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目錄

戎馬

漢語名詞。「戎」者,兵器也。「馬」者,戰馬也。故「戎馬」一詞是指從事征戰的生活經歷。見《宋書·武帝紀中》:「承親率戎馬,遠履西畿,闔境士庶,莫不恇駭。」《左傳·成公十六年》:「晉入楚軍,三日谷。範文子立於戎馬之前,曰:『君幼,諸臣不佞,何以此?』」。中文名 戎馬 拼音 róng mǎ 注音 ㄖㄨㄙˊ ㄇㄚˇ 出處 《漢書·刑法志》 英譯 army horse 釋義 軍馬,借指軍事戰爭.

戎馬
 
圖片來自百度

基本解釋

軍馬,借指軍事、戰爭。戎馬四萬匹,兵車萬乘。——《漢書·刑法志》戎馬生涯。 [1]

引證解釋

1、古代駕兵車的馬。 《左傳·成公十六年》:「晉入楚軍,三日谷。範文子立於戎馬之前,曰:『君幼,諸臣不佞,何以及此?』」 楊伯峻註:「戎馬,晉厲公車馬。」 2. 軍馬戰馬。 《周禮》:「校人掌王馬之政。辨六馬之屬,種馬一物,戎馬一物,齊馬一物,道馬一物,田馬一物,駑馬一物。凡頒良馬而養。乘之,乘馬一師,四圉;三乘為皂,皂一趣馬;三皂為系,系一馭夫;六係為廄,廄一僕夫;六廄成校,校有左右;駑馬三良馬之數,麗馬一圉,八麗一師,八師一趣馬,八趣馬一馭夫。天子十有二閒,馬六種;邦國六閒,馬四種;家四閒,馬二種。凡馬,特居四之一,春祭馬祖,執駒;夏祭先牧,頒馬,攻特;秋祭馬社,臧仆;冬祭馬步,獻馬講馭夫。凡大祭祀、朝覲、會同,毛馬而頒之,飾幣馬,執撲而從之。凡賓客,受其幣馬。大喪,飾遣車之馬。及葬,埋之。田獵,則帥驅逆之車。凡將事於四海山川,則飾黃駒。凡國之使者,共其幣馬,凡軍事,物馬而頒之,等馭夫乙祿,宮中之稍食。」 《釋言》:「馬八尺,為戎」,「馬之絕有力者戎」。郭注《周禮》曰:「馬八尺以上為戎」。《吳子·料敵》:「然則一軍之中必有虎賁之士,力輕扛鼎,足輕戎馬,搴旗取將,必有能者。」《舊唐書·王忠嗣傳》:「及至河隴,又奏請徙朔方、河東戎馬九千匹以實之。」 3. 借指軍隊。 《舊唐書·承天皇帝倓傳》:「殿下宜購募豪傑,暫往河西,收拾戎馬。」《東周列國志》第四回:「秦襄公稽首受命而歸,即整頓戎馬,為滅戎之計。」 4. 借指外敵入侵的軍隊。 宋汪藻己酉亂後寄常州使君侄》詩:「戎馬窺天塹邊烽日畿。」 《剪燈餘話·月夜彈琴記》:「城復日,人皆相慶,獨主母有憂色,告主君曰:『城雖雲復,戎馬必再來,城中之人,定遭毒手。』」 5. 戰亂戰爭。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汝曹生於戎馬之間,視聽之所不曉,故聊記錄,以傳示子孫。」 唐 杜甫 《登岳陽樓》詩:「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宋葉適《故樞密參政汪公墓志銘》:「高宗厭戎馬久,思壹休息,既定和親,罷諸將兵。」 明孔貞運《明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志銘》:「公(袁可立)填撫登鎮,適蓮妖東奴交訌,而夫人從公,親抱桴鼓不以為懼,公卒成犁掃之功。」 況周頤 《蕙風詞話續編》卷一:「當戎馬流離之際,不難於慷慨,而難於從容。」 郁雯 《李清照》七:「你的妻子總算在戎馬之中,保存了你的手稿。」 [2]

視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