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憶昔二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憶昔二首》

作品名稱: 《憶昔二首》

創作年代: 晚唐

文學體裁:詩

作者:韋莊

《憶昔二首》晚唐詩人韋莊的詩詞。[1]

韋莊作品詞語言清麗,多用白描手法,寫閨情離愁和遊樂生活,情凝詞中,讀之始化,以至瀰漫充溢於俯腑。

韋莊與溫庭筠又是花間派中成就較高的詞人[2],與溫庭筠並稱溫韋。溫、韋詞在內容上並無多大差別,不外是男歡女愛、離愁別恨、流連光景。

但溫詞主要是供歌伎演唱的歌詞,創作個性不鮮明;而韋詞卻注重於作者情感的抒發。

韋莊在唐末詩壇上有重要地位。清代翁方綱稱他"勝於咸通十哲(指方干、羅隱[3]杜荀鶴等人)多矣"(《石洲詩話》),鄭方坤把他與韓偓、羅隱並稱為"華岳三峰"。

詩詞正文

作品賞析

韋莊本來住在長安附近,後來移居虢州。黃巢起義軍攻破長安時,他正來京城應試,目擊這座古都的興替盛衰,撫今傷昔,寫下了這首「感慨遙深,婉而多諷」的七律。「感慨遙深」指其思想感情,「婉而多諷」言其情韻風調。

此詩藝術上主要有兩點特色:

一是用典使事,使詩意委婉深曲。首句「五陵」,是長安城外唐代貴族聚居之地,詩中「五陵」不單指代長安,也泛指當時貴族社會。次句的《子夜歌》是樂府古曲,歌詞多寫男女四時行樂之情,詩人以此諷刺豪門貴族一年四季追歡逐樂、笙歌達旦的奢靡生活。分明諷其沉湎聲色,卻用「月滿樓」為襯景,把諷意深藏在溶溶月色中,不露聲色。三句「銀燭樹前長似晝」,取邢邵「夕宴銀為燭」詩意,寫王公豪富之家酒食徵逐,晝夜不分,也是意存鞭撻,而賦色清麗,辭意似依違於美刺之間。四句「露桃花里不知秋」,語出王昌齡《春宮曲》「昨夜風開露井桃」,借龍標詩語,筆鋒暗指宮廷,斥其沉迷酒色以至春秋不辨,同樣辭旨微婉,蘊藉不吐。第三聯「西園公子名無忌,南國佳人號莫愁」,於對仗工絕之外,尤見使事之巧,盡委婉深曲之能事。

「西園公子」指魏文帝曹丕及其弟曹植等,至於「無忌」,卻是戰國時代魏國公子信陵君的名號。韋莊巧妙地把曹魏之「魏」與戰國七雄之「魏」牽合在一起,由此引出「無忌」二字。但又不把「無忌」作專名看待,僅取其「無所忌憚」之意。這句詩的實際意思是指斥王孫公子肆無忌憚。詩人把這層真意寄寓在兩個歷史人物的名號中。由於曹丕和信陵君都是歷史上值得稱道的風流人物,因此,讀起來倒象對那些王孫公子放蕩不羈的行為津津樂道,而容易忽略其微諷的深意。下聯「莫愁」同此手法,用傳說中一位美麗歌女的名字,慨嘆浮華女子不解國事蜩螗,深寓「隔江猶唱後庭花」的沉痛。由於巧妙地使事用典,全詩但見花月管弦,裘馬脂粉,真意反而朦朧,如霧裡看花,隱約縹緲,不見色相。感慨之詩意藉婉而多諷的風調而顯得更為深沉,更加耐人咀嚼。

