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懷聖寺光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懷聖寺光塔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懷聖寺光塔

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性質;中國伊斯蘭教古蹟

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光塔路懷聖寺院西南隅

懷聖寺光塔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伊斯蘭教古蹟,位於廣東廣州市光塔路懷聖寺院西南隅,與寺並立。

懷聖寺光塔原名呼禮塔,波斯語音讀作「邦克塔」,據說因「邦」與「光」在粵語中音近,遂誤稱為「光塔」。一說因塔呈圓筒形,聳立珠江邊,古時每晚塔頂高豎導航明燈而得名。一說塔表圓形灰飾,望之如光潔銀筆,故名。[1]

古塔簡介

懷聖寺光塔,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伊斯蘭教古蹟,位於廣東廣州光塔路懷聖寺院西南隅,與寺並立。 懷聖寺光塔原名呼禮塔,波斯語音讀作「邦克塔」,據說因「邦」與「光」在粵語中音近,遂誤稱為「光塔」。一說因塔呈圓筒形,聳立珠江邊,古時每晚塔頂高豎導航明燈而得名。一說塔表圓形灰飾,望之如光潔銀筆,故名。

寺內的禮拜殿前有龍眼樹和鳳眼果樹各一,故又有「龍鳳寺」之稱。寺院坐北朝南,占地約3800平方米,主軸線上依次為:三道門、看月樓、禮拜殿和藏經閣。光塔則在寺的西南角。進頭門後,過一天井,就到二門,二門是用漢文書的「懷聖寺」,三門上有匾「教崇西域」。

歷史悠久

懷聖寺光塔,建築年代說法不一南宋岳珂在《木呈史》中記載有此塔。

至於唐貞觀時建塔的說法似不可信,因為那時伊斯蘭教未傳入中國。所以始建時間約為唐末或南宋初年。塔高36.6米,用磚石砌成,建築平面為圓形,中為實柱體。有梯兩條各自連通前後塔門,沿螺旋形梯及而上可登塔頂露天平台。在平台正中又有一段圓形小塔,塔頂原有金雞一具,可隨風旋轉以測風向,明洪武和1669年(清康熙八年)兩次為颶風所墜,後遂改為今狀的葫蘆形寶頂。

據《羊城古鈔》載,古代「每歲五、六月,番人望海舶至,以鼓登頂呼號,以祈風信」。

當時建塔的目的大約有四:(1)作為船舶的指示探照燈用。(2)指示風向用。(3)登塔頂召喚穆斯林做禮拜用。(4)顯示伊斯蘭教的威力,使人起敬。該塔是中國伊斯蘭教最大的邦克樓之一,與新疆吐魯番的蘇公塔大小相仿佛。光塔形體獨特,為我國塔林所罕見。雖屢經修建,但仍具阿拉伯伊斯蘭的建築風格。

建立初期

懷聖寺光塔,位於光塔路。建於唐初,是伊斯蘭教傳入我國後最早建立的清真寺之一;為紀念伊斯蘭教創始人、「至聖」穆罕默德,故名懷聖寺。又因寺內有一光身柱形塔,故又稱光塔寺。1343年(元至正三年)曾毀於火,至正十年重建;其後明成化、萬曆,清康熙、道光、同治年間先後重修。

寺坐北向南,占地面積2966平方米,在主軸線上依次建有三道門看月樓禮拜堂藏經閣;光塔在寺西南角,還有迴廊和碑亭。寺門前為馬路,周邊為民居。頭門的門額用阿拉伯文書「清真寺」;二門門額書「懷聖寺」;三門門額書「教崇西域」,為光緒年間御賜。

看月樓是1695年(清康熙三十四年)重建,重檐歇山頂,面寬5.98米、進深4.88米,牆身為紅砂岩石砌築,厚0.77米,有收分,四面各開一拱券門,東西拱券門連接迴廊。上檐施三跳斗拱,天花平棋;下檐施四跳斗拱,風格承明制,形式簡樸,以紅砂岩築牆,四面各開一拱券門,南北券門各通庭園,東西券門各接廊廡,廊廡里鑲有關於寺院的歷代碑文。

迴廊闊4.1米,碌灰筒瓦,綠琉璃瓦剪邊,鋪大紅階磚及青石板。

先後重修

禮拜堂為1935年重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平面為正方形,長寬均為21.1米。面積為445平方米。紅磚牆石腳,重檐歇山頂,明間無金柱,綠琉璃瓦頂,殿前月台為「鹹水石」打制,欄杆則為明代遺物,雕刻精緻古樸。棟上題字有「大明成化三年歲次丁亥秋九月二十日戊午重建」、「大清康熙三十四年歲次乙亥臘月十七日己巳再重建」、「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元月二十一日辛未第三次重建」、「唐貞觀元年歲次丁亥季秋鼎建」。

堂前有月台,深12.56米,總闊18.66米。台基及月台為明代遺物,砂岩打制,月台前方及左右有石望柱,石欄板。欄板雕刻精緻古樸的暗八仙及如意圖案。建國後政府3次撥款進行全面維修。禮拜殿兩側之四方對亭,從梁架結構與雕刻看,應為明成化年間所建,清初及以後重建。

青磚砌築

光塔,原名「懷聖塔」,具有阿拉伯風格,高36米,建於唐貞觀年間,青磚砌築,底為圓形,表面灰沙批盪,開有幾個長方形小孔採光。塔內有二螺旋形樓梯繞塔心而上塔頂。

塔剎原立有一隻金雞,1934年重修砌成尖頂形。因塔身光滑,又因教徒誦經時,常在塔頂用阿拉伯語呼喊「邦卡」(呼喚之意),粵語「邦」與「光」音似,故人稱「光塔」或「番塔」。另有一說,唐時,塔不遠是珠江邊,該處一帶又是番市碼頭,入夜,塔頂懸燈,以利導航和船泊,故稱「光塔」。

旋形樓梯

光塔始建於唐代,高36.3米,地平下塔底周長30.516米,青磚砌築,塔身圓筒形,向上有收分,表層塗抹灰砂,塔身開長方形採光小孔,塔內設二螺旋形樓梯,雙梯繞塔心盤旋而上,各自直通塔頂。塔頂原有金雞,可隨風旋轉以示風向,明初為颶風所墜。頂部用磚牙疊澀出線腳,上砌尖形頂,為1934年重修。此塔為國內現存伊斯蘭教建築最早最具特色的古蹟之一。

寺內3個碑亭,均為歇山頂,清初重修,仍保持早期的特點。

相關視頻

美國製片人探秘廣州懷聖寺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