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磊(首席執行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磊
高瓴資本集團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出生 1972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高瓴資本集團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知名作品 2005年,張磊創建高瓴資本(Hillhouse Capital )
2018福布斯中國慈善榜發布,張磊排名第10
2018年12月,入選「中國改革開放海歸40年40人」榜單。。

張磊高瓴資本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美國耶魯大學校董事會董事,中國人民大學校董事會副董事長,耶魯大學亞洲發展委員會主席,中美交流基金會董事,香港金融發展局委員以及香港金融科技督導小組成員。 同時,他曾擔任2016年B20中國就業工作組聯合主席,並擔任2017年B20德國就業和教育工作組聯合主席。

此外,張磊先生投入大量的精力在公益教育上。他長期資助的百年農工子弟職業學校是中國最大的為貧困家庭子女提供免費教育的慈善學校。他還捐贈創立了中國人民大學高禮研究院,旨在發揚通識教育在中國大學中的作用。

作為一家專注於長期結構性價值投資的機構,高瓴資本經過十餘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亞洲地區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投資基金之一。

2018年12月,入選「中國改革開放海歸40年40人」榜單。

人物經歷

張磊於1972年出生於河南駐馬店市,1990年,張磊以河南省高考文科狀元的身份考取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金融專業。1998年赴美國耶魯大學求學,後獲得耶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及國際關係碩士學位。張磊在耶魯大學讀書期間,曾在著名的耶魯大學投資辦公室(管理著名的耶魯大學捐贈基金)工作,這段經歷為他日後在投資界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畢業後張磊在全球新興市場投資基金(Emerging Markets Management)工作過一段時間,主要負責南非,東南亞和中國的投資。此後又擔任紐約證券交易所首任中國首席代表,並創建了紐約證券交易所駐香港和北京辦事處。2005年,張磊作為創始人創建高瓴資本(Hillhouse Capital )。

2015年,擔任未來論壇創始理事,並倡議設立未來科學大獎

2016年,擔任B20中國就業工作組聯合主席。

2016年6月,榮膺美國耶魯大學校董事會董事。

2017年,擔任B20德國就業和教育工作組聯合主席。

2018年4月,任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會成員。

人物榮譽

2017年12月21日,張磊入選「2017年度中國留學人員50人榜單」。

2018年7月31日,2018福布斯中國慈善榜發布,張磊排名第10。

2018年12月,入選「中國改革開放海歸40年40人」榜單。

個人思想

作為當代中國「價值投資」領域教父級人物,張磊的投資風格受到兩位投資大師的深刻影響,一位是沃倫巴菲特,另一位是他的恩師大衛-史文森的影響。作為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首席投資官,大衛-史文森為美國各大機構輸送了無數優秀的人才,被美國的機構投資者奉為教父級人物。張磊不僅成功地把耶魯的投資理念引入中國,並在此基礎上衍生髮展出了更適合中國的投資模式。同時張磊也是是巴菲特的堅定信念執行者。他更認可的是長期持有,而不是簡單的價值投資者。巴菲特早期投資是撿便宜的思路,後來才變成了長期持有的思路,所以張磊認可並學習了巴菲特的中後期投資。

超長期投資 – 「超長期投資是我的信念和信仰。總結來講,第一點是把基金做成超長期結構的基金,第二點是所投公司和投資基金的理念要完全一致。」

投具有偉大格局觀的企業家 – 「特別少的人,特別少的公司能夠有這個格局、執行力、能夠把公司願景推到那麼高的高度,我們就要尋找這樣的人。這個人怎麼找到呢?有兩種模式,一種模式是人海模式,到處參加各種會議,一個地方一個地方跑。我們採用的是研究型模式,就是通過研究發現哪個是最好的商業模式,然後我們再尋找跟最好商業模式契合的最好創業者,我們再一起發展。」

善於甄別「虛假的護城河」- 「我經常在公司內部強調我們要善於甄別「虛假的護城河」,譬如政府保護,這類的護城河隨時都有可能崩潰。而長期創造最大價值的,並用最高效的方式和最低的成本創造最大價值的才是企業「護城河」的本質。」

