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爾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約翰·彌爾頓 | |
---|---|
原文名 | John Milton |
出生 |
英國倫敦 | 1608年12月9日
逝世 | 1674年11月8日 | (65歲)
國籍 | 英國 |
教育程度 | 劍橋大學 |
職業 |
詩人 政論家 |
知名於 | 英國文學史上偉大六位詩人之一 |
知名作品 |
《失樂園》 《復樂園》 《力士參孫》。 |
約翰·彌爾頓(John Milton,1608年12月9日~1674年11月8日)英國詩人、政論家,民主鬥士,英國文學史上偉大的六大詩人之一。代表作品有長詩《失樂園》、《復樂園》和《力士參孫》。
1625年,彌爾頓入劍橋大學,並開始寫詩。大學畢業後又攻讀了文學6年。1638年,彌爾頓到歐洲遊歷。1640年英國革命爆發,彌爾頓毅然投身於革命運動之中,並發表了5本有關宗教自由的小冊子,1644年,彌爾頓又為爭取言論自由而寫了《論出版自由》。1649年,革命勝利後的英國成立共和國,彌爾頓發表了《論國王與官吏的職權》等文,以鞏固革命政權。1660年,英國封建王朝復辟,彌爾頓被捕入獄,不久被釋放,[1]
人物經歷
1608年12月9日,約翰·彌爾頓出生。彌爾頓的父親是一位法律文書,家境較為殷實。他父親雖然是清教徒,但並不像當時其他的清教徒那樣呆板,他喜歡音樂,也引導彌爾頓喜愛上音樂。他還愛書如命,而年輕的彌爾頓打小就同父親一樣愛好書籍。彌爾頓的父親還專門為他聘請了私人教師,彌爾頓剛滿十歲時,就能寫出一些不錯的詩歌。那時彌爾頓就經常學至深夜,這對他以後的身體影響極壞。
12歲時,父親便把彌爾頓送到當時倫敦一所名叫聖保羅的男子學校念書,15歲時進入劍橋大學深造。年輕的彌爾頓面相英俊,但為人驕傲,思想獨立。彌爾頓原本打算入英國教會做牧師。但當時國教徒和清教徒之間的衝突激化,而彌爾頓是一個清教徒。
完成大學學業以後,彌爾頓放棄了入英國教會做牧師的想法,曾有一段時間,他也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反覆思考之下,他堅信自己天生就應該做詩人。他在父親離倫敦約20英里的霍爾頓鄉村莊園生活了將近5年,為了日後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理想,他開始努力地寫詩和讀書。
在這五年的時間裡,他寫下了大量的短詩,其中《快樂的人》抒發了對幸福生活的嚮往,《沉思的人》對深思冥想進行了描寫,《列西達斯》歌頌一位被淹死的朋友,《科馬斯》則展現了一次化妝舞會。
但不久,他對這種安靜的田園生活開始感到厭倦。他渴望外面更精彩的世界。於是,他帶着父親給他的錢,踏上了去法國、瑞士、意大利的旅行之路。在意大利,他聽說英國國王同人民之間的矛盾一觸即發,馬上可能就要爆發戰爭。於是他立刻放棄了旅行和寫詩的計劃,匆忙回到了英國。
回到倫敦以後,他極力反對保王黨,並傾注全部精力寫下了大量的擁護人民自由的政治性小冊子。1644年出版《論出版自由》,大膽攻擊當時英國新聞審查制度;1649年出版的《偶像的破壞者》,主張處死查理一世;1650年出版《為英國人民辯護》,為此迎接共和與革命的到來。
1649年,根據議會判決,國王查理一世被斬首,同時奧利弗·克倫威爾上台,成為政府首腦,並受封為"護國公"。一行的清教政府的領袖們對在革命中彌爾頓為共和國的勝利寫下的大量隨筆和小冊子記憶深刻,於是任命他為外交事務拉丁文秘書。他除了負責翻譯外國政府的拉丁文書信以外,還必須用拉丁文進行回答,他還負責對反對克倫威爾政府的攻擊和言論進行批判。由於任務繁重,他不得不日夜工作,不久,視力開始下降,醫生警告他必須停止用眼,否則他將會失明。但他拒絕了醫生要他放棄繁重的閱讀和寫作工作的勸告,繼續勤奮工作。最終,到了1652年,他雙目完全失明。即使如此,他也沒有停止工作,他採用他念別人寫的方式夜以繼日地繼續工作。不久,妻子病故,給他留下了三個嗷嗷待哺的小女孩,最大的也不過6歲。這對於一個公務繁忙的盲人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不久,保王黨重新奪回了政權。查理二世(前國王的兒子)登上了王位。新教徒到處逃命。有的去了美國,有的被抓住判了死刑。彌爾頓則躲進朋友家住了幾個月,他的財產被沒收,他的書被劊子手焚毀。最後彌爾頓還是被抓進了監獄,好在國王后來放過了他。彌爾頓結束了社會生活,又重新開始了詩歌創作,他花了七年的時間寫下了詩歌《失樂園》。在這篇詩歌里,他講撒旦怎樣背叛了上帝,夏娃和亞當怎樣被逐出了伊甸園等等。他因雙目失明,只好由他念,有時候讓他女兒代寫,有時候由來訪的朋友代寫。《失樂園》為他贏得了極高的聲譽,許多學者和政治家因此不顧路途遙遠,前來拜訪他。完成這篇大作之後,他又寫下了《復樂園》,和一部關於力士參孫的戲劇(參孫是以色列大力士,晚年像彌爾頓一樣雙目失明)。
