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張景明 | |
---|---|
張景明 | |
出生 | 中國內蒙古涼城縣 |
國籍 | 中國 |
民族 | 漢族 |
職業 | 教授 |
張景明,大連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遼寧省重點學科專門史中國文化史方向學術帶頭人;《大連大學學報》和《飲食文化研究》編輯委員會委員,論文和專著獲得大連市第十二屆社會科學進步獎等14項。
人物經歷
1988年畢業於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
1999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宗教系佛教文化藝術專業。
2004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專業,獲法學(民族學)博士學位。
●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客座教授,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委員
● 浙江工商大學中國飲食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 中國醬文化博物館專職研究員
● 遼寧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大連大學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 《大連大學學報》、《飲食文化研究》和《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編輯委員會委員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同行評委
● 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專家
● 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學科評審組專家
● 遼寧省新增專業學士學位授予評審專家
●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常務理事
● 中國民族服飾研究會常務理事
● 中國民族博物館專業委員會委員
● 中國設計產業協會專家組顧問
● 內蒙古草原文化研究會理事
●大連市委宣傳部"城市精神與城市文化"研究指定專家
●大連市文聯專家庫專家
研究方向
為藝術人類學、飲食人類學、藝術考古學、民族文化學等。
主要貢獻
發表論文
共發表考古學、歷史學、民族學、藝術學方面的學術論文100餘篇,其中在港台期刊上發表11篇,被CSSCI檢索16篇,《光明日報》發表1篇,被人大報刊資料轉載1篇,被《新華文摘》篇目輯覽轉載1篇。具體如下:
1、《內蒙古巴林左旗二道梁紅山文化遺址的細石器》,《內蒙古文物考古》1994年第1期。
2、《呼市東郊大窯南山新石器時代遺址清理簡報》,《內蒙古文物考古》1994年第2期。
3、《呼和浩特市九龍灣徵集的文物》,《內蒙古文物考古》1996年1、2期合刊。
4、《中國北方民族的漢代銅器文化》,《考古文物研究--紀念西北大學考古專業成立四十周年文集》,三秦出版社,1996年。
5、《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郊格爾圖漢墓》,《文物》1997年第4期。(CSSCI)
6、《淺談大窯文化》,《繼往開來--內蒙古博物館文集》,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7、《試論突厥族源與鐵勒的關係》,《繼往開來--內蒙古博物館文集》,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
8、《俄羅斯哈卡斯省府阿巴干發現的漢式宮殿主人再考》,《繼往開來--內蒙古博物館文集》,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
9、《考古學在博物館中的應用》,《繼往開來--內蒙古博物館文集》,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
10、《遼代金銀器概述》,《繼往開來--內蒙古博物館文集》,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
11、《烏審旗翁滾梁北朝墓葬發掘簡報》,《內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年。
12、《加拿大魁北克文明博物館》,《中國博物館通訊》1997年第2期。
13、《內蒙古地區的原始宗教文化》,《內蒙古周末報》1997年3月25日第4版。
14、《遼代覆面具》,《內蒙古周末報》1997年第19期第4版。
15、《赤峰地區發現的金代白釉剔花瓷器》,《內蒙古周末報》1997年4月22日第4版。
16、《遼代雞冠壺》,《內蒙古周末報》1997年7月29日第4版。
17、《內蒙古地區的西夏褐釉剔花瓷器》,《內蒙古周末報》1997年8月19日第4版。
18、《北方草原地區東胡的青銅禮器》,《內蒙古周末報》1997年第15期第4版。
19、《遼代的箸文化》,《內蒙古周末報》1997年10月28日第4版。
20、《內蒙古有多少文物古蹟》,《內蒙古周末報》1998年1月16日第4版。
21、東胡民族的飲食器具,內蒙古周末報,1998年1月9日第4版。
22、《北方草原地區新石器時代的細石器》,《內蒙古周末報》1998年5月8日第2版。23、《中國古代北方民族的箸文化》,《中國箸文化研討會論文集》,1998年。
24、《內蒙古伊盟准格爾旗發現大泉五十陶范》,《中國錢幣》1998年第2期。
25、《論北方草原地區的漢代金銀器》,《遠望集--紀念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四十周年華誕》,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
26、《內蒙古巴林左旗王家灣金代墓葬》,《考古》1999年第4期。(CSSCI)
27、《內蒙古地區蒙元時期的金銀器》,《內蒙古文物考古》1999年第2期。
28、《元上都與元大都城址平面布局》,《內蒙古文物考古》1999年第2期。
29、《論遼代早中期金銀器的唐風格》,《內蒙古大學學報》(社科哲學版)1999年第5期。(CSSCI)
30、《論遼、西夏的貨幣經濟以及與宋的關係》,《內蒙古金融研究·錢幣專刊》1999年第2期。
31、《金步搖冠飾》,《中國文物報》,1999年2月7日第3版。
32、《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幾座博物館》,《中國博物館通訊》2000年第1期。
