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張家咀水庫,位於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後港鎮高莊村境內,系截廣坪河上游之水,因水庫壩址建在張家咀旁故名。

張家咀水庫是湖北省英山縣石頭咀鎮張家咀村境內的一座水庫,位於浠水支流西河上游。屬英山縣水利電力局張家咀水庫電站管理處管轄。始建於1976年,是一座以防洪為主,結合灌溉、發電、養殖和旅遊等綜合利用的水庫。控制流域面積115km2,總庫容1.104億m3。樞紐工程由大壩、溢洪道、東輸水管,西輸水管和壩後電站等建築物組成,大壩為薄心牆高土石壩,壩頂高程256.5m,最大壩高72m。心牆高67m,心牆頂寬2.0m。

目錄

水庫特徵

英山張家咀水庫位於英山縣石頭咀鎮張家咀村,西河上游,因攔河大壩修建在張家咀村,因此水庫以張家咀命名。修建於1976年。是一項較有代表性水利工程。為許多鄉鎮提供農業灌溉,在乾旱的時期保證了糧食豐收。張家咀水庫由龍潭河、隘口河,趙家河三大主流而形成。

庫區內有三個自然村一處森林公園,即張家咀村,庫區村,劉家咀村,吳家山森林公園[1]。這些庫區的村民為建設維護作出一定貢獻,同時水庫也給了他們豐厚的回報。

英山張家咀水庫位於英山西河上游,英-霍二級公路從該庫經過,國家級森林公園吳家山風景區從該庫大壩路過。上游承雨面積115平方公里,總庫容10712萬方,壩頂絕對高程62米、壩長1108米。乘船環庫而行,蒼勁的群山、陡峭的懸崖、密布的山溪、高懸的瀑布……與大別山主峰——天堂寨遙相呼應,不是天堂勝過天堂。該庫在旅遊開發方面,現建有小型賓館一座、招待所一座。水產養殖方面,平均共有可養殖水面8000畝,其中壩下高標準精養池100畝。近兩年利用寬闊的水體,進行網箱養魚,大水面開作了較成功的償試。

工程效益

張家咀水庫建成後,從根本上消除了隘口河、趙家河兩河的水害,使其下游1000多萬畝良田免遭水災,800萬畝旱地變成水澆田,新辟河灘荒地500萬畝。該水庫擔負着供石頭咀鎮,金鋪鎮,孔家坊鎮及英山縣部分地區工農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的任務,成為石頭咀鎮重要的水源。兩座發電站裝機容量為6.58萬千瓦,年發電量2000萬多度左右。

庫內年產淡水魚23萬公斤,所以,張家咀水庫具有防洪、灌溉、供水、發電、養殖、旅遊等綜合效益。1977年成立張家咀水庫電站管理處,至今共有職工150多人,負責水庫的維護管理和調度運用。現址下游約30km處為英山縣城,下游40km處有庫容12.50億m3的白蓮河水庫。

旅遊景點

吳家山昔稱「蜈蚣山」,山巒疊翠,陡峭逶迤,狀如飛天蜈蚣。這裡林深如海,險峽幽深,碧潭珠串,鳥獸出沒,被譽為華中地區「綠色明珠」。

海拔1792。13米的大別山主峰——「天堂寨」位於村內,擁有大面積原始次生林,森林覆蓋率為95%,自然生態系統保存相當完整,成為華北、華中、華東三大植物區系統交匯中心。這裡是古老珍稀動物、植物種群的天然避難所和衍生地,有高等植物1487種,其中有珍稀孑遺、國家保護樹種香果樹、連香樹、三尖杉、鵝掌楸等40餘種;有動物200餘種,其中國家保護動物有金錢豹、香樟[2]、小靈貓、長尾雉、娃娃魚等18種。大別山是全國七大生物基因庫之一,而吳家山被譽為「植物的王國、動物的樂園、杜鵑花的世界、娃娃魚的故鄉」。

沿大別山主峰而下,有一條長萬餘米,落差800多米的大峽谷——龍潭河谷,水流經「烈馬河」入英山第一大人工湖——張咀水庫。龍潭河發源於大別山主峰南側。峽谷幽深,溪流蜿蜒,集「奇、險、幽、秀」於一谷。谷中九潭十八瀑,或飛流擊石,噴珠濺玉,虹光萬道;或穿山破岩,游若騰龍,揮灑自如。夾岸峭壁千仞,谷中奇石嶙峋,千姿百態,鬼斧神工。

除了奇特的自然景觀,吳家山村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宋朝丞相王安石遊歷天堂寨,留詩《多雲九井》於天堂龍井石壁之上。境內南武當武聖宮,為中國着名的道教聖地,武當南宗發源地,中國武當武術基地之一。南武當武聖宮景區由九宮三院構成,道觀宮殿獨具皇家園林風格,氣勢恢宏。據載,秦始皇曾在此下馬參拜,漢武帝加封為「古岳衡山」;相傳,明代道教宗師張三丰曾在此山修練,創下博大精深的武當南宗武術。每日晨鐘暮鼓,道眾魚貫而出,神秘而祥和。已開發景點有武聖宮、靈宮殿、龍虎殿、鐘鼓樓、配殿、宗師府、萬人太極廣場、書畫院等。

境內天堂寨是兵家必爭之地,素稱「吳楚東南第一關」。程汝(宋末)、徐壽輝(元末)、王煸(明末)、馬朝柱(清)、陳玉成(清末)等義軍均曾屯兵天堂寨,留下了金頂、炮台、跑馬崗、鑄幣坳等遺蹟。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時休整的陳家灣、紅軍洞等革命遺址,更為深山寶地增添了輝煌的紅色。

龍潭河谷下游的龍潭峽漂流有「華中第一漂」美譽,漂流線路全長2.5公里,海拔落差近100米。兩岸青山對峙,峽谷水流湍急。遊客蕩舟戲水,與浪共舞,怡然自得。其「原草原木原生態,野滋野味野風情」的原始風貌,被旅遊專家讚譽為「華中河谷第一景」。

張家咀水庫大壩

壩頂絕對高程62米、壩長1108米。站在壩頂之上,張家咀水庫以山靈水秀,景象萬千而吸引遊人,成為英山着名的旅遊風景區之一。當您來到水庫, 迎面就是巍峨的大壩。登臨壩頂,頓時豁然開朗,煙波浩淼,天水茫茫的湖面,魚船點點,一眼望不到盡頭,庫旁的各式建築,隱現在青山綠水之中,恰似仙宮瓊閣。位於張家咀水庫西北面便是大別山主峰,吳家山國家森林公園及龍潭峽。向北可以看到千里碧波蕩漾,向南可以看到群山起伏。向下看,20層樓的高度,會讓你頭暈目眩。壩頂可以通車,可以開車前往。X307縣道從大壩上經過,S210省道從庫區東部經過。

歷史

英山張家咀水庫修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修築大壩全部由人工肩挑背扛而修築。那個年代非常堅苦,沒有現代化的機械設備,唯一的機器是壓路機。農民用的大多都是自備的板車,手推車(狗頭車)竹筐,竹籮,竹簍等。修築大壩一共用了三年時間。不管春復秋冬,人們冒寒風,頂烈日熱火朝天的干,那時的人團結向上,幹勁十足。修築大壩由各鄉鎮指派各村,分期完成。

視頻

張家咀水庫 相關視頻

大別山南武當 張家咀濕地公園 遊山玩水
迎咀水庫航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