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總持寺唐敕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總持寺唐敕牒》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三筆》卷十五。《容齋三筆》是洪邁編著的一部史料筆記。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原文

唐世符帖文書,今存者亦少,隆興府城內總持寺有一碑,其前一紙,乾符三年,洪州都督府碟僧仲暹;次一紙,中和五年,監軍使帖僧神遇;第三紙,光啟三年十一月,中書門下牒江西觀察使。其後列銜者二十四人,曰:中書侍郎兵部尚書平章事杜遜能,門下侍郎兼吏部尚書平章事孔緯,此後檢校左僕射一人,檢校司空二人,檢校司徒八人,檢校太保三人、檢校太傅一人,檢校太尉三人,檢校太師一人,皆帶平章事著姓,太保兼侍中昭度不書韋字,檢校太師兼侍中一人,太師兼中書令一人,皆不著姓,舍杜、孔、韋三正相之外,余皆小書使字,蓋使相也。後又有節度使鍾傅兩牒,字畫端勁有法,如士人札翰,今時台省吏文不能及也。嘉祐二年,雒陽人職方員外郎李上交來豫章東湖,見所藏真跡,為辨之云:二十一人者,乃張濬、朱玫、李福、李可舉、李罕之、陳敬瑄、王處存、王徽、曹誠、李匡威、李茂貞、王重榮、楊守亮、王鎔、樂彥禎、朱全忠、張全義、拓跋思恭、時溥、王鐸、高驕也。而注云:「見《僖宗紀》及《實錄》。」以予考之,自三相及拓跋、樂彥禎、時溥、張濬、朱全忠、李茂貞諸人外,如李克用、朱瑄、王行瑜皆是時使相,不應缺,而朱玫、王鐸、王重榮、李福皆已死,所謂太師中書令者,史策不載,唯陳敬瑄檢校此官而兼中令,最後者其是歟?他皆不復可究質矣。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2]。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3]

視頻

總持寺唐敕牒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