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彭新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彭新華
彭新華
出生 1964年
南京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授博士生導師
彭新華
  彭新華 演講

彭新華 南京理工大學化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彭新華,男,生於1964年。相繼於1986年、1989年和1997年獲南京理工大學學士[2]、1989年和1997年獲南京理工大學學士、碩士和博學士位[3]。主要從事「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仿生催化合成化學[4]」、「精細有機化學品綠色合成化學與工藝學」等領域的研究工作[5]

人物簡介

簡況   姓名:彭新華 出生年月:1964.08 。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後、博士生導師。

  一級主學科名稱:化學工程與技術 二級主學科名稱:應用化學

人物履歷

  1989年研究生畢業執教於南京理工化工學院,先後被聘為助教、講師職稱,1997年晉升為副教授職稱,2002年晉升為教授職稱。

  1999-2002,JSPS Fellow. 榮獲日本學術振興會博士後基金資助,加入H.Suzuki教授(Kyoto University和Kwansei Gakuin University)研究組,進行科學研究工作,期間獲日本文部科學省JSPS特別研究員科學研究獎勵基金。

  目前與國外同行建立有廣泛的科研合作關係和國際學術交流。平均每兩年進行一次與國外科學家的學術交流互訪,旨在創新性發展Kyodai反應的原子經濟性方法和仿生催化有機合成反應化學。

研究領域與成就

主學科研究方向

  1、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仿生催化合成化學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廣泛用作藥物、染料、香料、高能量密度材料、及其中間體等化學品,傳統合成芳香族硝基化合物一般採用含氮(V)化合物作硝化試劑的合成方法,如硝酸或硝酸鹽等在某些強酸介質中

 的应用,这些合成方法不具有合成反应的绿色化学性,目前已成为全球环境公害最严重的合成单元方法之一。该研究方向旨在从“酸”方法非连续性转移到“非酸”方法,即建立芳香族硝基化合物氮氧化物非酸
 
 合成方法,取代无环境经济性的酸介质合成方法,清洁制备目标化合物,为建立其原子经济性合成方法提供可行性科学依据。研究合成反应的仿生催化特性,模拟生物酶催化特性,应用MIP等具有预定和分子
 
 识别行为的仿生催化剂,从分子水平上实施芳香硝基化合物分子识别行为的选择性合成控制。探讨仿生催化合成反应机理,深入认识氮氧化物与自然界物质的化学过程,进一步了解氮氧化物分子与生物分子的
 
 生物学过程,推动应用化学与其它交邓小平学科的进展。

  2、精細有機化學品綠色合成化學與工藝學

  基於綠色化學內容和發展方向實施全合成功能性精細有機化學品或技術工藝創新研究,研究合理的具有環境經濟特性的合成化學和工藝,為工業工程化應用奠定科學基礎。該研究方向領域已經成功實施了多

 项新技术的工业转化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五年来新技术应用已经为国家精细化工企业新增利税超亿元人民币,并且也曾为学校科技产业创造近千万元人民币利润。

目前的研究內容、項目、經費   主要從事芳香族 肖基化合物 原子經濟性合成新方法的建立、仿生催化 有機合成反應化學、金屬有機鉍化學等研究工作。在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綠色合成化學和方法 基礎科學研究領域開展前沿基礎研究,發

 展Kyodai反应的原子经济性方法。研究MIP等仿生催化技术,从分子水平上实施目标硝基化合物结构分子的定向合成和控制,探索氮氧化物仿生催化硝化行为特必,深入认识氮氧化物与自然界物质作用的化学
 
 过程,进一步了解氮氧化物分子与生物分子的生物学过程。积极开展精细有机化学品的环境经济性合成化学与工艺研究,实施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生产力转化和应用。目前已获得各类研究项目近五十万元的经
 
 费资助,主要承担国防基础科研基金项目、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 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公司(企业)科技开发基金项目等。

學術成就

  1.G Li, X Liu, X Peng, C Lu. Bis(1-methyl-1H-imidazole-kappa N-3) dithiocyanatocopper(II). Acta Cryst., 2006, E62, m259-m261.

  2.G Li, X Peng, C Lu. Theoretical studies of secon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of benzo five-mmbered heterocyclic squaraine derivatives. Chin. J. Org. Chem.,2006, 26(6),839-844.

  3.A Hun, M Ye, X Peng, Efficacy study of poly aluminum chloride in agglomeration and coagulation of superfine HMX suspensi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nergetic Materials (vol、VI), ed. by Yajiun Wang et al. Science Press USA Inc.,2005.

  4.X Peng, N Fukui, M Mizuta, H Suzuki. Nitration of moderately deactivated arenes with nitrogen dioxide and molecular oxygen under the neutral conditions. Zeolite-induced enhancement of regioselectivity and reversal of isomer ratios. Org. Biomol. Chem., 2003, 1, 2326-2335.

  5.X Peng, H Suzuki, Regioselective double Kyodai nitration of toluene and chlorobenzene over zeolites. High preference for the 2,4-dintro isomer at the second nitration stage. Org. Lett., 2001,3(22), 3431-3434.

  6.X Peng, H Suzuki. C Lu Zeolite-assisted nitration of neat toluene and chlorobenzene with a nitrogen dioxide/molecular oxygen system. Tetrahedron Lett., 2001, 42(26), 4357-4359.

詞條標籤

人物 學者 教授 博士生導師 南京理工大學 合作編輯者: 百科用戶 ,卡卡 ,雪怪首級 ,搜狗科普 ,百科用戶

視頻

王檸 談 彭新華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