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盂腎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慢性腎盂腎炎是細菌感染腎臟引起的慢性炎症,病變主要侵犯腎間質和腎盂、腎盞組織。由於炎症的持續進行或反覆發生導致腎間質、腎盂、腎盞的損害,形成瘢痕,以至腎發生萎縮和出現功能障礙。患者可能僅有腰酸和(或)低熱,可沒有明顯的尿路感染的尿痛,尿頻和尿急症狀,其主要表現是夜尿增多及尿中有少量白細胞和蛋白等。病人有長期或反覆發作的尿路感染病史,在晚期可出現尿毒症。[1]
目錄
病因
由細菌感染腎臟引起。部分病人有易感因素存在,如尿路梗阻、畸形、腎下垂及膀胱-輸尿管反流等。
臨床表現
全身中毒症狀
畏寒、發熱、乏力、食欲不振。
局部症狀
腰酸、腰痛及脊肋角叩痛。
膀胱刺激症狀
尿頻、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難。且泌尿道感染病史超過半年以上,抗菌治療效果不佳。
診斷
體徵
靜脈腎盂造影示腎盂、腎盞變形、縮窄,雙腎形態學檢查(B超、CT等)顯示腎影不規則,甚至縮小;腎小管功能有持續性損害,如尿滲透壓降低,尿視黃醇結合蛋白及尿β2微球蛋白升高。[2]
確診標準
1.影像學檢查
- 在靜脈腎盂造影中見腎盂,腎盞變形、縮窄。
- 腎外形凹凸不平,兩腎大小不等。
2.實驗室檢查
- 尿常規檢查僅在部分病例中可發現菌尿和膿尿,有時可發現蛋白尿,這表明病變已累及腎小球,意味着病情較嚴重。
- 尿細菌培養菌落計數>10/ml可以肯定為感染,同時可明確致病菌的種類及藥敏。
- 腎功能檢查一般無腎功能障礙,當病情加重時先表現為腎小管功能受損,尿比重降低。晚期則出現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升高。
3.膀胱鏡檢查
可見有膀胱內有充血、水腫等膀胱炎徵象,患側輸尿管開口有炎症變化,有時可顯示輸尿管瓣膜功能不全或膀胱輸尿管反流。雙側插入輸尿管導管收集尿液並培養可確定感染部位。[3]
疾病診斷
- 下尿路感染:若顯示尿蛋白、Tamm-Horsfall黏蛋白、β-微球蛋白等增高,尿沉渣抗體包裹細菌陽性,白細胞管型以及腎形態和功能異常,均有助於慢性腎盂腎炎的診斷。必要時可作膀胱沖洗滅菌培養,若膀胱沖洗滅菌10min後留取膀胱尿菌數較少,提示膀胱炎;如滅菌前後菌數相似,則為腎盂腎炎。臨床上有一種稱為尿道綜合徵(又稱為症狀性無菌尿)的疾病,好發於中年女性,患者以尿頻、尿急、尿痛、排尿不適為主要表現,尿中白細胞亦可增多,常被誤診為不典型慢性腎盂腎炎而長期盲目應用抗菌藥物治療,甚至造成不良後果,必須予以鑑別。尿道綜合徵多次中段尿定量培養,無真性細菌尿並排除假陰性可資鑑別。
- 腎結核:腎結核患者多有腎外結核病史或病灶存在,肉眼血尿多見,膀胱刺激症狀顯著而持久,往往有結核中毒症狀。尿沉渣塗片可找到抗酸桿菌,尿細菌普通法培養呈陰性,尿結核菌培養陽性等可資鑑別。必要時作靜脈腎盂造影,如發現腎實質蟲蝕樣破壞性缺損則對診斷腎結核有幫助。
