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廣東僑界人文學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廣東僑界人文學會(Chinese Humanist Association of Guangdong,簡稱CHAG)是中國首個僑界人文學會,誕生於「敢為天下先」的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廣東,學會[1]立足廣東的僑務資源優勢和開拓創新的文化底蘊。大力凝聚海內外華人華僑力量和智慧,積極參與廣東乃至全國的經濟社會建設。

機構簡介

廣東僑界人文學會成立於2012年4月,由全國政協常委、廣東省僑聯副主席李崴任創會會長。成立伊初,廣東僑界人文學會就得到了海外華人華僑、各級政府部門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短時間內迅速凝聚了一批以僑界精英、政府官員、企業家和專家學者為主體的高層次人群,通過突出「僑界」特色,搭建「人文」平台,學會展現出獨具特色的強大吸引力和勃勃生機。在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學會大力拓展多層次的溝通聯繫和交流合作渠道,積極探索內容豐富、務實高效的活動形式。學會充分發揮人才、資源、網絡優勢,積極推動政府、企業與僑界的互動合作,將在廣東率先啟動全國首批「人文社區」、「人文鄉村」試點建設工作,策劃開展「世界青年匯人文中國行」等特色交流活動以及與波蘭等相關國家合作開展大型文化經濟交流主題活動。

組織宗旨

傳承發揚人文精神,提升社會人文意識,促進世界文化交流融合

組織徽標

圖案意義:以達芬奇(意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的這個素描手稿《維特魯威人》作為我會的會徽具有如下意義:1,徽中的方圓表示天地,與人融合於一體表示人文世界的主角,也表示天人合一的中國哲學史觀。2,此圖案在美術界和建築界被認為是「均衡的比例得以完美的體現」的代表,這也是我會追求的宗旨。3,紅白金三種顏色的構成,紅色表示痛苦——指引我們熱情、活力,刻苦奉獻;白色象徵虛懷——激勵我們純潔、簡樸,堅守高尚;金色標誌尊嚴——鞭策我們嚴格、智慧,勇奪輝煌。

項目介紹

1、廣東僑界人文(社區)鄉村試點建設

廣東僑界人文(社區)鄉村試點建設是由廣東省歸國華僑聯合會聯合廣東僑界人文學會共同發起的社區建設項目,至2013年底已在從化、江門、中山、深圳等地掛牌10個社區(鄉村)。

並連續2年聯合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青春學子,赴從化人文社區(鄉村)開展「人文社區(鄉村)」志願服務。

2. 世界青年匯人文中國行

2012年6月10日由廣東僑界人文學會與中山市政協聯合主辦的「世界青年匯·人文中國行」大型系列活動在中山故居正式啟動。全國政協常委、廣東省僑聯副主席李崴,中山市政協主席丘樹宏等出席了當天活動。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的一百餘名來自世界四十多個國家的國際留學生一同走進偉人孫中 山先生故里,品讀香山文化。

3、「三一沙龍」系列活動

學會品牌活動:世界青年匯,人文中國行

學會品牌活動:世界青年匯,人文中國行(2張)

「三一沙龍」系列活動,是廣東僑界人文學會主辦的品牌活動一。其定於每逢有31日的月份,以社會熱點話題為選題方向,以獨特的人文視角展開平等、開放的探討交流。「三一」是指:三系三種人,官員、知識分子。

4、「愛的抱抱」項目

「愛的抱抱」活動由廣東僑界人文學會聯合廣州市社會(兒童)福利院於2013年4月14日共同發起。旨在通過組建一支「抱抱孩子」志願者隊伍,於每周日走進福利院,走近那些缺少父愛與母愛的孩子,帶着真誠的愛心,給那些幼小的生命一個溫暖的擁抱!截止到2013年底該活動已開展在深圳、江門兒童福利院啟動。

5、「星雲大師廣東行」系列活動

2013年11月5日至8日,由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廣東僑界人文學會、台灣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聯合主辦的「台灣星雲大師廣東行」系列活動在廣東開展。隨同星雲大師訪粵的還有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秘書長慈容法師、美國西來大學執行董事依空法師、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覺培法師等共40餘人。

訪粵期間,星雲大師在廣州舉行「看見夢想的力量」、「幸福與安樂」兩場專題講座,並向當地高校贈書。期間,還在廣州舉行了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展。11月7日,星雲大師前往韶關南華寺開展禪宗文化交流參訪,星雲大師在南華寺曹溪講堂開示(講座),主講六祖慧能大師與人間佛教。

此次星雲大師一行到訪廣東,旨在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進一步加強兩岸禪宗文化交流與合作。

業務範圍

(一)組織會員積極開展世界華人華僑人文學科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創作和交流活動,傳承和發揚人文精神,提升全社會人性關懷的人文意識,促進世界文化交流和融合;

(二)積極利用學會僑界人文資源優勢,開辦僑界學術期刊[2]以及網站等宣傳平台,在海內外進行僑界人文社科知識的普及﹑傳播和智力開發工作;

(三)充分發揮文化及文化基金引導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服務於會員及會員企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