33、《遼代金銀器的器形、紋飾演變及工藝》,《北方文物》2000年第1期。(中文核心期刊)
34、《試析遼代社會經濟發展在文獻、實物中的體現》,《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2期。(CSSCI)
35、《內蒙古東南部地區新石器時代原始經濟初探》,《史前研究》,三秦出版社,2000年。
36、《呼和浩特市北郊蟠龍塔地宮遺址》,《考古學年鑑》,文物出版社,2000年。
37、《論遼代金銀器》,《考古與文物》2001年第2期。(CSSCI)
38、《從群虎圖岩畫看中國北方草原地區的虎紋裝飾》,《內蒙古文物考古》2001年第2期。
39、《內蒙古烏審旗翁滾梁墓葬年代新探》,《內蒙古文物考古》2001年第1期。
40、《遼代金銀飲食器的文化內涵》,《飲食文化研究》(香港)2001年第1期。
41、《威風萬里壓南邦--契丹族的歷史足跡》,《歷史月刊》(台灣)2001年第8期。
42、《內蒙古涼城縣小壩子灘的金銀器窖藏》,《文物》2002年第8期。(CSSCI)
43、《論蒙古族飲食結構與進食方式的演變》,《飲食文化研究》(香港)2002年第1期。
44、《遼代冠帶析論》,《包頭博物館館刊》2002年第1期。
45、《鮮卑金銀器及相關問題》,《內蒙古文物考古》2002年第1期。
46、《漢文古籍與北方民族研究》,《民族古籍》2002年第2期。
47、《內蒙古發現的隋唐金銀器研究》,《考古與文物》2002年增刊。
48、《論內蒙古地區古代生態環境與飲食文化的互動》,《飲食文化研究》(香港)2002年第2期。
49、《遼代契丹民族的人口及特點》,《思想戰線》2003年第4期。(CSSCI)
50、《匈奴動物紋飾的特徵及相關問題》,《中央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5期。(CSSCI)
51、《北方草原的佛教藝術》,《中華文化畫報》2003年第5期。(中文核心期刊)
52、《契丹民族的飲食文化在禮俗中的反映》,《飲食文化研究》(香港)2004年第1期。
53、《論白道城在歷史上的作用》,《內蒙古文物考古》2004年第1期。
54、《北方草原的金銀器》,《中華文化畫報》2004年第1期。(中文核心期刊)
55、《中國北方遊牧民族的飲食衛生保健與飲食理論》,《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1期。(中文核心期刊)
56、《酒飲文化的時代特徵和發展前瞻》,《中國酒都》,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
57、《北方遊牧民族飲食文化與藝術創作》,《飲食文化研究》(香港)2004年第3期。
58、《北方遊牧民族飲食文化在人生禮俗中的反映》,《飲食文化研究》(香港)2004年第4期。
59、《內蒙古中南部地區新石器時代原始經濟初探》,《內蒙古文物考古》2005年第2期。
60、《匈奴動物造型藝術與圖騰文化》,《大連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年第3期。
61、《從藝術形式中所見之北方遊牧民族飲食文化》,《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62、《中國北方草原的金銀器藝術》,《典藏·古美術》(台灣)2005年第8期。
63、《論草原生態環境與北方遊牧民族飲食文化的關係》,《論草原文化》(第一輯),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05年。
64、《論北方遊牧民族飲食文化的交流》,《飲食文化研究》(美國)2005年第3期。
65、《北方遊牧民族飲食文化在宗教禮儀中的作用》,《飲食文化研究》(美國)2005年第4期。
66、《論中國北方遊牧民族飲食文化的定位》,《論草原文化》(第二輯),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06年。
67、《遼代金銀器的特徵及造型藝術》,《大連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
68、《遼代金銀器中之西方文化和宋文化的因素》,《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69、《契丹的茶與茶文化研究》,《飲食文化研究》(美國)2006年第2期。
70、《歲時節慶與北方遊牧民族飲食文化》,《黑龍江民族叢刊》2006年第2期。(CSSCI,被《新華文摘》2006年第13期篇目輯覽轉載)
71、《匈奴金銀器造型藝術的文化象徵》,《民族藝術》2006年第2期。(CSSCI)
72、《遼代金銀器在社會生活和風俗習慣中的反映》,《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第一輯),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
73、《中國北方遊牧民族文化產生的自然與社會歷史背景》,中山大學"文化多樣性與當代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年。
74、《中國北方草原的青銅器藝術與文化交流》,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藝術人類學的理論與田野》(下),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年11月。
75、《草原絲綢之路與草原文化》,《論草原文化》(第三輯),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07年;《光明日報》2007年1月26日。
76、《箸與蒙古族進食方式的演變》,2006年10月第四屆中國箸文化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
77、《在文明城市中構建大學的和諧環境》,《大連幹部學刊》2006年第9期。
78、《契丹的飲食文化在墓葬壁畫中的反映》,《大連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79、《中國古代北方草原的金銀器與中西文化交流》,《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第二輯),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80、《論金銀器在草原絲綢之路文化交流中的作用》,2007年第四屆草原文化研討會交流論文,將載在《論草原文化》(第四輯),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08年。
81、《中國民族工藝文化的非物質文化界定與保護》,2007年10月中國民族文物界定、定級、分類研討會交流論文。《中國民族文博》第二輯,遼寧民族出版社,2007年12月。
