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醫學叢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彭子益醫學叢談》,彭子益 著,出版社: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世界在進步,新的電子媒介[1]形式的出現,讓讀書這件事變得更加容易。而在歷史上,書籍形制的進化其實是十分艱難的,可以說,它和人類文明的發展同步而行[2]。
內容簡介
本書是彭子益先生早期的醫學著作,也是《圓運動的古中醫學》的前身雛形。全書共十編,內容涉及中醫原理,承黃元御思想,重視中氣的升降旋轉,脈法問答,《金匱要略》168方的詳細解釋,傷寒讀法,對黃元御《傷寒說意》《四聖心源》《長沙藥解》《玉楸藥解》的評註,對溫病的病理和治法的闡述及對張錫純用石膏的解讀,收錄《莊氏慈幼新書》《四言舉要》等,從而指出了古中醫復興的根本所在,創立了圓運動的古中醫學,並在對中醫人才的培養上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全面反映了彭子益先生的學術傳承脈絡及學術思想。
作者介紹
彭子益(1871-1949年),雲南大理鶴慶人。清末民國年間著名白族醫學家。彭子益才學過人,少年時代就對醫道情有獨鍾。成年後,負笈遊歷重慶,自薦於吳棹仙創辦之重慶巴縣國醫學校任教。後又到成都的四川國醫學院任教。彭子益遊學京華,在清廷太醫院當宮廷醫師,從而乘機大量閱讀了秘藏在深宮中的珍貴中醫典籍,醫學造詣更是一日千里。辛亥革命清帝退位以後,山西督軍閻錫山聘請他到太原中醫學校講學。他的大半生就此在講授中醫學理論和培養中醫人才中度過。抗日戰爭期間,彭子益一度回雲南。在省民政廳長丁又秋的大力支持,他先後教育培養了400多名醫學愛好者。他生前遺留下來的16種醫學著作,是我國中醫學界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
參考文獻
- ↑ 沉浸媒介: 重新定義媒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搜狐,2017-11-07
- ↑ 書籍裝幀設計的分類及藝術表現形式,豆丁網,2016-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