的統一與穩定,他們奉獻着熱血青春。工作中的他們仍然保持着精神抖擻、不怕吃苦的良好作風,在新的崗位上繼續譜寫着無悔的青春之歌。
作者簡介
范曉茹,中國散文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