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德慶縣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德慶縣博物館位於廣東省德慶縣德成鎮朝陽西路26號。廣東肇慶市德慶孔廟是我國南方現存最古老、規模最大、最具特色的孔廟, 1996年1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9月該館館址由文化局遷往德慶學宮,由欞星門、泮池、大成門、名宦祠、鄉賢祠、兩廡、大成殿、崇聖殿、尊經閣和尊聖文祠等組成。其中大成殿,為南方現存元代木結構建築瑰寶。明間四根金柱不到殿頂,享有「四柱不頂」的美譽。兩側重檐運用大丁袱結構法減柱四根,為國內孤例。下檐斗拱七鋪作單抄三下昂,出跳總長居全國同類之冠。

發展歷史

廣東肇慶市德慶孔廟是我國南方現存最古老、規模最大、最具特色的孔廟, 1996年1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德慶學宮占地面積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230平方米,德慶學宮雖經歷代修葺,但仍保留元代木構建築的特色。不論從外觀藝術造型或內部梁架結構的設計建造上,都繼承了我國古代建築[2]的優良傳統。由欞星門、泮池、大成門、名宦祠、鄉賢祠、兩廡、大成殿、崇聖殿、尊經閣和尊聖文祠等組成。其中大成殿,為南方現存元代木結構建築瑰寶。明間四根金柱不到殿頂,享有「四柱不頂」的美譽。兩側重檐運用大丁袱結構法減柱四根,為國內孤例。下檐斗拱七鋪作單抄三下昂,出跳總長居全國同類之冠。

最初是建於宋朝的大中祥符四年(就是公元1011年),後來由於被西江的洪水沖毀,在元朝的大德元年(也就是公元1297年)又重新修建,占地八千多平方米,但保留下來的也只是部分建築。整個廟以南北為中軸,共分左、中、右三路建築群,可以說是集殿、壇、閣、祠、廡(也就是廊)以及池、橋等各式建築於一身,主要有大成殿、杏壇、名宦祠和鄉賢祠、尊聖義祠、東西兩廡、泮池、拱橋等,還有崇聖殿、尊經閣,但已經毀壞了,現正在重新修復。

德慶縣委、縣政府為了保護文物、發展旅遊業,對孔廟進行了逐步的修復。1962年國家撥款五千萬元維修大成殿,後欞星門、大成門毀壞,泮橋、泮池被埋。1971年,廣東省撥款三萬四千五百元維修大成殿,於1973年初完成。八十年代東西廡修繕。1997年就向國家申報立項,1998年,國家文物局的專家來進行了全面的測繪。2000年至2001年欞星門、泮橋、泮池、大成門、鄉賢祠、名宦祠復建完工。2000年6月,德慶縣成立了孔廟修復建設辦公室,半年的時間,就拆遷了鎮一小和縣教育局的教學、辦公樓以及大成殿後面的教室等;接着又挖掘出原來被埋在地下的泮池遺址和欞星門大部分被損壞折斷的石構件。為了全面恢復德慶學宮的原貌,按照維修方案和設計圖紙的要求,一方面對主體建築大成殿、尊聖義祠、名宦祠、鄉賢祠、泮池等進行全力維修,同時又重建石欄、欞星門、大成門、明倫堂、義學坊(崇聖殿、尊經閣)等。

館藏文物

該館陳列主要內容為德慶歷史文物,分史前、周秦、西漢、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七個大部分。展品有512件,特別為本縣出土文物居多。

該館藏品共有3430件,多為本縣出土文物。

出版作品

該館曾出版《德慶學宮簡介》、《悅城龍母祖廟詩文選輯》、《古壇僅存-悅城龍母祖廟》、《德慶風光照片集》、《德慶縣文物志》等書籍

參觀信息

開放時間

每天上午 8:00 - 11:30 下午 14:30 - 17:30 開放。晚上不開放。

視頻

德慶縣博物館 相關視頻

德慶首間民間博物館——民博藝術館開館
中國速度—廣東—肇慶—德慶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