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 ( 奧匈帝國皇帝)
出生 1830年8月18日
國籍 奧匈帝國
別名 弗蘭茨·約瑟夫一世
職業 皇帝
知名於 奧地利帝國以及奧匈帝國皇帝(1848年12月2日-1916年11月21日在位)、19世紀到20世紀初中南歐洲的統治者。
知名作品 將奧地利帝國"改組為"奧匈帝國 ,帶領奧匈帝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ph I,1830年8月18日-1916年11月21日),又譯為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奧地利帝國以及奧匈帝國皇帝(1848年12月2日-1916年11月21日在位)、19世紀到20世紀初中南歐洲的統治者。他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之孫、弗蘭茨·卡爾大公長子,其母為巴伐利亞國王馬克西米利安一世之女蘇菲·弗里德里卡公主。

弗蘭茨·約瑟夫因伯父斐迪南一世無嗣而被立為皇儲,不久後伯父斐迪南一世因精神問題下詔禪讓,弗蘭茨·約瑟夫遂即位為帝。在位之初威逼普魯士簽訂奧爾米茨條約,與俄羅斯敵對。將奧地利帝國改組為奧匈帝國而被世人熟知,1879年他與普魯士王國領導的德意志帝國結盟,1914年向塞爾維亞王國發出最後通牒,把奧地利和德國拉入第一次世界大戰。1916年,因肺炎發作於維也納駕崩,終年86歲。其侄孫卡爾即位為帝。

人物生平

晚霞之帝王

原圖鏈接 圖片來自搜狐弗蘭茨·約瑟夫一世

19世紀下半葉,奢華的帝都維也納有一位英俊的年輕帝王,統治着歐洲第二大帝國,他血統高貴,是600年歷史的哈布斯堡家族的嫡系傳人,他異常勤奮,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洗冷水澡,睡行軍床,能熟練運用他的子民的八種語言,還有一位異常美麗的王后。可是等到他68年的統治生涯結束時,一切都恍然如夢,他的弟弟在墨西哥被槍決,妻子在日內瓦被一意大利無政府主義者刺死,兒子年紀輕輕就自殺,選定的繼承人又被塞爾維亞黑手黨刺死,他為此發動的報復性戰爭使數千萬人倒在血海中,也使他為之奮鬥一生的帝國風雨飄搖,這個人就是奧匈帝國的悲劇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

暴動中登基

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弗蘭茨·卡爾大公和[[巴伐利亞國王馬克西米利安一世之女蘇菲·弗里德里卡公主的長子]],因伯父斐迪南一世無嗣,他被教育成為國王假定繼承人,1848年曾在意大利參加鎮壓倫巴第-威尼西亞王國反抗奧地利統治的起義,當革命蔓延至帝都維也納時,奧皇斐迪南一世因精神原因被迫遜位,弗蘭茨於12月3日在奧爾米茨登上帝位。

在他統治的最初10年即所謂的「新專制政體」時期,他親自製定外交政策和戰略決策,與首相和外交大臣費利克斯·施瓦岑貝格一起開始恢復帝國秩序,1850年11月以武力威逼使普魯士簽訂奧爾米茨條約,解散德意志邦聯,向奧地利稱臣,這被普魯士人認為的第二個耶拿之恥。但首相在國內的粗暴統治和不容異己的警察機構激起了人們內心的反叛情緒,當1851年政府撤回1849年在革命壓力下答應制定憲法的許諾時,這種情緒變得更具威脅性。撤回許諾的後果深遠,導致自由黨對弗蘭茨·約瑟夫的統治長期不信任,引發了1853年在維也納行刺奧皇的企圖和米蘭暴動。

專制和憲政

原圖鏈接 來自圖冊弗蘭茨·約瑟夫一世

施瓦岑貝格於1852年去世後,弗蘭茨·約瑟夫不再任命首相,自己獨攬大權。他雖然很勤奮但智力卻並不高,在複雜的國際政治中常常走錯路數。奧地利帝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的錯誤主要是他自己造成的,他不顧俄羅斯帝國對他的一貫支持,調動駐加利西亞的軍隊到俄國邊境,迫使尼古拉一世從多瑙河沿岸撤軍,這造成了兩國永久的裂痕,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殺前悲嘆奧地利的背叛:「我是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傻瓜,居然指望別人知恩圖報。」而西方國家則因為他並沒有直接參戰,把他看成企圖不勞而獲的奸詐人物,最後他兩頭不討好。因為國內複雜的財政問題,他在1859年開始削減軍費,但又中了加富爾的詭計,忍不住挑撥而向撒丁王國宣戰。沒想到抓耗子卻帶出大象,法國的拿破崙三世變臉和翻書一樣快,毫無徵兆的突然拔刀幫助弱小的撒丁,歷史上第一次通過鐵路機動迅速把10萬大軍帶到意大利戰場,預想的邊防軍懲罰作戰變成了大國間的主力對抗,弗蘭茨親在趕到戰場也沒有絲毫作用,兩軍的指揮都顯得雜亂無章,而奧地利顯得更亂,索爾費里諾戰役的失敗嚴重損害了奧地利的軍事聲譽。7月他匆忙的締結了《自由鎮和約》將倫巴比割讓給對手以結束戰爭。戰敗後出現的危機氣氛促使弗蘭茨·約瑟夫重現開始注意憲法問題,憲法試驗期--聯邦制憲法和中央集團期憲法交替試行,直到1867年。 多民族國家

