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徐元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徐元白
徐元白
原文名 YuanBai Xu
出生 1892年

浙江臨海
逝世 1957年3月2日
國籍 中國
職業 古琴音樂家
知名作品 《瀟湘水雲》
《漁樵問答》
《高山流水》
《普庵咒》
《平沙落雁》等

徐元白

(1892—1957),號原泊,別署原白,台州市椒江區海門百口井人,書畫名家、現代浙派古琴泰斗。尤精古琴,能譜曲,北京音樂學院多為之錄音。卒年六十五。《姜丹書稿》 父徐月秋琵琶名手,亦善古琴。他與弟文鏡自幼受其薰陶,均愛好文學、藝術、音樂。16歲時,他在私塾讀完《四書》、《五經》,於1913年經李濟深先生介紹赴廣州追隨孫中山先生,參加北伐戰爭,一度宦遊江、浙、豫、蜀各地,服官於政法部門,非其志,乃以本身愛好從事民族音樂。

人物簡介

徐元白1912年,在蘇州天平山,元白與弟文鏡拜杭州雲居山照膽台方丈大休上人為師。大休上人系清末浙派大琴家,琴藝清淡雅逸,元白得其親授並勤學苦練,矢志鑽研琴藝,盡得「浙派」精髓,並有所創新。
1913年,經國民黨元老李濟深先生介紹,徐元白赴廣州追隨孫中山先生;後任何應欽秘書,參加北伐戰爭;北伐軍進入福建後,曾任縣長;此後,宦遊江、浙、豫、蜀各地,服官於政法部門。

後來,徐元白棄官,專門從事民族音樂尤其是古琴研究。曾遍訪各派琴家,如「諸城派」鼻祖王賓魯、「山林派」琴家李子昭、「九嶷派」創始人楊宗稷、「廣陵派」琴家張益昌,又與查阜西吳韜等琴家結成或師或友關係,並與北京「岳雲」、揚州「廣陵」、蘇州「今虞」、南通「梅庵」 等琴社團體頻頻往來。在繼承浙派「微、妙、圓、通」瀟灑奔放特色的基礎上,博收諸家特色,創造出獨特風格,形成了古樸典雅、深造內含、流暢而雄健、善於抑揚頓挫的琴風,被譽為「現代浙派琴家的代表」。

1936年,徐元白在南京組織 「清溪琴社」,復在開封創建「中州琴社」。抗戰前夕,元白應上海百代公司的邀請,灌制《瀟湘水雲》、《漁樵問答》、《高山流水》、《普庵咒》、《平沙落雁》等唱片,發行國內外。抗戰時,元白與張善孖張大千等在重慶組織「天風琴社」,制琴、教琴、研究古琴。時,元白與弟文鏡均以收藏古琴及斫制七弦琴聞名,曾自製徐氏式、仿唐式、仲尼式琴50餘張,流傳各地,現尚知其下落者杭州兩張、上海兩張、台灣一張。其所奏《和平頌》、《義勇軍進行曲》、《大路歌》等曲,曾轟動當時音樂界。

1946年,徐元白返回杭州,重整西湖雷峰塔下「半角山房」,與馬一浮、張宗祥、徐映璞、呂佛庭、蔣蘇庵、孫慕唐等組織「西湖月會」,研討書畫、琴棋、金石。在杭州,元白創作了《西泠話雨》、《思賢操》、《高山》、《墨子悲絲》、《瀟湘》、《秋江》等著名琴曲;元白還首創了「弧度分段法」。

元白精通詩詞與書畫。工於律詩,存有《元白吟草》;書學二王,參李北海、董其昌筆意,以己法運之,挺拔剛勁,頗具面貌;擅畫蘭草及山水、人物,尤擅畫蘭,均大筆開張,墨氣淋漓,清新秀逸,曾在上海、重慶、成都、杭州等地舉行畫展,深得書畫界的好評;亦善治金石,以古篆入印,方寸之中卻有萬千氣象。20世紀30年代,元白游西嶽華山時,於絕頂拂琴,刻石「浙東徐元白拂琴於此」。

新中國成立後,徐元白更是熱情高漲。1953年秋,徐元白在杭州創辦西泠琴社,並在上海、杭州等地教授古琴,中央音樂學院曾多次為他進行古琴演奏錄音;元白還將《泣顏回》改為《和平頌》,在杭州人民大會堂公演,贏得滿場掌聲;在全國首屆民樂比賽中,元白獲得優秀獎。1956年,應中央民族音樂研究所與北京古琴研究會邀請,錄製《高山》《流水》《平沙》等十多個琴曲,其中部分琴曲由許健整理成五線譜,收入《古琴曲集》第一集中。

