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孔貞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孔貞運
出生 1574年
國籍 中國
別名 字開仲,號玉橫
職業 首輔
知名於 官至首輔
知名作品 《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志銘》



孔貞運(1574年-1644年),明朝大臣、詩文家,字開仲,號玉橫,江左池州府建德縣(今安徽省東至縣)人,孔聞敕次子。孔子的第六十二代孫。生於萬曆二年(1574年),萬曆四十年(1612年)鄉試中舉。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成己未科莊際昌榜進士第二人(榜眼),授翰林院編修。天啟五年(1625年),充任會試考試官,充經筵展書官,纂修兩朝實錄。天啟七年,升左春坊左諭德。崇禎元年(1628年),擢國子監祭酒,進少詹,仍管監事。崇禎六年,服闋,起南京禮部侍郎。後轉北京吏部左侍郎。崇禎九年,入閣,官至首輔,寬復社獄,不逮問張采、張溥。尋引歸。崇禎十七年(1644年),聞崇禎帝哀詔,慟絕遽卒。諡文忠。《明史》有其傳。著有《光宗實錄》、《熹宗實錄》、《詞林會典》、《皇明詔制》、《制誥全書》、《禦敵城守應援數策》、《敬事草》、《行余草》、《古今奇文品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志銘》等。其兄孔貞時(原訛作孔有時。據筆校改。由此校閱者所批,亦可見孔貞運家世之一端矣(引自《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亦有文采,著有《魯齋集》。

人物生平

明萬曆四十年(1612)以句容客籍舉應天鄉試。四十七年(1619)登已未科殿試一甲第二名(榜眼),賜進士及第,授翰林院編修。泰昌元年(1620)同伯兄貞時纂修《神宗實錄》並六朝奏章。熹宗時又纂修《光宗實錄》。天啟七年(1627)朝廷按其資格允原銜,充日講起居注官。其時魏忠賢把持朝政大權,陷害忠良。朝臣多按魏的意圖行事,貞運不畏權勢,不與魏往來。崇禎元年(1628),任國子監祭酒。九年(1636),官至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不久又加封太子太保,代為輔相。崇禎末年,貞運憂勞成疾,辭官歸里。明亡,貞運不勝哀慟,不久病故。

孔貞運在任南京禮部侍郎時,為正民風,禁游女,毀淫祠,使南都靡麗之風為之一變。遷禮部尚書後,對明末江南學子"復社"諸人,力主從寬結案。晉太子太保、代為輔相時,適逢鄭三俊、錢謙益與原輔相溫體仁進行權利之爭,鄭、錢失敗,貞運竭力營救,俱從寬處置。編著有《詞林典類》等書。

人物著作

孔貞運於明崇禎十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撰《明資政大夫正治上卿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偕配誥封夫人宋氏合葬墓志銘》,墓銘近五千字,文辭優美流暢。款署"賜進士及第柱國光祿大夫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總裁國史玉牒同知制誥起居經筵日講通家侍生孔貞運頓首拜撰"。字由袁可立的門生王鐸書丹。節寰袁公即袁可立,明廉直名臣,河南睢州(今睢縣)人,天啟年間與孔貞運同朝,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少保,南都加贈光祿大夫太子太保。袁可立為晚明抗清名臣,遭滿清封殺,和毛文龍、劉愛塔一樣,清修《明史》俱不立傳。該志銘內容翔實可考,記述生動傳神,對清人修撰《明史》有糾偏補闕之功,是明史研究者不可多得之資料。

人物詳解

孔子的第62代孫孔貞運是哭死的。

1612年(萬曆四十年)以句容客籍在應天鄉試中中舉。1619年(萬曆四十七年)登已未科殿試一甲第二名(榜眼),賜進士及第,授翰林院編修。1620年(泰昌元年)同伯兄貞時篡修《神宗實錄》並六朝奏章。熹宗時又篡修《光宗實錄》。1625年(天啟五年),充任會試考試官,任經筵展書官,纂修兩朝實錄。1627年(天啟七年)朝廷按其資格允原銜,充日講起居注宮。當時魏忠賢把持朝政大權,陷害忠良。朝臣多按魏的意圖行事,貞運不畏權勢,不與魏往來。

1628年(崇禎元年)孔貞運任國子監祭酒,不久,又升為少詹事仍管國子監事。1629年(崇禎二年)正月,崇禎帝駕臨國子監,聽孔貞運進講《書經》。國人都說,自唐朝貞觀年間,祭酒孔穎達講《孝經》,講經結束進獻《釋奠頌》,孔氏子孫以國師的身份進講,至孔貞運乃再現。崇禎帝以孔聖人後裔的緣故,從優賜他一品服。

後來孔貞運與郭景昌在官員選拔問題上發生矛盾,郭景昌便上書彈劾孔貞運,結果郭景昌被奪俸,孔貞運被崇禎罷免。孔貞運在建德山中居住七年,食不甘味,居無亭榭。得知"甲申"國變,孔貞運痛哭不已。親戚朋友來慰問,孔貞運只稱述主上聖明,都是諸臣誤國,邊說邊哭,後竟絕食數日。崇禎帝吊死煤山的消息傳來,孔貞運拖着病體,前往哭祭,慟絕不能起,抬回家中即卒。享年69歲,諡文忠。

史料記載

貞運,句容人,至聖六十二代孫也。萬曆四十七年以殿試第二人授編修。天啟中,充經筵展書官,纂修《兩朝實錄》。莊烈帝嗣位,貞運進講《皇明寶訓》,稱述祖宗勤政講學事,帝嘉納之。

崇禎崇禎元年,擢國子監祭酒,尋進少詹,仍管監事。二年正月,帝臨雍,貞運進講《書經》。唐貞觀時,祭酒孔穎達講《孝經》,有釋奠頌。孔氏子孫以國師進講,至貞運乃再見。帝以聖裔故,從優賜一品服。冬十月,畿輔被兵,條上禦敵城守應援數策。尋以艱歸。六年服闋,起南京禮部侍郎。越二年,遷吏部左侍郎

九年六月,與賀逢聖黃士俊併入內閣。時體仁當國,欲重治復社,值其在告,貞運從寬結之。體仁怒語人曰:"句容亦聽人提索矣。"自是不敢有所建白。及至發去位,貞運代之,乃揭救鄭三俊、錢謙益,俱從寬擬。帝親定考選諸臣,下輔臣再閱,貞運及薛國觀有所更。迨命下,閣擬悉不從,而帝以所擇十八卷下部議行。適新御史郭景昌等謁貞運於朝房,貞運言所下諸卷,說多難行。景昌與辯,退即上疏劾之。帝雖奪景昌俸,貞運卒引歸。十七年五月,莊烈帝哀詔至,貞運哭臨,慟絕不能起。舁歸,得疾遽卒。

--《明史·卷二百五十三·列傳第一百四十一》

兄長成就

《江蘇采輯遺書目錄‧集部》記載:

《魯齋集》,編修江左孔貞時著。按此集,首詔勅箋表,次詩文雜著。共五卷。刊本:《江蘇采輯遺書目錄‧集部》葉44下,張升編本冊4,頁454﹝筆眉批:孔貞時即孔相國貞運之兄,原寫的「有」字系誤寫。江左池州建德縣人(今改至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