在關鍵的時點投資關鍵的變化 – 「什麼是關鍵時點?就是大家都看不懂的時候。關鍵變化是什麼呢?如果是一成不變的事情,實際上很容易被看見,這個世界永恆的只有變化。只有在變化的過程中我們才能去跟別人有不同的觀點,而且是產生非常長期的不同觀點。我關注的是創造多大價值的機會,這就是我說的深入基本研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多年來一直堅持持續深入的跨時間、跨地區、跨行業、跨類別、跨線上/線下的行業研究,所以高瓴能夠深刻理解這些行業的長期內在發展規律和業務邏輯,從而準確把握行業與市場的變革要素和時點。」

投資哲學:「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我有三個哲學觀,也是在公司里反覆強調並實踐的。分別是:「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守正用奇」語出老子《道德經》的「以正治國,以奇用兵」;「弱水三千,但取一瓢」引申自《論語》,是說看準了好的公司或業務模式就要下重注。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記》,是說只要做正確的事情,不用去到處宣傳,好的企業家會找到我們。」

社會活動

回到祖國登巔峰

2005年回國,張磊把大部分高瓴的資金投入到中國最大的網絡服務與社交門戶網站——騰訊公司。這是他的第一筆投資,也是回報最豐厚的一筆。儘管他表示當時並不看好騰迅公司的QQ社交網絡平台的發展前景,但根據當地市場的實地調研,他發現「在國內雖說並非人手一部手機或傳真,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QQ號。」如今,騰訊已在香港成功上市,而他仍然保有其股份。

張磊也青睞富有成長性的實業公司。2006年,張磊第一次與藍月亮創始人羅秋平見面時,藍月亮的主打產品是洗手液。到了2008年,正值全球經濟危機,幾乎無人願意投資打造消費品的高端品類,日化類的跨國公司在中國銷售的仍以洗衣粉為主。而張磊卻認為,中國將迎來消費升級,堅定地投資藍月亮研發洗衣液,並在產品初期和擴張期的虧損階段持續投資。3年後,藍月亮在高端洗衣液市場中打敗國際巨頭寶潔聯合利華,成為中國洗衣液的行業老大。 [1]

張磊撮合藍月亮與京東這兩家線上與線下公司互相學習,藍月亮學習電商和社交媒體,京東學習商品銷售。其中一場研討會的討論結果是,藍月亮重新設計自己的洗滌劑包裝,以方便它們容易裝進京東的快遞箱。因為大體量包裝是用在超市等購買場景吸引消費者,但如果在線上銷售就顯出劣勢。而藍月亮也改變了它的電商與社交媒體策略,保持在液體洗衣液行業的地位。[2]

他另一個最為人知的一個投資案例就是當年稱為電子商務巨擘、人大學弟劉強東下的「豪賭」。2010年,京東只有7500萬美元的融資需求,但張磊告訴劉強東:「這個生意要不讓我投3億美元,要不我一分錢都不投,因為這個生意本身就是需要燒錢的生意,不燒足夠的錢在物流和供應鏈系統上是看不出來核心競爭力的」。這是當時國內早期互聯網企業的投資中單筆投資量最大的交易之一,大家也紛紛笑高瓴「錢多人傻」。但是張磊看到了京東背後的強大發展潛力。「京東相當於亞馬遜(Amazon)與美國聯合包裹速遞服務公司(UPS)的二合一。」當時中國國內並沒有像UPS這樣的公司作為對手,因此京東相比當時的亞馬遜擁有更好的歷史機遇。2014年5月,京東成功在納斯達克上市,市值上升至260億美元。

作為京東和騰訊的股東,張磊提出京東收購騰訊系電商時,京東和騰訊的團隊都非常反對,其中騰訊一方最為激烈。 但張磊卻始終沒有放棄這個想法。他告訴馬化騰,最大的問題不是不能賺錢,而是減少不該花的時間和精力。拼電商,「庫存」才是關鍵。兩個字打動了馬化騰,撮合了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一筆併購案。2014年1月下旬,劉強東和騰訊總裁劉熾平見面並啟動合併案。應兩方要求,張磊在酒桌上便豪情指出:「第一,人生苦短,要搞就搞大的; 第二,搞大了就要搞成永恆的; 第三,永恆是不可能的,再牛也要不斷創新; 第四,早死早超生,要麼自己去死,要麼自我毀滅再超生。」

