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慕尼黑愛樂樂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慕尼黑愛樂樂團德語:Münchner Philharmoniker)是位於德國慕尼黑的一家管弦樂團。慕尼黑愛樂的前身是成立於1893年的卡伊姆管弦樂團,在1928年隨市有化而改為現在的名稱。

概述

慕尼黑愛樂樂團被視為德奧作品最正統的詮釋者之一,德國歷史最悠久的交響樂團之一。建立於1893年,在被稱為「凱姆交響樂團」(樂團早期名稱)的時代,一大批知名的指揮保證了樂團高水準的演奏水平,並且給當時的一些作曲家提供了熱情的幫助。而這一互助的傳統一直保留至今。作為德國頂尖的三大樂團之一,該樂團曾先後與馬勒、瓦爾特、韋恩加德納費利克斯等合作,而馬勒的第四、第八交響曲及曠世巨作《大地之歌》均由該樂團首演。並被公認為德國乃至全世界演奏布魯克納作品最出色的樂團[1]。慕尼黑愛樂樂團是一個積澱豐富的百年老團,歷史上湧現過很多重量級的作曲家和指揮家。

特色

慕尼黑愛樂樂團是德國巴伐利亞州的三大樂團之一(另外兩隻樂團分別是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和巴伐利亞州立交響樂團),成立於1893年。最初由一批熱愛事業的職業音樂家組成,成立之後迅速推動了交響樂音樂會在德國的流行。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該團被慕尼黑市政當局接管,改為現名。

古典音樂史上將浪漫主義潮流推向極至的音樂大師古斯塔夫·馬勒(Gustav Mahler)[2]在1901年到1910年執掌該團。馬勒第四和第八交響曲均由該團首演。1911年11月,古斯塔夫·馬勒逝世半年之後,曠世巨作《大地之歌》也由該團進行世界首演。隨後經過費德納德·羅威(Ferdinand Lowe)、奧斯瓦爾德·卡巴斯他(Oswald Kabasta)等歷任指揮的傾力打造之下,該團不僅水平突飛猛進,在歐洲聲譽鵲起,而且逐步確立了詮釋音樂巨匠安東·布魯克納(Anton Bruckner)作品的顯著特點,並把這個傳統延續到了今天,躋身為德國古典音樂的代表樂團之一。

首席指揮

1979年起,極富個性色彩的作曲家和指揮家塞爾吉烏·切利比達克(Sergiu Celibidache)擔任首席指揮,一直到1996年因病辭世——在他的調教之下,慕尼黑愛樂引來了建團史上的又一高峰。1998年,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音樂總監詹姆斯·萊文(James Levine)繼任總監一職。另外,著名指揮大師祖賓·梅塔曾於1998-2006年擔任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及其樂團音樂總監一職。為了表彰他為該地區音樂事業的傑出貢獻,2004年1月,慕尼黑愛樂樂團宣布梅塔成為該樂團歷史上首位「桂冠指揮」。

2004年,德國年輕指揮家中的才俊克里斯蒂安·蒂勒曼(Christian Thielemann)擔任該團指揮。蒂勒曼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活躍於世界樂壇,在歌劇方面與指揮家卡拉揚、巴倫博伊姆有過多年的合作。在指揮方面,不論是貝多芬、勃拉姆斯或是斯特勞斯的作品,提勒曼都可以淋漓盡致地加以表現。蒂勒曼還被稱為「聲音的魔法師」,那是因為賦予音樂真實的形體,詮釋了曲子前所未有的美感與真實,在棒下流淌出的音色如水彩畫般透明而鮮艷,用全新的觀念詮釋傳統音樂,從不刻意雕琢型。不過在2011年,蒂勒曼與樂團在演出安排上發生爭議,並宣布不再續約下一年度的合同。

2012年,慕尼黑愛樂樂團迎來了第十五任音樂總監——洛林·馬澤爾。已經年逾八旬的馬澤爾,作為昔日的「指揮神童」,已經歷經多個世界頂級樂團的風風雨雨(值得一提的是,他還曾在1993-2002年擔任同城的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他能否引領慕尼黑愛樂樂團走向新的輝煌,值得廣大樂迷繼續關注。2013年後,由於大師健康出現問題,愛樂樂團方面提前宣布,俄羅斯指揮大師,人稱「指揮沙皇」的瓦萊里·捷傑耶夫將於2015年擔任樂團的首席指揮一職。

視頻

慕尼黑愛樂樂團 相關視頻

捷傑耶夫與慕尼黑愛樂樂團音樂會
莫扎特《安魂曲》慕尼黑愛樂樂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