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麥餅香(若清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悠悠麥餅香》是中國當代作家若清塵的散文。
作品欣賞
悠悠麥餅香
「溪邊風物已春分。畫堂煙雨黃昏。」詩句出自宋代詩人仲並的《畫堂春》。歷經幾十年難遇的去冬寒潮,厚重的冬裝未曾完全脫離身體,轉眼已到草長鶯飛的三月,明朗陽光普照大地,內心不禁跟隨暖春來臨的節奏漸次溫柔。古人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春分已至,真正開始了春天的腳步。
江南的春,似一位略帶嬌羞的女子,輕移小步,漫舞纖腰,悄悄走出閨房,漫步在春花爛漫的原野。油菜花黃,桃樹紅艷,杜鵑花霸占了山崗,遍地瘋長的小花野草熱鬧着整個田野。
多雨的季節,自是細雨綿綿擾人心,昨夜風雨昨夜城,經過春雨的洗滌顯得特別地親近怡人,望着滿目草綠的香樟樹,忽而就有種思鄉的情緒漫延開來。這樣濕漉漉的早晨,母親該是打算去買兩斤上好的五花肉,拿回家洗淨剁碎,拌上蝦米、梅乾菜,再來點洋蔥,和上鹽巴、味精各種調味品,準備做幾個麥餅了吧。記憶中,鄉親們總喜歡在下雨天做麥餅,我想是因為麥餅乾鍋煎烤而成比較乾燥,或許是由於農人一般在雨天才有空閒做點小吃吧。小時候,每逢這樣的雨天,總是在淅瀝的雨聲里飄來一股股惹人嘴饞的香味,那是乾菜炒肉的香味,是麥餅煎熟的香味,是一雙雙勤勞的巧手製成的傑作,是一個個家庭主婦傾情的獻藝。
那個年代物質匱乏,難有現在超市里五花八門的零食可供享用,童年的記憶里,沒有牛奶麵包,沒聽說過肯德基、麥當勞,更不會有如今孩子們要什麼有什麼還嫌這嫌那的挑剔。父母走親戚帶回來的麻花、蘋果算是不錯的美味,生日時能吃上一碗媽媽做的雞蛋炒粉干更是無上的幸福,那時的一塊冰糖一個桔餅都能滿足小小的食慾。最喜歡麥子飄香的豐收時節,大人們圍着灶台忙上忙下,做幾個用新麥磨成的麵粉精作而成的麥餅嘗鮮,就連整日辛苦的農具們,不管主角或配角,全部愜意地或倚靠或安臥着觀瞻主人家的煙火。年少的我們,只會在下鍋起鍋的叮叮咚咚聲中捉迷藏、跳方格、踢毽子,稻草堆、柴門後,隨意一躲便屏息安全,「熟了熟了」,每每聽到灶台上這種提示,耳尖的我們便一呼啦全都往灶房聚攏,只為能搶先一步吃到熱騰騰的麥餅。媽媽手起刀落,熟練地把一個大圓餅均勻地切成六塊,平分給迫不及待的一班大小孩子們,第一個嘗鮮的往往是小孩,忙碌的大人們在旁邊看着我們喜滋滋地吃得津津有味,一抹慈愛的笑容不加掩飾地浮上眉梢。還不忘拿紙給我們包麥餅,免得燙了小手,更不忘叮囑我們「慢點吃,別燙着」,卻忘記自己忙碌了半天還餓着肚子呢,在大人的眼裡,孩子的歡樂永遠勝過自己吧!
