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復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2021-09-28 聯合報 記者謝承恩/台北即時報導-- 國內今日宣布公布第十輪疫苗接種規畫,提供第二劑AZ及高端疫苗接種,民眾需要上網進行意願登記,結算只到明天中午12時。但有部分民眾急著上網進行意願登記,卻發現系統無法修改。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表示,若第一劑曾上網進行意願登記,第二劑無需再上平台登記,就可以等第二劑接種簡訊通知再進行預約,但有部分民眾除外。

復發(relapse):疾病再度發作或反復發作, 再度發生、發作。【例】舊病復發;

  • 患者的症狀可能反覆發作,也可能持續加劇。
  • 在每次發作之間,症狀有可能完全消失,但永久性的神經損傷仍然存在,這在病情嚴重的患者特別明顯。
  • 大腸直腸癌只有第零期在切除腫瘤後不會轉移,其他期別的癌症,即使手術切的再乾淨,都仍有復發的風險。
  • 例如:復發性丘腦皮質共振,是觀察到的現象,振盪神經活動在。之間丘腦和各種皮質的大腦區域。
  • 由...提議 魯道夫·利納斯和其他作為整合的理論感官的資訊融入整個洞察力在裡面腦.丘腦皮質振盪被認為是一種機制同步化, 在大腦的不同皮質區域之間,這一過程稱為時間約束.這可能通過存在表現出振盪特性的丘腦皮質網路,丘腦和皮質細胞群的存在而實現。

癌症復發原因

  • 找尋避免癌症轉移的方法,是治癒癌症的一個重要挑戰。
    • 即使經過看似成功的治療,經過數年後,患者體內殘留的腫瘤細胞也有可能發生轉移,導致復發。
  • 這些癌細胞起源於原來的腫瘤,轉移到身體其他器官後,可以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處於非活動狀態,就像休眠了一樣。
    • 科學家們指出,這個休眠期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治療契機,這個階段控制腫瘤細胞的數量,不讓它們「甦醒」從而導致轉移瘤生長,對於預防癌症復發至關重要。
  • 近日,瑞士巴塞爾大學(University of Basel)的研究人員對腫瘤休眠背後的機制獲得了重要的洞見。
    • 他們在《自然》發表論文,揭秘了「沉睡」的癌細胞是如何保持休眠的,又是什麼讓它們「甦醒」並最終形成致命轉移瘤。
    • 研究人員先後使用了小鼠模型和人體組織樣本,以確定腫瘤細胞是如何從原來的乳腺腫瘤遷移到肝臟,又是如何保持休眠狀態和醒來的。
    • 他們發現,兩種細胞類型在癌細胞的轉變過程中起著關鍵的「開關」作用。
  • 「催眠」細胞與「喚醒」細胞--負責「催眠」腫瘤細胞的是「自然殺傷細胞」(NK, natural killer cell)。
    • 這類免疫細胞既能夠殺死異常或受感染細胞,也可以減緩其增殖。
    • 研究人員發現,NK細胞通過分泌一種信使蛋白,即細胞因子干擾素γ(IFN-γ),控制腫瘤細胞處於休眠狀態。
    • 另一類細胞竟會負責「喚醒」腫瘤細胞,它們是肝星狀細胞(the hepatic stellate cell)。
    • 當肝星狀細胞被活化時,它們會分泌一種CXCL12分子,與NK細胞上的受體CXCR4結合,從而抑制NK細胞增殖,進而阻止腫瘤細胞繼續休眠,腫瘤細胞因此被「喚醒」並開始增殖。
  • 2 種方法避免癌細胞「甦醒」--「肝星狀細胞被活化的原因有很多種,例如體內的慢性炎症或持續感染。」研究人員解釋說,他們將在進一步研究中調查確切原因。
    • 基於上述發現,論文提出了幾種有望預防癌細胞轉移的方法。
    • 第一種是設法延長腫瘤細胞的「休眠」狀態,研究表明肝臟中NK細胞的數量決定了腫瘤是否發生休眠或轉移,而白血球介素-15能夠增加組織中NK細胞的數量。
    • 類似作用的還有干擾素γ療法,體外實驗表明添加IFN-γ可以推動癌細胞進入休眠狀態。
    • 第二種則是解除肝星狀細胞對NK細胞的抑製作用。所有這些療法都需要進行臨床試驗以進一步驗證療效與安全性。
  • 本論文通訊作者Mohamed Bentires-Alj教授說:「我們的研究結果為新型免疫療法增加了希望,這類免疫療法的重點是NK細胞,可以為患者提供一種預防策略,避免休眠的腫瘤細胞增值成為轉移瘤。
    • 下一步,我們將驗證刺激NK細胞是否可以幫助患者預防轉移。」
  • 「這些細胞(NK細胞)是防止肝臟轉移的天然屏障。」 該論文第一作者Anna Correia博士解釋說,「如果它們也能用於防止身體其他部位的轉移,那麼就有可能永久性地防止癌症的複發。」[1]