1674年11月8日,彌爾頓去世。
主要作品
中文名 | 體裁 | 年份 |
《快樂的人》 《幽思的人》 |
詩 | 1631 |
《論教育》 | 論文 | 1644 |
《論出版自由》 | 政論 | 1644 |
《論國王與官吏的職權》 | 政論 | 1649 |
《偶像的破壞者》 | 政論 | 1649 |
《為英國人民聲辯》 | 政論 | 1651 |
《建設自由共和國的簡易辦法》 | 政論 | 1660 |
《失樂園》 | 長詩 | 1667 |
《復樂園》 | 長詩 | 1671 |
《力士參孫》 | 長詩 |
創作特點
作品主題
彌爾頓在其著作中,從天賦人權、出版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教育自由、婚姻自由等幾個方面闡述自由主義思想。彌爾頓認為自由、財產、生命是人們的自然權利,不可侵犯,認為人們有權推翻侵犯人們自由的暴君。他還抨擊英國對書籍出版的審查制度,反對這種扼殺真理的做法,要求言論、出版自由,為資本主義思想文化的傳播創造條件。在爭取了這些權利之後,彌爾頓進一步肯定了人的存在。在宗教觀上,他提出理性的信仰,這實際上是一種基督教人文主義宗教觀,要求人們擁有理性,自由選擇,培養美德,以一個善的個體直接與上帝交流和溝通。彌爾頓提出了自己不同於神學化、世俗化的封建教育的改革方案,試圖建立一種近代教育體制。同時,由於彌爾頓自身的婚姻經歷,他特別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在革命失敗後,彌爾頓開始了三部長詩的創作,在他的三部曲中反映出自由的主題,表達了詩人作為一名頑強的自由主義戰士,在復辟後失落的情緒下,仍然堅信革命必勝的信心。
《失樂園》、《復樂園》和《鬥士參孫》都表現出人的奮爭和救贖,都是觸及人類心靈的作品,是詩人對人類最深層的道德、精神和信仰的探索,折射出彌爾頓對人和人性反思、對人類不幸根源探究和人如何才能得到拯救等問題的思考。救贖主題具體體現在長詩的題材的選取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藝術特色
題材選取上,彌爾頓《失樂園》借人類始祖亞當、夏娃受撤旦引誘墮落而被逐出樂園的故事,揭示基督教"原罪"觀念,提倡人類應以現實的態度勇於承擔塵世生活的重擔,以贖罪拯救自身。《復樂園》用耶穌戰勝撤旦種種誘惑而恢復樂園的故事,說明人類如能完善自身品格,定可戰勝種種磨難,得到拯救。《鬥士參孫》借悲劇人物參孫中計、被囚、失明、飽受凌辱、不惜生命報仇雪恥的經歷,申訴了彌爾頓自己的政治遭遇和理想信念,頌揚了為高尚事業而鬥爭的堅韌不拔的品格和不惜犧牲自己的救贖精神。
人物形象上,彌爾頓出於表達救贖這一崇高思想的需要,選用宏大的事件作為題材,採用宏偉的長詩作為體裁,以引經據典、氣勢恢宏的風格,創造了文學史上經典的人物形象:耶酥、參孫、亞當和夏娃等。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帶有詩人救贖思想的烙印。亞當和夏娃是人類的始祖,他們身上有人類普遍的品質,是救贖的條件;耶酥是詩人理想人格的化身,美德是救贖的基礎;參孫是救贖之路上的典型形象,墮落與再生給人類帶來救贖的希望。
人物影響
視頻
文學影響
彌爾頓觀察敏銳,對作家的評論時有灼見,超出前人和同時代的評論家。他的大量古典主義創作,系統的古典主義理論,他的諷刺詩的技巧,他的翻譯,他的準確平易的散文,都對18世紀英國古典主義文學有着巨大影響。
自由觀念
彌爾頓和他同時代的人卻更關心個人自由的伸張,成為用人權來捍衛自由肋最早的思想家之一,為啟蒙運動的到來吹響了號角。
彌爾頓出版自由思想的影響是深遠的。它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於推動資產階級革命和新聞自由運動有巨大貢獻;二是對於推動資產階級新聞自由思想的學術研究有巨大貢獻。 [3]
人物評價
彌爾頓是18世紀啟蒙思想家的"老前輩"。[4]
在風格和文體上,彌爾頓是英國偉大的藝術家。在風格的崇高上,他是英國第一流的大師。[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