二是藉助於雙關、象徵、暗示等多種修辭手法的錯綜運用,傳出弦外之音和味外之味。「子夜歌」是樂府古調名,也含有「半夜笙歌」的微意,語意雙關。「銀燭樹前」則暗示貴族生活的豪華奢侈。「露桃花里」象徵紅袖青螺;「不知秋」又用雙關手法,含有不知末日將臨的深意。「無忌」「莫愁」,均取雙關。「俱是夢」的「夢」字,綰上三聯,既慨嘆往昔繁華,如夢如煙;又有雙關「醉生夢死」之意。結句「夕陽唯見水東流」,從修辭角度看,「夕陽」象徵唐末國運已如日薄西山,「水東流」象徵唐王朝崩潰的大勢如碧水東去,頹波難挽;從詩的色彩看,則見殘陽慘澹,照着滔滔逝水,暮色蒼茫中,萬物蕭瑟。有此一結句,無限愴懷,頓生紙墨。有此一結句,就使詩情更為飽滿、悽愴。水流無已,此恨綿綿,都包含在這七個字中,這正是全詩結穴之處。

全詩以「昔年」領起,前六句緊扣題旨「憶」字,描繪昔日繁華景象。末聯一跌,頓起波瀾,發為變徵之音,結出無限感慨。由於前六句色彩穠麗,人們很容易產生錯覺:似乎韋莊是在回味、留戀亂前長安貴族豪右那種燈紅酒綠的生活。其實,韋莊出身於早已破落的大族之家,那時他是沒有資格進入詩中描繪的那種上流社會的。詩中隱含着對上層統治階層醉生夢死、競逐奢靡的批判,抒發了他對社稷傾危的感嘆。只是由於用語華艷,給全詩蒙上了一層粉紅色的輕紗,使人乍讀之難察幽隱,細品之卻有深意。這種曲曲傳情、意在言外的構思,形成了「婉而多諷」的情韻風調。以華綺側艷之辭,寄感慨遙深之志,是晚唐詩風的特徵之一。韋莊這首詩,正體現了這一特徵。

作者簡介

韋莊[4](約836年-910年),字端己 。京兆郡杜陵縣(今陝西西安)人, 晚唐詩人、詞人,儒客大家,五代時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韋待價七世孫、蘇州刺史韋應物四世孫。其家族至韋莊時已衰,他父母早亡,家境寒微。少孤貧力學,才敏過人。與溫庭筠[5]齊名,並稱「溫韋」。為人疏曠不拘,任性自用。

韋莊從政仕唐不過六年,從校書郎到中諫,除左補闕。其間,曾為文化貢獻綿薄。例如,《容齋三筆·唐昭宗恤儒十條》記載他上疏請追賜雖未通過或參加科考,但其作品和能力都有一定社會影響的李賀、皇甫松、溫庭筠等才士進士改第。體現了韋莊對當時科舉中重試卷,輕能力弊病的糾正;其次是將選才僅以評判試卷為標準,擴大到與文化人能力相關的作品及社會影響上;其三,從選才目的上,由單方面為朝政負責,轉向兼顧為考生個人發展着想 。上列兩舉,對晚唐文化事業的發展,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

韋莊的代表作是長篇敘事詩《秦婦吟[6]。這首失傳的千年的詩在後世的知名度並不如《長恨歌[7]或《琵琶行》般街知巷聞。但從藝術角度來說,這首詩卻有着不亞於任何長詩的藝術價值。《秦婦吟》全詩共1666字,將近兩倍於《長恨歌》全文的字數(840字)。

在詩中,作者韋莊借用一位萍水相逢的女子的口吻,為我們講述了公元880至882年黃巢起義攻占長安期間的那一幅地獄畫卷。,為現存唐詩中最長的一首。詩中通過一位從長安逃難出來的女子即「秦婦」的敘說,正面描寫黃巢起義軍攻占長安、稱帝建國,與唐軍反覆爭奪長安以及最後城中被圍絕糧的情形。思想內容比較複雜,一方面對起義軍的暴行多所暴露,另一方面在客觀上也反映了義軍掀天揭地的聲威及統治階級的倉皇失措和腐敗無能;一方面揭露了唐軍迫害人民的罪惡,另一方面又夾雜着對他們剿賊不力的譴責。

武成三年(910年)八月,韋莊在成都花林坊逝世,享年七十五歲,諡號「文靖」。

視頻

《菩薩蠻—韋莊》,沈愛霞

.

【古意懷遠 】《唐韻詩風》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