在張磊的帶領下,高瓴管理的基金規模已從2005年最初的2000萬美金,到現在的300億美金,成為亞洲最大的私募股權管理基金之一,正好用了12年,一個輪迴。

人才是永遠不需要退出的投資

2016年正值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成立100周年。1月17日,題為「人類認知新百年」的未來論壇年會在國貿大酒店舉辦。高瓴資本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未來論壇創始理事張磊作了題為《人才創新:打造創新創業的「時代英雄」》的主旨演講。他強調,今天這個時代,我們要禮讚創業者,禮讚企業家。 [3]

項目資本可以退出, 但人才是永遠不需要退出的投資。」張磊強調,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我們要完善整個人才培養的生態體系。

高瓴資本對人才的重視體現在其發起的「高瓴投資少俠冬訓營」和「高禮創才英才培養計劃」兩大項目。他們會在全球招募創新型人才,並使他們有機會在高瓴投資的創新型企業如百度,騰訊等公司實習。他希望「下一個百度,下一個騰訊」能在中國誕生。 [4]

張磊認為,科學是創新思維的源泉。中國不僅需要製造業領域的創新,還需要在基因治療等全新領域的創新。談到生命科學,他說未來新科技使得老年性疾病防治會得到很大的突破,同時人類壽命也會更長,80歲,120歲也不是不可能。

張磊與李彥宏沈南鵬丁健一道設立生命科學大獎並成為大獎首批捐贈人。他說這樣做不是讓科學家高高在上,而是激勵更多同仁,更多年輕人,讓他們意識到,科學是有趣的,科學是很酷的一件事。

創新是企業家精神最本質的要求

2018年3月24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在釣魚台國賓館開幕。高瓴資本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磊在主持「科技創新與新商業革命」分組會後,就新時代的企業家精神話題,接受新華網記者採訪。

創新為首 企業家精神的四種特質

在科技創新和新商業革命的浪潮中,企業家精神不應缺位。一個新時代的企業家,最重要的精神是什麼?在張磊看來,企業家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創新的精神,而創新要求企業家要有很強的自我學習,自我創造的能力。 [5]

「這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更新、不斷迭代的過程。只有有學習精神的企業家,不斷學習的企業家,才有創新的能力和基礎。」

除了創新精神之外,張磊認為一個企業家還必須要有很強的同理心,能真正的站在消費者、甚至是站在競爭對手的角度考慮問題。

第三,要做一個價值型的企業家,不要過度追求壟斷式的商業模式,或者壟斷規模帶來的優勢,而是不斷去創造新的價值。

「只有不斷瘋狂創造價值才是最深的『護城河』。企業家要做正和遊戲者,而不是零和遊戲者,有的人只做零和遊戲者,在創新型社會就不適合。好的企業家需要不斷創造價值,不斷把蛋糕做大,不斷把更多的人帶進來。」

張磊稱,一個好的企業家,還要是一個好的教育家。能夠把各種身邊的人,用學習型的組織、用創新的精神來武裝他們,讓他們有機會,用學習和創新來提升自我。能夠用積極創新的態度與實踐啟發和鼓舞他人。

未來的發展是創新驅動的發展,是全面開放、互利共贏的發展。企業家推動傳統行業和商業模式的轉型,就是不斷增強對新技術的理解和運用的過程,結合開放創新的企業家精神,實現真正地科技賦能與價值創造。

用「底線思維」鼓勵創新

創新之路不乏勇者。然而,創新之路不是一條直線,有不斷的反覆和無數次的失敗。就如何激發和鼓勵創新,科技部副部長李萌在「科技創新與新商業革命」分組討論時透露,政府一方面力挺前沿科學探索,成立自然科學基金,向「無人區」派出偵察兵探路,建立深海空間站和空間在軌服務系統;另一方面,施行保護個人和企業的知識產權、鼓勵創新的政策,積極引導和支持新的產業變革。

「這都是對科技創新有力的鼓勵和支持。同時,社會也要有很大的包容性。」張磊說。

在他看來,除了包容的同時,社會也要創造更多的機會,要有「底線思維」,能夠給由於創新被影響到的邊緣人群更好的再就業、再教育的機會,搭建「安全網」,「讓他們有機會重新回來,充分的無負擔地去創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