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惜 - 漢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惜 - 漢字

惜,漢語一級字,讀作xī,最早見於小篆(《說文解字》中) ,其本義是心裡忐忑不安而充滿哀憐之情,即《說文解字》所謂的"哀痛"。後由哀憐引申出珍視的含義;由珍視引申出捨不得的含義;由哀傷引申出害怕、擔心、恐怕的含義。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惜

拼音; xī

注音; ㄒㄧˉ

異體字; ࢡ�

結構; 左右結構

簡體部首; 忄

繁體部首; 心

字碼1; U:60DC;GBK:CFA7;鄭碼:UEK

字碼2; 倉頡碼:PTA;四角碼:94061

五筆; NAJG

總筆畫; 11畫

筆順; 丶丶丨一丨丨一丨ㄱ一一

字級; 一級字(2439)

平水韻; 入聲十一陌

漢字源流

惜,形聲字,最早見於《說文解字》中的小篆,尚未見於甲骨文和金文。在字形上,小篆中的"惜"字是由"心"和"昔"組成的;與小篆相比,隸變後的"惜"字中"昔"基本不變而"心"變為"忄";到楷書時寫作"惜"。 在字義上,從形狀在字形上的反映這一角度來看"昔"的古文字上部可知,表示參差不平、錯綜交雜形狀的"錯"字是"昔"聲符系列字取意的關鍵,從而可知"惜"字的本義即是心裡忐忑不安而充滿哀憐之情。由哀憐引申出珍視的含義;又由珍視引申出捨不得的含義;由哀傷引申出害怕、擔心、恐怕的含義。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第十下】【心部】

惜,痛也。從心,㫺聲。思積切。

說文解字注

【卷十】【心部】

惜,痛也。從心,㫺聲。思積切。

注:古音在五部。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部】惜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思積切,音昔。《說文》:痛也,從心,昔聲。《廣韻》:悋也。《增韻》:憐也,愛也。一曰貪也。

又葉息約切,音削。曹植《贈丁儀》詩:思慕延陵子,寶劍非所惜。子其寧爾心,親交義不薄。[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