在1864年對丹麥戰爭中,約瑟夫與普魯士結成同盟,企圖以此拖延其在德意志的支配地位,但卻徒勞。普奧獲勝後,爭吵發生了,雙方的戰爭不可避免,普魯士與撒丁結成同盟,形成對奧地利的夾擊之勢。外交官提議通過法國拿破崙三世之手,將威尼斯讓給撒丁來避免這種不利態勢。雖然註定要失去威尼斯,但約瑟夫卻認為不經一戰就失去一個省份有失體面,死也要死的光榮一些,遂即把善於攻擊的阿爾布雷希特·弗里德里希·魯道夫大公和善於防禦的路德維希·馮·貝內德克調換了一個位置,普奧戰爭的結局是北方戰線失敗,南方戰線勝利,奧地利雖然失敗,並交出了威尼斯,但保證了對南方的心裡優勢。

由於弗朗茨·約瑟夫未能達成聯邦制解決方案,使各民族滿意,各民族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惡化。1867年的形式以趨於明朗,必須像不聽指揮的匈牙利人做出妥協,結果形成「帝國和王國的二元君主國」,這這個二元君主國里,一半奧地利,一半為匈牙利,以平等的夥伴關係共存。這一妥協給匈牙利人相當大的權利來擴大其影響,蒙受損失的是斯拉夫各民族;波西米亞人(捷克人)和波蘭人沒有分享到奧地利德意志人在帝國的奧地利部分即西半部所享有的特權;而克羅地亞人、斯洛伐克人和南部斯拉夫人則沒有分享到匈牙利人在匈牙利部分即東半部所享有的特權。弗朗茨·約瑟夫認可了這種偏袒的做法,違反了在這個多民族國家中各民族基本平等的核心法則。歷史上長期演變所形成的各個邦屬對皇帝的關係為各民族對奧地利德意志人君主或匈牙利人君主的屈服所取代。這樣國家持續不得安寧。賦予各斯拉夫語與匈牙利語和德語以平等的最後一次改革嘗試,在奧地利德意志人民族壓力下,也為奧皇所否決。至於承認和恢復捷克人古老的權利問題,則束縛着奧匈帝國的外交政策並威脅着它的內政。更為不利的是南部斯拉夫問題,從1867年起,匈牙利統治下的克羅地亞人感到他們被不斷的匈牙利化,匈牙利人的統治終於使居住着斯拉夫同胞的塞爾維亞成為二元君主國的死敵。

外交舞台

安德拉希伯爵弗蘭茨·約瑟夫最出色的外交大臣,他不僅於1879年使德奧結盟,並且通過占領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贏得了帝國在巴爾幹的第一個重大外交勝利。奧皇力排眾議,維護和德國的聯盟,雖然意大利於1882年與德奧組成三國聯盟,羅馬尼亞也於1883年與德奧簽訂秘密條約,但他卻對意、羅有很大保留,弗蘭茨·約瑟夫的外交風格是崇尚君主間的私人交往。1873年他和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並肩在柏林現身。決定性的促成三皇同盟。後來他還致力於通過私人接觸防止與俄國的潛在衝突。他於1897年訪問彼得堡和1903年沙皇尼古拉二世來訪後,他試圖界定奧地利和俄國在巴爾幹的利益,但這一政策在一場導致於1908年吞併被占領的波黑地區的危機中,被外交大臣埃倫塔爾輕率的破壞了。1908-1914年,他不顧參謀總長弗蘭茨·康拉德·馮·赫岑多夫的警告,堅持和平外交,赫岑多夫一再提出對塞爾維亞或意大利進行先發制人的預防性戰爭。但1914年7月,在外交大臣貝托爾德伯爵的慫恿下,他貿然向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在大戰正酣的1916年,他悄然去世,享年86歲,侄孫卡爾一世接替了他的皇位。