癌症復發後的正確觀念

  • 身體內長出惡性腫瘤,是因為細胞發生癌化現象,哪一個器官的細胞癌化了,就會形成該器官的癌症。
    • 當該器官的癌細胞跑到另一個器官,就叫做轉移;而復發是在原本罹癌的地方,再次重新生長;但是也可能出現第三種狀況,例如一位病人本來肝臟有癌細胞,結果發現肺臟也有癌細胞,且以肺癌的形式展現出來,這樣的話就不是轉移,而是第二個癌症!
  • 一個人身上可能存有1個、2個、3個或數個癌症,端看它是從哪個地方顯現出症狀。
    • 以往總認為是不是癌細胞沒有殺乾淨,所以才會導致復發,然而事實並非這麼簡單。
    • 以肺癌為例,當癌細胞被化療藥物殺光殆盡之後,可能還有其他正常的肺細胞正蠢蠢欲動。
  • 例子裡的病人因為菸齡長達30年,才導致第一批細胞產生癌化現象;假使往後生活習慣持續不良,或是處於惡劣的環境因素,那些還沒癌化的細胞,難保不會受到過去和現在毒素累積的影響。
    • 當第二批細胞也開始癌化的時候,疾病就會再度復發。
  • 由於癌症治療後,還有可能隨時復發,因此過去有些人認為患上癌症,就等於是絕症,在於它不可能被百分之百的完全治癒。
    • 只要不是全身到處都是腫瘤細胞的嚴重程度,現在醫學技術是可以做到清除癌細胞,但卻無法避免其他正常細胞的癌化現象。
  • 從治療穩定到復發之間,還有一段過程稱為存活期。
    • 雖然身上沒有癌細胞了,仍保有一張癌症的重大傷病卡,儘管只是預防作用,卻令人彷彿有種「等待復發」的感受,因此心態上會永遠抱持「我是癌症病人」的觀念,就會讓心理認知影響到生活層面。
  • 由於近幾年癌症篩檢推廣得如火如荼,很多人檢查後,馬上就能發現早期癌症,不像以往一生病已經屬於後期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中間的存活期也跟著拉長。
    • 面對身為「癌友」,其實可以不用那麼恐懼。
  • 當疾病復發後,有些病人會再次面臨死亡的威脅感,對未達之前治療期待的挫折,或者是必須重新再接受治療的焦慮感。
    • 這些會影響病人的疾病適應行為,有些人會認為「既然復發了,就代表沒希望了」,這是因為原本抗癌的信心被擊垮了,但並不代表癌症病情已到不可治癒的地步,二者是有所差別的。
  • 加上老人家在復發之後,體力上也支撐不了,比較容易傾向「我不要再治療了」的想法。
    • 醫師會回頭評估治療歷程。
    • 有些使用傳統的化療還是具有效果,可以全面殺死細胞,卻也造成兩敗俱傷;有些則換到標靶藥物,在於讓癌細胞無法繼續增生,同時不給予太強的劑量,以「穩定期」的概念,讓病人維持住身體狀況。
  • 在癌症復發後,不管是進行何種後續治療,心裡面都要先做好心理建設──目前已經走到安寧療護的一部分,保有積極正向面對疾病的態度,同時也接受安寧療護,兩邊雙管齊下,才是對病人最大的福祉。
  • 很多人會認為,接受「安寧療護」就是到了不可治癒,或不可避免死亡的情況。
    • 事實上,安寧療護概念也是一個症狀控制的概念,在癌症治療的過程一開始時,病人的舒適感以及情緒的照顧就應該被納入考慮。
    • 安寧療護的概念隨著癌症病情的變化,尤其進入復發階段時,就必須被更慎重考量。[2]

參考來源

  1. 林以璿. 癌症復發原因找到了!研究揭2方法避免癌細胞甦醒. 聯合線上. 2018-10-24 [2021-09-28] (中文). 
  2. 方俊凱、蔡惠芳. 害怕癌症復發?醫師告訴你3個罹癌真相. 健康2.0. 2018-04-02 [2021-09-28]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