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鐘鼓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鐘鼓樓》是作者劉心武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並由此榮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小說講述了20世紀80年代初發生在北京鐘鼓樓一帶的故事,展示了極其豐富多彩的會場景,陳說着市井的悲歡、幾代人的命運,穿越歲月煙塵,再看劉心武筆下的動人世相,猶如翻開了城市記憶的鮮活浮世繪……堪稱一部洋溢着濃郁京味的現代《清明上河圖》。 本卷收錄了《鐘鼓樓》《如意》和新時期中國文學的標誌性作品《班主任》。

小說講述了20世紀80年代初發生在北京鐘鼓樓一帶的故事,展示了極其豐富多彩的會場景,陳說着市井的悲歡、幾代人的命運,穿越歲月煙塵,再看劉心武筆下的動人世相,猶如翻開了城市記憶的鮮活浮世繪……堪稱一部洋溢着濃郁京味的現代《清明上河圖》。

在風俗、觀念開始發生巨變的迷人的北京老城,鼓樓在前,紅牆灰瓦;不斷地迎接着一刻、睛一天、下一月、下一年、下一代,並作為社會歷史和個人命運的見證而永存。《鐘鼓樓》的生命力,隨着時間的浸潤會凸現出來,使人再次憶念起那個充滿了渴望的年代。

《鐘鼓樓》顯示了劉心武在小說藝術觀念上的更新或某種新的傾向的出現,即在現實主義深化的前提下,作家劉心武力圖站在歷史哲學的高度,從對現實表象的描繪,深入到對現實深層結構的揭示,藝術地再現其複雜的真相,表現人物性格和感情變化的根由,使人們在曲盡人情世態的描繪中,深刻地認識生活內在的規律領略人生的真諦,反思我們民族性格和心理的形成。這樣的作品,也許一下子難以概括它的主題,無法簡單地區分出正、反人物,然而卻像面對豐富多彩的生活本身那樣,只覺得其厚實、深邃,令人產生許多思考和聯想。

作者簡介

劉心武,1942年6月4日出生,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紅學研究家。筆名劉瀏、趙壯漢等。曾任中學教師、出版社編輯、《人民文學》主編、中國作協理事、全國青聯委員等,並加入國際筆會中國中心。其作品以關注現實為特徵,以《班主任》而聞名文壇,其長篇小說《鐘鼓樓》曾獲得茅盾文學獎。20世紀90年代後,成為《紅樓夢》的積極研究者,曾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進行系列講座,對紅學在民間的普及與發展起到促進作用。2014年推出最新長篇小說《飄窗》。 劉心武的作品多次獲獎: 長篇小說《鐘鼓樓》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 短篇小說《班主任》獲1978年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第一名; 短篇小說《我愛每一片綠葉》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兒童文學《看不見的朋友》、《我可不怕十三歲》等都曾獲全國性獎項; 長篇小說《四牌樓》獲得第二屆上海優秀長篇小說大獎。 1993年出版《劉心武文集》8卷,到2005年初在海內外出版的個人專著以不同版本計已逾130種。若干作品在境外被譯為法、日、英、德、俄、意、韓、瑞典、捷克、希伯來等文字發表、出版。其雜文《錯過》被選入蘇教版八下語文教材

內容預覽

這一段完全可以跳過去不讀。不過讀讀也無妨。 大約一百多年前。清朝光緒皇帝載登基不久。是一個月黑夜。 在北京北城,離鐘樓、鼓樓不遠的一所貝子府中,忽然有一聲悽厲的慘叫。 貝子雖是遜於親王、郡王、貝勒的第四等貴族,但那府第也頗為軒昂華麗。值夜的僕人和巡更的更夫聽見了那聲轉瞬即逝的慘叫,慌忙行動起來,點燃了許多搖曳着紅舌的蠟燭,動用了若干盞羊角提燈,立即在全府中進行了緊急巡查。迴廊曲折、花木蓊翳的後花園自然是巡查的重點。 天上沒有半點星光,陣陣小風掠過,廳堂檐角的「鐵馬」發出雜沓的音響。 被驚動的主持家務的姨娘和府內總管,在議事廳里聽取了各路僕人的搜尋報告:各處門戶皆無異常,整個邸宅沒有發現任何侵入的人和物。 於是,那聲短暫的慘叫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