82、《北方民族傳統文化與草原生態關係的調查和思考》,《大連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
83、《北方草原地區鮮卑金銀器造型藝術研究》,《民族藝術》2008年第1期。(CSSCI)
84、《北方草原西周至春秋青銅器的造型藝術與多樣文化》,《內蒙古社會科學》2008年第4期。(CSSCI)
85、《草原絲綢之路開通前中西文化藝術交流的考古學研究》,《中國美術研究》2008年第1期。
86、《北方遊牧民族的虎紋裝飾與文化內涵》,《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第三輯),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
87、《北方遊牧民族工藝文化的發展歷史與現狀》,《大連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
88、《論北方遊牧民族飲食結構與飲食風味》,《飲食文化研究》2008年第1期。
89、《中國北方草原的青銅器藝術與文化交流》,《藝術人類學的理論與田野》(下),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年11月。
90、《從物質形態論草原文化的多樣性》,《論草原文化》(第五輯),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
91、《遼代金銀器造型藝術的唐文化因素》,《論草原文化》(第六輯),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
92、《現代化與文化遺產的保護》,《文化學刊》2009年第1期。
93、《民族民間文化遺產的界定與理論體系--以遼寧民族民間文化遺產為例研究》,《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
94、《遼代壁畫中的茶飲及相關問題》,《飲食文化研究》(下),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年8月。
95、《遼代冠帶的類型和相關問題》,《宋史研究論叢》第十輯,河北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CSSCI)
96、《北方遊牧民族造型藝術與文化表意的調查與思考》,《大連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
97、《從出土器物造型談中國北方草原文化的多樣性》,《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藝術空間)2009年第4期。
98、《造型藝術的理論探討--以北方遊牧民族為例》,《大連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
99、《論造型藝術的研究方法》,《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藝術空間)2010年第2期。
100、《北方遊牧民族造型藝術的風格與思想表述》,《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0年第3期。(CSSCI)
101、《飲食人類學與草原飲食文化研究》,《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第4期。(CSSCI)
102、《大連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作用》,《大連幹部學刊》2010年第4期。
103、《生態人文時尚包容向上--從人類學角度分析大連城市精神與文化的定位》,《大連日報》2010年8月9日第7版。
104、《民族民間手工技藝的延續與保護--以大連地區為個案研究》,《技藝傳承與當代社會發展--藝術人類學視角》,學苑出版社,2010年11月。
105、《北方遊牧民族的刺繡造型藝術與多樣文化》,《大連大學學報》2011年第2期。
106、《中國北方草原飲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界定》,《留住祖先餐桌的記憶--杭州亞洲食學論壇學術論文集》,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
107、《論中國北方草原飲食文化的生態觀》,《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2年第2期。(CSSCI)
著作
1、《草原文化》,合著,香港商務印書館,1995年。
2、《鞍馬文化--中國北方遊牧民族》,合著,香港,1996年。
3、《世界博物館巡禮--內蒙古博物館》,合著,台灣大地地理出版公司,1996年。
4、《歷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合著,內蒙古畫報社,1997年。
5、《中國北方草原古代金銀器》,專著,文物出版社,2005年7月。
6、《中國北方遊牧民族飲食文化研究》,專著,文物出版社,2008年1月。
7、《遼代金銀器研究》,專著,文物出版社,2011年8月。(獲得2008年大連市人民政府出版專著資助)
8、《中國飲食器具發展史》,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2月。
科研項目
主持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12項,參加國家、省市級項目8項。
主持項目
1、2007年,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中國北方遊牧民族的造型藝術與文化表意》(07BF35),7.2萬元,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
2、2009年,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特別委託項目《草原文化研究二、三期工程·草原飲食文化研究》(08@ZHO20),7萬元,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
3、2008年,主持遼寧省教育廳高等學校科研計劃項目《遼寧民族民間文化遺產的保護與民族教育的關係》(2008040),0.5萬元,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
4、2005年,主持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遼代金銀器的文化內涵和發展歷史》(L05CLS013),0.5萬元,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