- 慢性腎小球腎炎:在無明顯水腫、蛋白尿、高血壓時,其臨床表現與全身感染症狀和尿路刺激症狀不明顯的不典型慢性腎盂腎炎相似,尤其當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並發尿路感染,或晚期兩者均出現慢性腎功能減退時,鑑別更難。一般認為病史中有全身水腫;尿中有以中分子以上蛋白為主、含量較多的蛋白及管型,白細胞少;先有腎小球濾過功能受損,且重於腎小管功能受損;以及腎X線檢查顯示兩腎對稱性縮小,外形光整,無腎盂腎盞變形等支持慢性腎小球腎炎。而病程中腎和尿路刺激症狀明顯;尿常規以白細胞為主,有以小分子為主的少量蛋白尿;中段尿細菌培養為陽性;腎小管功能損害早於和重於腎小球功能損害,以及腎X線檢查兩腎大小不等,外形不平,腎盂腎盞變形等,則支持慢性腎盂腎炎。[4]
- 非感染性慢性間質性腎炎:起病隱匿,臨床表現多樣,尿與腎功能化驗與慢性腎盂腎炎相似,易混淆。但非感染性慢性間質性腎炎有以下特點:
- 有較長期尿路梗阻或有長期接觸腎毒性物質史;
- 有腎小管功能障礙;
- 氮質血症,但無水腫和高血壓病史;
- 輕度蛋白尿,進一步檢查為腎小管性蛋白尿;
- 靜脈腎盂造影可見雙側腎影不等,外形不規則(瘢痕形成),可有腎盞變形(擴張和變鈍);
- 腎圖、核素掃描或B超顯像,可顯示雙側腎臟病變不相等。而慢性腎盂腎炎與其不同的是主要表現為尿路刺激症狀、間歇性真性細菌尿;靜脈腎盂造影有慢性腎盂腎炎徵象,即局灶的、粗糙的皮質瘢痕,伴有鄰近的腎小盞變鈍或呈鼓槌狀變形。腎盂有時亦可變形,有擴大、積水現象。如鑑別仍有困難,可考慮作腎活檢,有助於確診或排除其他慢性腎臟疾病。
5.慢性腎盂腎炎的血尿型、高血壓型和隱匿型患者,應分別與引起血尿的其他疾病、高血壓病、無症狀菌尿等相鑑別。通過詳細詢問病史,觀察腎和尿路症狀、體徵以及反覆做尿常規、細胞和細菌學檢查,必要時作腎X線檢查等。可鑑別。
治療
治癒標準
- 臨床治癒:症狀消失,停藥72小時後,每隔2~3天作尿常規及細菌培養,連續3次陰性。
- 痊癒:臨床治癒後,尿常規及細菌培養每月複查1~2次,連續半年均陰性。
藥物治療
1.治療原則
- 選用細菌敏感而毒性較小,且在腎實質和尿內都具有較高濃度的抗生素。
- 採用較長療程(4周或6周),以期達到徹底清除細菌的目的。
- 如不能清除細菌而尿路感染反覆急性發作,採用低劑量長療程的抑菌療法,至少用藥1年以上。
- 發生尿毒症時,既要注意保護腎功能,避免藥物蓄積中毒,又能很好地抑制細菌生長。
2.藥物的選擇
輕者可用複方新諾明、喹諾酮類或加β內酰胺酶抑制劑的半合成廣譜青黴素口服,重者需聯合用藥和靜脈用藥,如哌拉西林加三唑巴坦或亞胺培南加西拉司丁鈉。
用藥安全
避免腎臟功能損害的藥物,比如:鏈黴素、慶大黴素、離子型造影劑等。
預防
- 注意外陰及尿道口的清潔衛生。要勤換內衣,特別是在婦女月經期、妊娠期或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如不注意外陰的清潔衛生,細菌可以通過尿道進入膀胱,並由膀胱、輸尿管逆流的動力入腎盂,然後再侵及實質,形成泌尿系統的感染。
- 在飲食方面需高熱量、高維生素、半流質或容易消化的普通飲食。要多飲水,每日入量不得少於3000毫升,以增加尿量,有利於沖洗泌尿道,促進細菌、毒素和炎症分泌物的排出。
- 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和便秘。
- 女性患者急性期治癒後,一年以內應注意避孕。
- 女性患者禁止盆浴,以免浴水逆流入膀胱,引起感染。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