人物評價

弗蘭茨·約瑟夫雖從小被培養成一名軍人,並且終生穿軍服,但他並不是一位戰略家,就同他並不是一位政治家一樣。他通過精心研究文件和非凡的記憶力,以及知人的敏銳性來彌補自己的缺點,他成為文官們辦事嚴謹和忠於職守的無與倫比的榜樣。 在他所有的良師益友中,資深大臣克萊門斯·梅特涅對他產生也許是最為持久的影響,但更為深遠的影響來自他的妻子,他於1854年與巴伐利亞女公爵伊麗莎白結婚,並在整個充滿風波的婚姻中一直愛着她。 在弗蘭茨·約瑟夫在位的68年裡,奧地利幾經興衰,但他的許多錯誤為他的許多輝煌成就所抵償,19世紀80年代首相塔費伯爵制定的社會立法;1852年的新刑法典、1859年的貿易條例和1862年的商法典,都是受到整個歐洲高度重視的民政管理的典範,這些成就無不打上奧皇默默奉獻的印記 。

子女

蘇菲女大公 1855年3月5日~1857年5月29日,兩歲死於傷寒。 吉賽拉女大公 1856年6月12日~1932年7月27日,同巴伐利亞王子、德國陸軍元帥利奧波德·馬克西米利安·約瑟夫·瑪利亞·阿努爾夫結婚,育有2子2女。 魯道夫王儲 1858年8月21日~1889年1月30日,同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之女斯蒂芬尼公主結婚。有1女。 瑪麗·瓦萊里女大公 1868年4月22日~1924年9月6日,同托斯卡納公國的旁支成員弗朗茨·薩爾瓦多大公結婚。有4男6女。

人物年譜

  • 1854年,娶表妹,巴伐利亞的伊麗莎白·艾米利·維斯巴赫(Sissi)公主,即茜茜公主(圖為弗蘭茨皇帝的伊麗莎白皇后)
  • 1858年8月21日,皇太子魯道夫誕生。
  • 1859年11月,被法國-撒丁王國聯軍打敗,被迫簽定蘇黎世合約:奧地利失去倫巴第。
  • 1864年和俾斯麥合作,參加了丹麥戰爭,並得到了荷爾斯泰因公國。
  • 1866年,普奧戰爭爆發,史稱「七星期戰爭」,奧地利戰敗,被逐出德意志聯邦。
  • 1867年6月8日,6月8日他與匈牙利貴族達成和解,加冕為匈牙利國王,戴上聖斯蒂芬王冠,建立了奧匈帝國。二弟馬西米連諾一世皇帝在6月19日被當地革命黨槍斃,沒留下任何子女。
  • 1867年8月,弗蘭茨·約瑟夫和拿破崙三世在薩爾茨堡會晤。
  • 1868年4月22日,小女兒女親王瓦萊麗誕生。
  • 1872年5月27日,皇太后女親王索菲去世。
  • 1873年,世界博覽會維也納舉行。
  • 1889年喪儲,魯道夫王子與情人殉情而死。立三弟的長子弗朗茨·斐迪南為新皇儲。
  • 1898年,伊利莎白皇后(茜茜)在日內瓦湖畔被一位意大利無政府主義者以錐子刺死。
  • 1899年他被迫允許弗朗茨·斐迪南大公以貴庶通婚的方式娶波希米亞(今捷克)女伯爵蘇菲·肖特克為庶妻。
  • 1914年,薩拉熱窩事件,斐迪南大公蘇菲大公夫人遇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奧、德、土耳其、保加利亞建立同盟。
  • 1916年,逝於維也納。

人物頭銜

弗朗茨·約瑟夫不僅僅是奧地利皇帝及匈牙利國王,而且還擁有一長串其它的王冠和稱號。其中一部分(如大部分意大利方面的)只有名義上的意義,另外的一些,如耶路撒冷國王,其實際作用只是為了紀念某一段歷史。帝國的每一個小學生都必須能夠背誦所有這些稱號,他們具體如下:受上帝護佑的奧地利皇帝;匈牙利和波希米亞,達爾馬提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加里西亞和羅多莫里亞,伊利里亞,倫巴第和威尼斯的國王;耶路撒冷國王;奧地利公爵;托斯卡納和克拉科夫大公;洛林,薩爾茨堡,施蒂利亞,克恩滕,卡尼鄂拉和布克維納公爵;尼伯龍根大侯爵;摩拉維亞伯爵;上,下西里西亞,摩德納,帕爾馬,皮亞琴察,拉古扎和薩拉公爵;等等[2]

參考資料

  1. 圖片來自 Franz Joseph I of Austria 外文網站
  2. 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6冊420頁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