籬笆院牆虛圍起城堡,公雞在院裡院外肆意撲騰,一隻剛生蛋的母雞正歡叫着喜事,豬圈裡吃足喝飽的大塊頭懶洋洋地哼哼,遠處傳來誰家奶牛「哞哞」地回音……青苔鋪滿石階的院落,屋後是幽靜的深深竹林,風吹過,雨飄揚,隨意一摸就是光陰的脈動。
記得小學五年級時大姐給我買的新書包,藍天為底,硬紙作襯,封面有兩個卡通小娃娃,兩側各有小口袋可供安放文具,重要的是有雙肩背帶,比起以前的單肩花布包、軍綠帆布包,實在是夠流行,也是我最記憶深刻的童年禮物。心愛物品自當緊緊跟隨左右,除了上學放學理所當然的相陪,睡覺時也捨不得讓它遠離我,也包括一些我喜歡的小物品,都裝在書包里共寢。那時和姐同床,一次,姐忽然疑惑地說:「怎麼有麥餅的味道啊?今天沒做嘛。」我不開腔,心裡頭有點忐忑,壓住書包裝睡,因為那裡面藏着小小的秘密。那一夜睡得很不踏實,姐不經意一個翻身都能讓小心臟顫抖一小會,生怕她很快拆穿我偽裝的不知。次日姐沒再問,也沒發現我沉默背後不可告人的秘密,總算是鬆了一口氣,虛驚一場啊!可並不是每次都這麼幸運,當有天發現書包底下多了個洞,我的小秘密也終見天日,那些孩子性的小算盤,那些天真的捨不得,一時成為笑談。那隻惱人的老鼠,你可知一個孩童的無邪?她引以為珍貴的美食,她想多保全時日的美味,即使包上白紙套了塑料袋藏匿在書本堆里,怎就被你輕易地啃傷呢?自從書包被不知名的老鼠莫名其妙地狠狠啃噬了一大洞,連同深藏在內的一小塊麥餅,我便再也沒在書包裝過食物,誰知下次那些可愛的書本能不能倖免於難呢?
「媽媽,我要吃炒粉干,我要吃麥餅,您今天就給我做吧,」女兒又在不停要求,「要外婆的味道哦!」她總是不忘強調最後一句。外婆的味道,是什麼味呢?「媽媽,您怎麼就做不出外婆那樣的味道?」家是溫暖的港灣,從小耳濡目染的樸實氣息,無聲地深邃了內心,連那些油煙味濃郁的鍋碗瓢盆,都像一個個懂得人情冷暖的俗人,沾着親情的體香,給予你熟稔的親切。長大後,遠離故鄉,遠離了賴以為歸宿的家園,觀瞻着不定的世俗陰陽,品嘗着紛繁的人際變幻,歷經挫折,也獲得過豐收的喜悅。學會獨自行走,學會營造小家的溫馨,學會安於油鹽醬醋茶的平凡人生。工作之餘,我總要找些時間做點小吃,尤其寄託着淡淡牽念的家鄉風味,變換口味的同時還能犒勞心靈。揉面和面的滿手黏糊,海鮮魚類的厚重腥味,美味出鍋前總要經歷細碎煩瑣的準備,若能在餐桌前聽得家人說聲「手藝不錯嘛」,便不枉一番辛苦。即使女兒偶有微詞「我還是喜歡外婆做的味道!」也不算是打擊,在我心裡,無論再怎樣用心努力,終不可能做出和媽媽相同的味道,那種根深蒂固的舌尖味覺,只隨時光慢慢濃郁而讓人倍加懷戀。
猶記得一句溫州俗語:「會燒麥餅火,能做大媳婦。」這該是能下廚房就可做人家好媳婦的意思吧。一個家庭的其樂融融,很多時候就出現在飯桌上,能燒得一桌好飯菜,的確是老輩人評定女主人能幹的標準,也能讓當家的男人在親友面前引以為豪。現如今,會做麥餅的年輕人恐怕不多吧,在溫州,無論街邊小攤、車站碼頭,隨處可見香氣撲鼻的誘人麥香,有甜的有鹹的,有葷的有素的,可定製可送貨上門,實在方便。更有一些經濟頭腦飛快的大媽,在家鄉人聚居的各地城市把麥餅做成商業模式,有名牌有商標,以饗老鄉口福的同時,也為自己賺得盆滿缽滿,真正跟進了時代。
麥餅,一個小小物什,一段段沉澱的記憶,一張張遠遊的車票,當春天招展着夢想,在遊子心裡,你就是親人那一聲盼,就是甌江上游弋的呼喚,就是那江邊豐饒泥土聚集的希望。當綠春清爽地抖擻精神旖旎而來,獨立枝繁葉茂的香樟樹下,沐着晨曦微閉雙眼,有淡淡的鄉音如約入耳,在大多人還在夢鄉的清晨,與春天相擁。
你在成長,父母卻在漸漸老去,終有一天,你的味道也將成為你孩子心中甜蜜的回憶。請讓焦灼的步伐歇息片刻,且聽一聲叮嚀:走好前方路!
作者簡介
若清塵,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