5、2004年,主持大連大學博士科研啟動項目《中國北方遊牧民族工藝文化研究》,1萬元,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
6、2005年,主持大連市社科院研究項目《大大連城市形象與文化建設的人類學分析》(05DLSK141),2005年9月至2006年1月。
7、2006年,主持大連市社科院研究項目《大連地區民族民間文化藝術與外來文化的交融》(06DLSK162),0.04萬元,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
8、2008年,主持遼寧省社科聯研究項目《遼寧地區民族民間文化遺產的研究》(2008lslktjjx-04),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
9、2008年,主持大連市社科院研究項目《大連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促進文化產業發展作用》(08DLSK113),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
10、2010年,主持大連市社科院研究項目《大連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研究》(10DLSK040),自籌,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
11、2011年,主持國家文物局全國文化遺產保護科學與技術研究項目《金銀器與草原絲綢之路研究》,10萬元,2011年11月至2014年5月。
12、2012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東北地區民間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保護與開發研究》,9萬元,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
參加項目
1、1998年,參加了國家九五重點出版項目《中國飲食文化區域史》叢書《中北地區飲食文化史》的編寫,擔任子項目負責人。
2、1999年,參加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重點項目二期工程《中國音樂文物大系·內蒙古卷》的編寫(97AD01)。
3、2007年,參加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重點項目《遼金時期家族與社會變遷研究》(L07AZS001),1萬元,作為第一主要參加者,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
4、2009年,參加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包豪斯模式"與"實踐嵌入式"結合對增強設計類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研究》(09YJA770004),5萬元,第一主要參加者,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
5、2009年,參加遼寧省社科聯研究項目《遼寧城市建築文化遺產保護與再利用研究》,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
6、2009年,參加大連市社科院研究項目《大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文化創意產業開發對策研究》(09DLSK219),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
7、2010年,參加大連市社科院研究項目《大連市工業遺產保護與文化產業發展對策研究》(10DLSK044),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
8、2011年,參加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遼宋夏金時期的民族認同研究》(11BZS022),15萬元,作為第一主要參加者,2011年7月至2014年12月。
獲獎記錄
1、論文《內蒙古巴林左旗二道梁紅山文化遺址的細石器》,1996年獲內蒙古考古博物館學會第三屆優秀論文三等獎。
2、論文《論北方草原地區的漢代金銀器》,2000年獲內蒙古青年知識分子科技創新獎。
3、論文《威風萬里壓南邦--契丹族的歷史足跡》,2001年獲得中央民族大學吳文藻文化人類學獎學金三等獎。
4、論文《論蒙古族飲食結構與進食方式的演變》,2002年獲得中央民族大學吳文藻文化人類學獎學金二等獎。
5、論文《匈奴動物紋飾的特徵及相關問題》,2003年獲得中央民族大學吳文藻文化人類學獎學金三等獎。
6、論文《論草原生態環境與北方遊牧民族飲食文化的關係》,2004年獲得內蒙古首屆草原文化研討會優秀獎(內蒙古社會科學院與主辦政府聯合頒發,以下相同)。
7、論文《中國北方遊牧民族的飲食衛生保健與飲食理論》,2005年獲得大連市科學論文獎勵三等獎。
8、論文《論中國北方遊牧民族飲食文化的定位》,2005年獲得內蒙古第二屆草原文化研討會優秀獎。
9、論文《北方遊牧民族飲食文化在宗教禮儀中的作用》,2006年獲得大連市科學論文獎勵二等獎。
10、論文《匈奴動物造型藝術與圖騰文化》,2006年獲得大連市科學論文獎勵二等獎。
11、論文《草原絲綢之路與草原文化》,2006年獲得內蒙古第三屆草原文化研討會二等獎。
12、論文《論金銀器在草原絲綢之路文化交流中的作用》,2007年獲得內蒙古第四屆草原文化研討會三等獎。
13、專著《中國北方草原古代金銀器》,2007年獲得大連市第十二屆社會科學進步獎(首屆政府獎)三等獎。
14、論文《從物質形態論草原文化的多樣性》,2008年獲得內蒙古第五屆草原文化研討會優秀獎。
15、論文《遼代金銀器造型藝術中的唐文化因素》,2009年獲得內蒙古草原文化主題論壇優秀論文三等獎。
16、論文《生態、人文、時尚、包容、向上--從人類學角度談大連城市精神與城市文化的定位》,2010年在大連市委、市政府舉辦的"繁榮城市文化,培育城市精神"徵文中獲得二等獎。
地方服務
● 參加了"遼寧省地方文化"和大連市"城市精神與城市文化"、"金州新區的文化理念"、"莊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等研討,並接受媒體記者採訪,分別在《遼寧日報》、《大連日報》、《大連晚報》、《開放先導報》等報刊上刊登。
● 參加了大連市圖書館白雲書院、開發區圖書館百姓講壇,為市民作文化方面的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