1957年3月2日,元白辭世於杭州,享年65歲。元白胞弟文鏡曾在一則琴名釋義中對其兄緬懷如下:「先兄元白,彈琴五十年,入禪理,出化境,近推為浙派正宗,勒名記之,泫然出涕。」

徐元白著有《天風琴譜》一卷,其琴曲錄音主要收錄在《徐元白黃雪輝古琴遺韻》中,流傳於世。主要曲目有:徐元白的《高山流水》《墨子悲絲》《鷗鷺忘機》《瀟湘水雲》《漁樵問答》《漁歌》《西泠話雨》,徐元白與張亮合奏的《思賢操》《普庵咒》,黃雪輝演奏的《白雪》《空山憶故人》《秋江夜泊》等。

元白在古琴演奏、琴學理論創作、音律研究、傳授和斫琴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詣,一生為推廣和發展古琴藝術及培養古琴人才作出了貢獻。隨他習琴的弟子著名者有:抗日名將馮玉祥,荷蘭駐華大使高羅佩,英國著名學者、劍橋大學教授畢鏗,中國道教協會原會長閔智亭;嫡傳弟子有浙江徐曉英、鄭雲飛、高醒華、黃德源、徐匡華、張亮、章家騏,上海姚丙炎、鄭樹南,北京趙義正、楊大鈞,蘇州葉名佩,旅美華僑呂佛庭、周士心,散居在台灣和港澳的還有張士傑、譚方成、趙乃文、吳士龍、許有成、江樹籙、林北麗等。

徐元白逝世後,音樂界多次為他舉行紀念琴會。1989年4月9日,大型「徐元白先生逝世32周年古琴音樂會」在杭州舉行;1997年,「徐元白先生誕辰105周年紀念琴會」在杭州舉行;2007年5月22日,音樂界再次舉辦「紀念新浙派古琴創始人徐元白古琴音樂會」。

藝術風格

1912年,徐元白在蘇州天平山拜杭州「照膽台」方丈——清末浙派大琴家大休上人為師,勤學苦練,盡得浙派技藝,並有所創新。後走訪「諸城派」鼻祖王賓魯、「山林派」李子昭、「九疑派」創始人楊宗稷、「廣陵派」琴家張益昌,又與查阜西、吳韜等琴家結識或師或友關係,並與北京「岳雲」、揚州「廣陵」、蘇州「今虞」、南通「梅庵」等琴社團體頻頻往來,以藝為師,博採眾長,因而以蘊釀出豐碩的琴藝「天機」,創造出獨特的風格,弘揚琴心。

藝術成就

抗戰前,他應上海百代公司的邀請灌制《瀟湘水雲》、《漁樵問答》、《高山流水》、《普庵咒》、《平沙落雁》等唱片,發行國內外。1956年全國民樂比賽中,他的演奏獲得優秀獎。

為弘揚古琴藝術,他在南京組織「青溪琴社」,在開封創建「中州琴社」,在重慶組建「天風琴社」,制琴、教琴、研究古琴,曾自製五十張,流傳各地。民國35年返杭,重整西湖雷峰塔下「半角山房」,與馬一浮、張宗祥、徐映璞等組織「西湖月會」,研討書畫、琴棋、金石。 在演奏技巧上,他繼承浙派「微、妙、圓、通」瀟灑奔放的特色,自成一種古樸典雅、深沉內含、流暢而雄健、善於抑揚頓挫的獨特風格,被稱為「現代浙派琴家的代表」。

他所演奏的大小琴曲甚多,最精者有《高山》、《墨子悲絲》、《瀟湘》、《秋江》等。並作《西泠話雨》等琴曲,已被中央音樂學院研究所錄製。部分琴曲由許健先生整理成五線譜,發表在《古琴曲集》第一集中。

他還精通詩詞與書畫,書學二王,參董其昌筆意,以己法運之,頗具面貌;畫工山水,尤擅畫蘭,均大筆開張,墨氣淋漓,清新秀逸。

他曾將其父所傳琵琶曲《泣顏回》編為琴曲,刊於《今虞琴刊》,並著有《天風琴譜》一卷。他一生為推廣和發展古琴藝術及培養古琴人才作出了貢獻。

視頻

琴曲賞析《鷗鷺忘機》徐元白先生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