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幸福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幸福論》,人本主義倫理學著作。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費爾巴哈(見「黑格爾法哲學批判」)著。寫於1867—1869年間,1874年第一次發表在格留恩編輯的《費爾巴哈的通信和遺著及哲學發展》第2卷上,1911年收入《費爾巴哈全集》第10卷,後陸續被譯成多種文字。1962年由汪耀三譯成中文,載商務印書館出版《費爾巴哈哲學著作選集》上卷。

內容簡介

本書中譯本5萬餘字,分11節。從人本主義出發,批判了宗教禁欲主義道德觀和康德的義務論倫理學,系統地論述了「合理利己主義」幸福論的基本思想。認為「幸福不是別的,只是某一生物的健康的正常的狀態」,即滿足自身需要後所達到的狀態。對於幸福的追求是一切有生命和愛的生物、一切生存着的和希望生存的生物的基本的和原始的追求。人生來是追求幸福的,人類追求幸福乃是一切道德的基礎,離開了對幸福的追求,就不可能有什麼道德。因此,德行就是自己的幸福。認為人的本性也是利己的,利己主義是出於人維持生命的一種本能,與人的生命共存亡,人追求幸福的願望與人的自愛自保的利己主義是一致的。這就是說,利己並不損人,利己本性決定了人必然要顧及他人的利益和幸福,這樣的利己主義是合理的,是不違背道德的,它以人們相互間的愛和以他人的幸福為準則。強調道德不否定個人對幸福的追求,但不能採取非道德的手段,道德不知道沒有他人幸福的自己的幸福,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什麼孤立的幸福、特殊化的、與他人幸福無關的幸福,或有意識地立足在他人不幸上的幸福。追求幸福的同時不要忘了為他人幸福應盡的義務,不要忘了道德良心。認為追求幸福和義務、良心並不矛盾。義務既是對他人追求幸福意向的尊重,也是對自己愛好的限制,是一些行為規則,這些規則對於保持或獲得身體的和精神的健康是必要的,與個人追求幸福是一致的。良心則支配着個人對幸福的追求,在對他人的愛中尋求滿足,純潔的良心使自己快樂也使他人得到快樂,不純潔的良心則使他人遭受不幸而自己也苦惱和痛苦。總之,德行就是要使人人幸福,就是在與他人的幸福相聯繫而不是相矛盾中的自己的幸福,這樣的道德才把自愛和愛他協調起來,而不是把它們對立起來。本書在幸福主義倫理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對後世的倫理學產生了一定影響。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書籍,是思維的結晶,知識的寶庫,智慧的源泉,人類最主要的精神食糧。名著,則是書籍中的精華[1]。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幸福論 相關視頻

倫理學與文化建設
11 北京大學 新倫理學 全87講 王海明

參考文獻

  1. 100部科普經典名著,豆瓣,2018-04-26
  2. 工具書及其分類,豆丁網,2014-03-19