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在霞山區海濱路,建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混凝土結構,門窗仿哥特式,建築面積800平方米。建立後至1945年,廣州灣租借地法國公使署均設於此。1946~1949年湛江市政府、1950~1954年湛江市人民政府亦設於此。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

榮 譽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 置 廣東省湛江市霞山區

建造時間 1903年

總面積 1902平方米

我國管理時間 1945年8月

歷史沿革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位於湛江市霞山區海濱一路,它建於1903年,鋼筋水泥結構二層樓建築,有地下室。這個大樓面向廣州灣,曾是法國廣州灣租借地最高統治機關。1899年11月16日,法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廣州灣租界條約》,把這片土地租借給法國,租期99年。此後,法國即派公使駐在這個大樓,對租借地實行統治。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中國政府根據《中法交收廣州灣專約》收回廣州灣,設置湛江市,結束了法國在廣州灣長達46年的統治。1946年湛江市政府成立,駐舊址內。湛江市解放初期,湛江市人民政府亦曾駐此。該舊址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歷經百年滄桑,於2003年春節期間正式向廣大市民開放。它位於廣東省湛江市霞山區海濱路,舊稱公使堂,始建於1903年。原是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以後法國在中國的廣州灣租界的統治機關的駐地。1943年——1945年曾為廣州灣日本占領軍軍部。1945年抗戰勝利,9月21日中華民國政府收回廣州灣建湛江市,市政府曾駐此。1949年湛江解放後,市人民政府亦曾駐此。該舊址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底正式移交湛江市博物館管理使用,免費對外開放。

歷史事件

「廣州灣總公署」三次遷移始末:清光緒二十四年二月廿一(1898年3月7日),法國藉口英、俄、德等國於我國沿海均有租界,遂向清總理衙門提出照會「在南省設立躉船之所』』等四項要求。清朝政府屈於法國政府的壓力,於光緒二十四年三月三十日(1898年4月10日)同意法國政府的四項要求,答應將吳川縣南三都的廣州灣租給法國作停船躉煤之所,租期九十九年,租界範圍待對該地查勘後商訂。 東營」建立廣州灣總公署:法國政府獲得清政府答覆將南三都的廣州灣租作停船躉煤之所後,不待兩國政府派代表勘定租界範圍,便迫不及待地先下手為強,於光緒二十四年閏三月初三(1898年4月22日)從越南海防派出遠東艦隊司令吉戈特·德·拉·比道愛爾海軍中將率領三艘軍艦:巴勘葛號、襲擊號、獅子號,以泊船屯煤為藉口侵占廣州灣,在當時的高州府吳川縣田頭鎮的雷錫村、沙頭村、沙腰村、禮周村海灘登陸,並在廣州灣炮台附近拋錨。遠東艦隊司令即拍電報給法國政府,法國軍艦於1898年4月22日在廣州灣之東南方,位於雷州半島上的一個被放棄的炮台上升起法國國旗。然後法國軍隊把「中國南營」招牌掛在廣洲灣炮台,隨後鳴禮炮二十一響,在炮台周圍搭建帳篷營房,意圖通過廣洲灣向北擴張侵占中國更多領土。法軍在靖海宮附近的紅坎嶺築炮台等,欲建「中國南營」。 [3] 《廣州灣租界條約》在腐敗無能的清政府簽訂後,1898年農曆5月,法國侵略者便在吳川縣麻斜(今屬湛江市坡頭區)建立廣州灣總公署,並把麻斜改為「東營」。法軍在麻斜焚毀民房,剷平耕地,強占山地,推平陵墓,激起民眾義憤。村民陳躍龍、陳竹軒則與麻斜張魁開在三甲祠開會,決定發展麻斜民團,並把指揮部設在麻斜侯王廟。1901年5月初五,群眾便提早一天過端午節,天未亮時便在侯王廟燒火做飯,飯後一千多人手持盾牌、刀叉、鋤頭、棍棒,趁法軍未醒時就包圍「東營」、廣州灣總公署和廣州灣紅坎嶺法軍營(南營),舉行示威抗議,要求其離岸。抗法烽火在南三都麻斜燃起,法軍被迫遷署。 [3] 廣州灣總公署首遷坡頭:迫於廣州灣群眾義憤,法國侵略者無奈將廣州灣總公署從麻斜遷出,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移至坡頭。並在三甲祠周圍建立廣州灣總公署大樓、兵營、醫院(現坡頭鎮人民政府大院內),法文學校(現坡頭小學大院內)和法國公局(現坡頭衛生院舊址)。當時坡頭民團在三甲祠成立「民眾自救會」,使坡頭在這十年時間內,同時存在侵略與反侵略的司令部。抗法烽煙聚起,1902年的一天,「民眾自救會」在三甲祠集中,半夜出發掘斷溝尾橋和冷塘涵洞,致使法國侵略者公路交通斷絕。

建築特色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為混凝土建築3層(含地下室),總面積1902平方米,一層處理成基座(地下室),三層以上築鐘樓[1] 。正門為弧形台階,直通二樓,兩側各有兩個小弧形台階,二、三層前均有歐式花欄圍廊。室內寬敞,築有壁爐、裝飾性門窗。具有鮮明的近代西式建築風格,是廣州灣——湛江市百年歷史的見證物,是進行近現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文物。1986年核定公布為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底正式移交湛江市博物館管理使用。2013年5月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提要

歷史悠久的湛江是粵西地區最大的城市,因其靠海,在近代有一段被西方國家統治的往事。1899年,湛江市區被法國「租借」,當時名字叫「廣州灣」,對外貿易曾繁盛一時。1943年,廣州灣為日軍占領[2] 。1945年抗戰勝利,廣州灣回歸,從此定名為「湛江」。沒有記憶的城市是膚淺的,應該說,湛江的城市雛形是從淪為法國租借地後才開始的。遺留下來的歷史建築,為我們勾勒出湛江成長的軌跡。不同時期的建築保存着城市的記憶,這些真實的歷史影像給了後人無限的啟示。法國統治湛江期間(即廣州灣時期),西方建築傳入,霞山出現一批歐式特色的近代建築,雖然由湛江人施工,但由法國人設計,因此,建築物完全西化,反映了法國當時流行的建築風格。這些法式的建築遺蹟,成為了解湛江歷史的珍貴「化石」。

視頻

湛江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解釋廣州灣如何來的,這名有些諷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